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研究】>>【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模式】>>扶不起的B2B

主题:扶不起的B2B
发信人: chairmao()
整理人: aokven(2002-11-15 14:31:27), 站内信件
  互联网股市的低迷已经延续近半年了。市场并没有出现强劲的反弹,而且低
潮的持续可能会超过预期。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继续在尴尬的境地中等待突破。

  由于互联网产业的最大庄家---美国几大主要的投资银行弄巧成拙,对市场的
打压伤害过大,使投资者对互联网的信心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他们的如意算盘原
本是这样打的:长达5年的B2C狂热催生出近400家上市公司,形成了1万多亿美元
的股票价值。几大投资银行捞足了油水。那么,下一个1万亿将靠什么?再炒B2C
已经十分困难。因此,几乎所有的大投资银行都把目光投向了B2B,把下一个1万
亿美元的赌注押在了B2B身上。那么,为了成功地把B2B推向神坛,就必然需要打
压B2C。因此,2000年初,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Nasdaq大跌之前都已经大量抛售B
2C股票,同时也开始降低B2C公司的评估等级。其实,现在对B2C大力贬低的投资
银行以及所属的分析家,许多曾经就是当初B2C的吹鼓手。这些投资银行就是互联
网发展的最具影响力的风向标。他们的指向会直接调动投资界、产业界和企业界
,乃至媒体界的资源流向,引导新的发展方向。

  的确,这种投资的策略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必须的。因为首先,需要给投资
者以新的想象空间,而且最好能容纳无限的想象力;其次,必须实实在在为产业
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时,必须符合新的投资理念,目前互联网投资已经从单纯的
商业模式转化为以收入为导向。而B2C已经达到高峰。那么符合这一切的当然非B
2B莫属。

  但是,问题出现了。因为目前为止,互联网所带来的激动人心的一切创新应
用基本上都属于B2C。无论是电子邮件、浏览器软件、ISP、ICP、网上拍卖、网上
零售等等,都主要是面向个人消费者。而目前所谓B2B的纯粹互联网商业模式(不
包括厂商自身的B2B业务),不但比“B2C”的商业模式要少、要单调,而且基本上
是B2C的延伸,如专业领域的拍卖网站、专业分销网站、交易社区、交易中心,已
及信息中介等。而B2B尽管有天文般的数字,但其收入来源包括交易差价、交易佣
金、拍卖交易会员费、广告收入、栏目收费与信息发布费以及软件许可费等,也
缺乏新意。难怪许多B2C网站可以简单地摇身一变,打起B2B旗号。而未来真正的
B2B(占所有B2B交易的80-90%)基本上是厂商自身的业务,这些业务很难拿到资本
市场上实现增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否定B2C,就是否定互联网的核心,打
击B2C,就是打击互联网本身。因此,尽管大家齐心协力,但被狠狠抬举的B2B股
票也不能逃脱市场的压力,损失惨重。而在美国,无线互联网的启动将落后于欧
洲和亚洲,包括中国。因此,现在的投资银行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市场低
迷,难以捧出热点,他们就生意清淡,就无法财源滚滚。

  中国B2B不容盲目乐观

  相对而言,中国互联网的境地比美国更加尴尬。对于美国市场来说,B2B虽难
,但也是顺理成章的发展阶段。因为,美国已经经历了B2C的充分发展,已经让半
数人口(C)落“网”。而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是可以马上追随美国,跨越B2C,直
奔B2B?从目前的舆论声势上看,似乎是这样的,而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
中国B2B实际的发展历程可能不会象我们这样一相情愿。如果盲目抬高期望,很可
能要遭受更大的挫折和失败。因为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美国互联网之所以如此繁
荣,其长达5年的B2C黄金时代功不可没。只有真正面对消费者(C),充分教育消费
者,让消费者充分落网,互联网的发展,包括B2B的发展才有真正的“群众基础”
。因为如果说B2C是一种创新,那么B2B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到国家信息化
的基础和企业管理的最深层。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追随和快
速的拷贝。

  如果我们在发展初期就进行“大跃进”,片面强调B2B,那么谁来为消费者服
务。如果大家都不投资网站,那用户上网干什么?没有C的庞大基础,B2B会如何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回答。中国B2B发展也必须进行冷思考。B2B肯定是未来的
方向,但是要让用户(企业)、投资者、互联网企业和大众有理性、客观的期望和
行动。否则,如果我们不切实际地在B2B上烧钱,而又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是中
国互联网的信心遭受再度打击(甚至是比B2C更大的打击),那时的互联网产业将如
何维系?

  中国互联网全面步入低潮

  半年来,互联网产业风高浪急,压力陡增,形象剧变。原本期望Nasdaq能够
尽快调整到位,重新激起市场热情。但是,目前的形势远比预期的艰难。加上几
大门户剥离国内ICP上市,表现欠佳。中国互联网开始全面步入低潮,而这个谷低
将有多深,目前尚难预测。

  中国电子商务始终没有实现大突破,是产业跌入低潮的重要原因。8848竖起
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旗帜和信心。对它来说,2000年这是一个忧喜交加的年份。忧
的是由于内部争执、更换承销商,至今仍将一支很好的中国概念股自己砸在自己
的手中。国内四大门户的上市,标志着中国正式告别“门户时代”,下一个炒点
当然是电子商务。但现在,比起网易、搜狐,8848更需要看国际资本市场的脸色
。不过一览电子商务的中国大地,8848至今还是寂寞高手。除非其他几家B2B捷足
先登,提前登上Nasdaq。而对阿里巴巴来说,现在无数的人都在操心忧虑:目前
作为B2B中的ICP,阿里巴巴究竟怎么挣钱?但显然,马云与阿里巴巴一样,却是
个快乐的青年。2000多万美元的国际资本已基本上为它未来的成功打上印章。因
为你可以低估互联网的力量,但千万不能低估国际大资本的力量。目前为止,投
入中国互联网的国际巨资都处在中国这块大蛋糕的顶端,他们失败的几率还很低
。可以相信,有了这样的资本,许多不可能的事都会变成可能。但是,阿里巴巴
在短期内难以有重大表现,能使中国电子商务为之改观。梅林正广和也是国内电
子商务的另一路希望之军。毕竟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将做罐头
、卖水的与做互联网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合二为一,让最传统的专家也无话可
说。但它的成功还要看它能否顺利走出上海,将互联网的"红旗"插遍全国各大城
市。因为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应该是世界性的,至少应该是全国性的。可以
说,到了今天的地步,中国互联网要走出低谷,最重要的就是看电子商务如何突
破。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刺激市场的重要资源就是资金。至今,互联网对外
资还是法律的灰区,使得国外主要的风险投资机构望而却步。这给几大香港的互
联网公司以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们可以趁着自己特殊的背景,大举进入,逢低购
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盈动和Tom.com。互联网革命的本质就是社会资源的大规
模重组。因此,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一场集聚资源的新游戏。盈动和Tom.com的崛起
使华人经济圈第一次深切地认识到,这场资源大重组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极为
迅捷的。盈动和Tom.com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亚洲互联网的生态,同时也正在改变
亚洲互联网市场的主体--中国市场的生态。因为目前国内互联网星星无数,却还
没有一家集聚多方力量的巨头。原本最有资源优势的是联想,在国内诸多公司中
,联想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等各种优势,但是由于其互联网策略缺乏应有的
方向和重点(出台了一个大而无当的IBM+AOL策略),同时运作中没有采取开放策略
、引进必要的人才,使得其投入产出差距甚远,在国内互联网领域至今也没有占
据到真正的实地,失却了大好时机。对盈动和Tom.com来说,这实在是一个美丽的
空白。但是,对盈动和Tom.com来说,并不是一路鲜花。自身的管理问题将是一道
巨大的槛!

  重要的是心态和眼光

  如果说,4月份Nasdaq的调整是中国社会整体对互联网的失衡情绪有了发泄的
机会,那么网易、搜狐上市后股价的大跌才是互联网产业的重大挫折。因为,此
前对互联网的发泄主要还是媒体层次,体现的是大众的心态,业内人士(投资者和
创业者)还是依然自我,信心十足,有一股“哪怕洪水滔天,我自岿然不动”的信
念。但是,网易、搜狐股价的大跌,则直接摧毁了许多投资者的信心。因为这些
投资者过去的投资理念就是期望在中国拷贝美国互联网的神话,而不是真正从中
国市场本身出发。所以,现在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不再认帐,使许多投
资者暂时都不知所措。在他们没有调整心态之前,他们可能都不敢投资了。投资
者的“失业”对中国互联网无疑是雪上加霜。

  至此,中国互联网开始全面步入低谷,业内企业压力大增。但是,当我们已
经处于一个退也难进也难的困境时,实际上也就是产业质变的时刻。因此,我们
完全可以相信,今年下半年,无论是全球互联网还是中国互联网,都将会出现历
史性的突破。我们共同期待着!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1.215.2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