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angdaolan(妙法莲华经)
整理人: dyldm(2003-02-12 22:02:03), 站内信件
|
总有一部电影让人泪流满面
——属于真正影迷的《天堂影院》
小昆
我是在泪眼迷朦中等到影片结束的,在我所有看过的影片,没有一部比《天堂影院》更能代表一个影迷的心声,这也是导演朱塞佩·托尔纳托雷的自传体作品。
电影从诞生至今已经100多年,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一样,电影也从婴儿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而跟随银幕成长的那些孩子,早已经把它注入了生命的血液中。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技术的发展,又使电影更具魅力。相信每一位喜爱电影的朋友都不会忘记当年为了一盘拷贝了N遍,已经模糊不堪的录象带而苦苦寻觅的经历,也不会忘记为了一张稀罕的VCD而寻遍全城。如今,技术的飞跃使得DVD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随之而来的丰富片源也让影迷大饱了眼福,电影院更从两声道立体声发展到现在的DTS、SDDS系统,这是一个技术膨胀的时代,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却有一份心境在渐渐退却。
我们的童年时代,就象影片中意大利的小镇一样,电影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娱乐。那时候常在假日里随父母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对于我来说,这是平淡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尽管当时的中国娱乐电影尚在萌芽阶段,现在看来显的可笑而滑稽,但对于当时的生活来说就好象夜色中的烟花,绚烂美丽。如今,看着手边堆积如山的DVD碟片,却找不回那时对电影的渴望,甚至找不回VCD时代那份寻觅的心情,碟片越买越多能静心看的却越来越少,记得VCD时代为了一些大师的作品可谓想尽一切方法,而DVD时代,大师的作品比比皆是。当一切都容易得到的时候,人变的不会珍惜,在这个时代,爱情也是这样。
影片中主人公多多和艾琳娜的恋爱令人心碎,如同一首歌中唱过的那样“这一切都已过去,又何必重提往事,再次相逢只会有更多叹息”。阿尔拂雷德对多多说“生活远比电影要艰难”。在当今这个物质泛滥,精神贫乏的时代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潮流冲击着,有些人成了贝托鲁奇电影中那随波逐流的人,而用心灵去抵抗的人毕竟是活的艰苦的。在爱情被泛物质化的时候,多少人还能保持一份少年的纯真?而电影多少给了人们一点心灵的力量,那些将电影注入生命的人,始终是相信真情的。一个优秀的导演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更多的是给予观众一种人格上的指导以及一种内在的激情。基氏在《三色 红色篇》中将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贯穿始末,将人心底里沉睡的理想主义情节再一次唤醒,对博爱精神的呼唤以及对个人生命的尊重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时代的先锋意味。优秀的艺术电影总是有相通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身体里总有着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真正的影迷是在电影大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生活的,这些优秀的品格如血液一样流淌过我们的身体,对于爱情,对于生活都具有一份执著的信念,而且在世俗潮流的洗刷下,这种信念更闪耀光辉。
《天堂影院》的动人之处决不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呼唤起将电影注入生命的影迷的共鸣,呼唤起心底里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对生活,对爱情的信念。我能感到一种温情从心灵的深处升腾起来,生命本身的无奈、孤独感似乎注定是无可逃避的,但电影艺术却能够让人能够独自一人温暖。我们流泪,因为我们感到了温暖。
(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的心情和这位同志的心情何等相似)
---- 灌水之王
Today is Time is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