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et_ren(KEN)
整理人: arai(2002-05-18 19:45:46), 站内信件
|
上斜時剎車所需的技術較低。因為荷重較為平均,且有斜坡抵消部份動力。但是落斜剎車時尾輪荷重大量流失,加上騎士為了抵禦前衝力而以軑桿支撐上半身,進一步加重頭擔負重。種種不利條件令騎士不敢對腳掣妄動,而白白浪費了一個裝置。以有效率和安全的大前提下,我們應盡量利用尾掣動,那管只是10-20%。當車子在落斜時的掣動步驟是先輕踏尾掣,再擠壓頭掣。此舉目的防止頭叉過份下沉。在此同時,把腰拉後,主動增加尾輪負重。雙膝緊夾油缸,由雙腿與腰腹支撐上半身,避免加壓於軑桿上。
後座有乘客時,頭尾輪呔荷重較平均,騎士不用主動為尾輪增壓。但是因為人車的質量和慣性力大大增加,所需掣動力亦為之提高。加上剎車時後座乘客可能未有防備而向前撞上騎士,令人車都不易穩定。解決辦法是教育乘客的坐姿,提早剎車及對太「積極」的駕駛態度稍作保留。
調節頭尾制動的力度分配,原則是因應車呔負重量,而給予最大的掣動力。
避免在轉彎中剎車。這是由於輪呔的抓著力要應付慣性力和離心力。所以我們應在入彎前做好車速調整(掣動,拖波,pump油)。萬一遇上突發事件,如突然察覺有障礙物時,應立即停止傾斜動作。拉直車身和軑桿,然後掣動,待車速稍慢時,才再傾斜車身轉彎。簡單一點說,便是停止轉彎,掣動,再轉彎。用陰力慢慢擠壓掣動桿,同時將背部拉後,增加尾呔負重,減少打滑的機會。
我們要因應不同車款而調整掣動策略。上述剎車慨念是根據標準街車或跑車而制定。如果是駕駛綿羊的話,便要留意因綿羊受後置引擎的設計所限,重心明顯分佈在後方。我們是有需要對尾掣的力度作出適量的加重。如果是美式巡航車,那便更要小心。因巡航車大多數體重驕人,兼不會配備高性能的剎車系統。較柔軟的懸掛設定容易令車體不穩定。所以我們更要依賴引擎牽引力來幫忙。拖波pump油的動作必須純熟。
---- OICQ:24192158 http://www.steednet.net/bbs/cgi-bin/forums.cgi?forum=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