发信人: lsx68928(晓晓)
整理人: wgqdhd(2002-06-01 21:21:30), 站内信件
|
大家在买海绵的时候,它的定量指标一般只有两个,即硬度和厚度,目前的大多数观点都认为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硬度越大,则弹性越大,速度快,吃球浅,控制难。
可是为什么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即硬度和厚度)的海绵在实际打球时感觉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或很大的)差别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海绵的“响应时间”不同。一般测试材料硬度的方法是在材料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从它的变形量上推算它的硬度,属于“静态”测试,而实际打球时球对海绵实施的是一个短暂的“冲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海绵的“响应时间”(也就是能否及时地收缩和恢复)的差别也就造成了球感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 收缩快,恢复也快。这也就是真正的弹性好,这样球在拍子上的停留时间虽然短,但吃球深度足够。这种海绵适合专业高手使用。大家在看电视转播时都有这种体会,就是高手们的击球声音都非常清脆,学过声学的人都知道,短而且上冲的音频包络线才会有声音清脆的感觉。
2 收缩慢,恢复快。这种海绵会给人一种“弹性好”的假象,打起球来有一种“咚、咚”的声音,由于海绵收缩慢,所以吃球较浅,但它的恢复快,出球速度较快,适合借力。使用这种海绵的人往往会觉得在推、拨或中等力量打球时还可以,一到发力“暴冲”时球就成了“冲天炮”。
3 收缩快,恢复慢。这种海绵吃球深且时间长,它的速度比1慢但控制较好,最适合业余选手拉弧圈。
4 收缩慢,恢复也慢。这种海绵弹性差,比较“僵硬”,它的吃球浅但时间长,所以控制还可以,适合发力较好的快攻选手或横拍的反手 作者:xxwwjj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