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ydudu(mydudu)
整理人: yhd0011(2002-05-14 07:53:08), 站内信件
|
雅各布说大众公司正就未来中国市场对低价位轿车的潜在需求进行评估。计划推出的此种8万元低价位车并不是外界此前猜测的路波A000超小型轿车,因为其外形尺寸要大得多,而且很有可能利用现有的桑塔纳轿车平台,以便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最高售价不会超过8万元人民币,而即将在上海大众推出的下一代波罗A04轿车的售价估计在9.5万元人民币左右。
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在54%左右,随着中国加入WTO,大众公司认为汽车市场中价格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雅各布承认并不清楚未来中国消费者会喜欢何种轿车,但坚信大众今后肯定会在中国市场销售出更多的汽车产品。”
不知道大家一年后再看这则报道心里有什么感想。
上海大众方面曾说国产Polo与国外同步,价格上差别也不是特别大,并且提供了国外近2万欧元的价格。但是很快有人查出,国外1.4升的Polo售价11835欧元,合8.3万元人民币,如果同样的生产在中国加上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大概是11万元左右,上海大众Polo减了诸多配置后售价近13万元,价差18%,还标榜“与国际接轨”,自然有人不平。一个刚从巴西回来的朋友深切体会到了国内车价的高昂。国内小汽车价格约是巴西的两倍:巴西产Palio(排量1.0)合人民币才5万元,巴西产Polo三厢(排量1.6)合人民币7万元,巴西产赛欧(巴西叫可赛)(排量1.6)合人民币6.2万元,巴西产本田CIVIC合人民币12万元……中国和巴西可都是发展中国家。
在“为什么这么贵”这个问题上,与消费者的抱怨和笔者的担心形成对照的是,上海大众却信心十足。上海大众总经理南阳表示:Polo从技术含量和工艺质量来看,无疑将在目前同类国产车中处于领先地位,Polo的竞争策略是依仗高性能,而不是价格来赢取市场。
市场目前有个“怪现状”--骂贵的、买贵的。大家都骂轿车贵,但卖得火的不是低配置的产品,恰恰是最高端的豪华型。但我想,这总会有个限度,你卖得太高,就不会有人买账了。
减少配置后的国产Polo的功能只是国外原版的70%,而价格却是国外的130%。一个减配车,定价的时候却同德国原配的一样,真可以当得起一个“黑”字了。上海大众给我们提供的是这样一个等式:
国外10万元人民币的Polo:
减去:CD/中控/GPS/ESP/电动后窗/恒温空调
加上:中国的低成本
等于:13万元人民币
有几种说法支持高昂的售价:
一种是:国外售价10万元人民币,加上五年后25%的关税,恰好12.5万元。
试问:
1、减去的诸多配置减到哪里去了?减配置后还值10万元吗?
2、是国产车在中国卖为什么还要加上关税来计价?真是莫名其妙!
另一种是:据欧洲最新一期汽车杂志《轿车价格杂志》刊登的车价信息表明,1.4升手排挡Polo的售价在1.3万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1万元左右。如果加上5%的消费税(国外车价中不含此项),以及零部件(目前Polo国产化率为40%多)进口的关税,与目前公布的12.75万元大体相当。难怪上汽大众声称,Polo定价已基本“与世界同步”。
用售价计算成本是中国汽车业一贯的愚民做法。国外公布的销售价格不仅包含了利润也包含了在当地销售的税收。计算成本,尤其是计算进口关税必须是除税后的成本。如果直接用销售价格计算无疑是在误导。更何况除去国产化外的套件进口价格远低于整车进口价格(无装配费,并已计算了销售利润)。
有与世界同步的技术和品质,同时也要有同步的价格,这合理吗?在国外和在中国买一辆15万元的车,概念能一样吗?在国外,汽车生产成本比较低,且人均收入是我们的10倍(如在美国)。
还有一种是这样的:奔驰公司的SMART两座小车,国外售价5000多美元,按国内加税等等的计算也就8万多元吧,现在国内售价在30多万元。言外之意是Polo一点也不贵,Polo也1万多欧元呢,几乎比SMART高一倍了,应该卖70万才合理!
有一个比喻这样说:想买Polo,不过心理实在不平衡,就像你买了个苹果,不大但味道还不错,值2块钱。但商贩愣告诉你那是美国小蛇果,表皮打过蜡,所以要5块钱。而且态度恶劣,爱买不买。想买2块钱的苹果你就是小孩,不懂事。想降点价?做梦!
你能上赶着买这种苹果吗?你大概该到其他的苹果店看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