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ranklin6610(我思故我在)
整理人: tf386930(2002-05-16 14:56:24), 站内信件
|
在没有进入正题之前,首先声明一下,今天喝了点酒,所以你可将我的想法当作胡言乱语。
前不久,有个消息着实让咱中国人自豪了一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可能是自已的孤陋寡闻,那两个作家我真的是没听说过,据说是在地方方言的创作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有很多作家照例故作不屑一顾的姿态。不管是真是假,必竟在中国的文坛上又吹起了一些涟漪,震震也好,因为这样会引起一些关于严肃文学创作的思考。
出口转内销本是相对于产品而言的,没想到套在中国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上竟是那么的天衣无缝,什么作品在国外获奖了,回到国内照例就会被称之为什么名家了,主要是那个著名的***值钱,一些作品在国内虽没有什么市场,但一旦在国外获奖了,看过者若没有看出一些好来,他肯定会首先怀疑自已的鉴定赏能力,而不会怀疑作品的深刻内含。我自认为没有什么大的鉴赏能力,所以不会为一些鼓噪所动,只看自已认为好的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足矣,至于得不得奖,那与我无关。
话又说回来,现在市场上严肃文学的确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些急功近利的畅销的作品,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就瞄准了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的钱袋的定向爆破,还有一些大案要案,国际争端的纪实快餐,各类文艺明星的随意涂鸦,让我们的脑袋着实满足了不少,整个文坛充满了浮躁之风,认真作文的作者不敌作秀的作家,这正是我们文学界的悲哀。这种风气怎么能有对现实的冷静的思考与反思?
有的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充满了政治偏见,我并不认为如此,原因是你的确有给人以偏见的事实,虽说他们并不代表正确,但毕竟对不符合人类文明的东西提出了默认的抗议。我们有时对别人的批判太过敏感,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反思,我们虽说国外的一些奖项它有偏见,但对于《卧虎藏龙》的获奖,我们不还是为此欢欣鼓舞了很长时间吗?对别人批判太过敏感的民族,必定是一个脆弱的民族。
从体内映射出的光环,才是最真实的。
---- 生活无常,请小心演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