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茶文化>>茶史。>>起源。>>唐代以前的茶--茶史1

主题:唐代以前的茶--茶史1
发信人: angellove1224(KiKi)
整理人: actt(2004-07-03 21:35:10), 站内信件
唐代以前的茶 

唐代以前人們飲茶叫做「茗飲」,就和煮菜而飲湯一樣,是用來解渴或用來佐餐的。這種說法可由北魏人楊銜之所著洛陽伽藍記中的描寫窺得。書中記載說當時喜歡「茗飲」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則多飲用酪漿,書中尚記載了一則故事:北魏時,南戶齊朝的一位官員王肅向北魏稱降,剛來時,不習慣北方吃羊肉、酪漿的飲食,便常以鯽魚羹為飯,渴則飲茗汁,一飲便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陽的人均稱王肅為「漏厄」,就是永遠裝不滿的容器。幾年後,北魏高祖皇帝設宴,宴席上王肅食羊肉,酪漿甚多,高祖便問王肅:「你覺得羊肉比起鯽魚羹來如何?」王肅回答道:「莒附庸小國,魚雖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蘭秋菊各有好處。只是茗葉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給酪漿作奴僕了。」這個典故一傳開,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別名。這段記載說明了,茗飲是南人時尚,上至貴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須品,而北人則歧視茗飲。其次當時的飲茶屬牛飲,甚至有人飲至一斛二升,這與後來細酌慢品的飲茶大異其趣。 
  而更早一些,三國時代亦有茶的記載,根據三國志、韋曜傳中說,吳國皇帝孫皓率群臣飲酒,規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韋曜酒力不勝,只能喝二升,孫皓便常密賜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國時代,當時上層社會飲茶風氣甚盛,同時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根據唐代以前史料記載,中國飲茶係始於四川,然後由西向東,由南而北。到了六朝,則全國各階層都有飲茶的記錄。同時這個階段已漸有以茶代酒的傾向,而受酒的影響,仍以豪飲為多。在中國茶藝史上,唐代以前的茶可稱係中國茶藝的萌芽期。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