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whian(残荷)>>在现实中批判现实-----再议宝钗

主题:在现实中批判现实-----再议宝钗
发信人: whian(残荷)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5-17 18:40:35), 站内信件
    最近重读红楼,想起书中之芸芸从生,惊讶地发现印象最深的依然是薛宝钗,也仍然真切地感觉到她的理性与宽容。

    我看过好多两地逸梦网友的帖子,对宝钗几乎是骂声一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想到中学时老师谈红楼人物,对宝钗的定义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女夫子。他说的时候面无表情,语气也不容置疑---看来宝钗被扣上这顶帽子由来已久,是一种准"官方"定义。我不知这些网友是否也有这样的思维惯性,还是他们只是出于对"金玉良缘"包办婚姻的愤恨和对"木石前盟"的同情,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造成这种现象。

    事实上就小说来看,宝钗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比起宝玉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还是让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又看底下道: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看看,针对时弊她何止只是讽,简直就在骂,甚至骂得"太毒了些",连宝玉也大呼痛快。
再看三十二回,贾雨村前往贾府拜访贾政,进行巴结营钻,宝钗说:“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鄙夷讥刺之情溢于言表,虽是说贾雨村,但亦说明她对投机营钻之徒的厌恶与鄙视。更有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宝钗对黛玉的一番话:"…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 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 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所谓"男人们"指的自然是贾雨村这类鄙俗、贪酷之徒了。而"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的"这样的人"则是指那些"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而言的,她认为"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即是在说当时社会上正充斥着贾雨村之流,这是多么明确的批判态度,而且认识到"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并不笼统地对读书加以全盘否定,这是较宝又多了一些理性了。
    以宝钗内敛的秉性,她是不会轻易地对人或事评头论足的,她的这些在不经意间流露的言行,足以说明她内心对时弊的态度。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少女,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竟有如此敏锐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其中的丑恶现状作出如此犀利的批判,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另外,从她对宝玉、黛玉的宽容,对湘云、邢岫烟的帮助都先前在逸梦讨论过了。当然,人无完人,关于她的缺点相信两地逸梦的网友已经挖得够彻底了,只是对其中部分过激言论或曲解我是不能苟同的,我最感可惜的是,这么一位女子,居然也以封建礼教来压抑自己的才华,最终把自己包装成僵化的封建礼教标准的淑女。或者这就是一种现实,无奈而悲哀的现实。


----
茶凉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