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viling()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5-24 21:11:54), 站内信件
|
在《红楼梦》的七十八回,宝玉作完《姽嫿词》后,众人至晚安歇,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严肃诚敬地作了一篇诔文《芙蓉女儿诔》。这篇诔文说是为晴雯而写的,有一千六百多字,采用与小说本身炯然不同的典范式古文体,可说是《红楼梦》书中所有诗词歌赋中篇幅最长的一篇精心之作,缠绵凄怆,哀婉动人,用语遣词之精美高瞩,我认为可说是《红楼梦》全书之髓。
诔文类似今天的悼词,是对被追悼之人一生的德行、作为、功绩和经历的实录与表彰,虽然可有拔高一些及遗憾的微言,但缺不能无中生有。然而其中不少内容却与晴雯身世大相径庭,好像追悼的完全是另一个人。下面试举几例:
“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慧德”;其实晴雯是个“又副钗”的人,她“风流灵巧”早就招人怨,她的姊妹行中和婆子都讲她坏话,那里有“悉慕媖娴”和“咸仰慧德”呢!
晴雯不读书、不识字,但诔文中却以屈原《离骚》的隐喻来比附她,像屈原那样爱国、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请命的雄鹰,竟遭罗网之陷(鹰鸷翻遭罦罬)。像汉文帝时的贾谊连遭贬逐去长沙(闺闱恨比长沙),李陵《答苏武书》中有“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晴雯竟成将相人物?她还捨身为民,像鲧那样为救千百万人困于洪水,去偷天帝的息壤,而被天帝杀死在羽山的郊野之中(贞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诔文还有很长的篇章与一首《离骚》体的颂歌,她驾着玉龙,巡遊天际,岂是当了一个管芙蓉花的花仙所具的仪仗啊。
在《戚序本》上这诔文后就只有“读毕,遂焚帛奠茗,依依不舍”,全书就完了。其它本则在七十九回出现黛玉,改“红绡帐里,公子情深”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宝玉又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陡然变色。因此又有人认为此诔不是诔晴雯而是诔黛王的,可是黛玉也与上述情况合不来呀。还有“宁可弃了这一篇文,万不可弃这‘茜纱’新句”,也更使人难解,诔文已经够奇怪了,“茜纱”又为什么是万不可弃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