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杂论】>>技术革命的思想解放作用(我不喜欢姜奇平

主题:技术革命的思想解放作用(我不喜欢姜奇平
发信人: likaiwpf()
整理人: aokven(2002-11-04 15:28:42), 站内信件
技术革命的思想解放作用 
2000 05 29 姜奇平  
 
 
  我们相信尊重自然科学实验哲学,破除迷信妄想,是我们现在社会进化的必


要条件——陈独秀 


  网络是大于我们的存在。 

  唯其大于现有文明,所以它可以成为思想解放的支点。 

  最近,重读《天演论》,一股清新之气,迎面而来:“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


,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


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抚今追昔,不禁百感交集。 

  我在想,一百年前,这部划破思想界夜空的名著,何以引起的不是生物学和


科学界的革命,而是思想界的暴风骤雨。盖因人们眼中的进化论,技术不复是技


术,而是一种大于农业文明的东西,因此成为了思想解放的支点。 

  反观现实,面对网络这个大于我们工业文明的存在,我们何尝有古人那种生


气勃勃的奇特想象,超脱现实的思想魄力,以及自由洒脱的精神魅力,以摆脱传


统陋见。相反,就事论事,只及皮毛,不及本质。只会把网络当技术,反不如古


人思想穿透力强,悲哉。 

  忽又读到陈独秀“我们相信尊重自然科学实验哲学,破除迷信妄想,是我们


现在社会进化的必要条件",不由拍案而起:世纪初的中国,恰好存在各种妨碍我


们进步的“迷信妄想”,阻碍人们将思想从工业传统中解放出来。 

  当前,借网络股波动,极尽贬损网络之能事的各种言论,如泡沫般沉渣泛起


。嗅嗅其中味道,无非清代遗老攻击工业技术为奇技淫巧、洪水猛兽之现代翻版


。面对这些令人窒息的沉腐之论,我们必须大呼一声——唯陈言之务去! 

世纪初“迷信妄想”之一: 

革命到来而不觉悟的精神胜利法 

  历史上有一个细节值得重视:甲午战争与进步的幻觉,曾同时发生。经过35


年的洋务运动,清朝铁路已建成四百公里,电报已有一万数千里的电讯线路,各


项事业突飞猛进。清政府已无外债,财政收支平衡,每年还平均有四百万两盈余


。以至洋大人高斯特在《中国在进步中》写道:“我们对中国从1860年的战争到


1895年间猛迅的进步,实不能不感到惊异”。不料话音未落,就在说话间的1895


年,廖廖数只日本舟舰,象美国导弹一样,突然而至,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


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尽灭矣。其溃决速


度,与苏联亡国差不多。3年之后,《天演论》问世,人们思想终于解放:原来进


步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还有一个大于我们的文明,高悬于我们头上。 

  今天,我们切不可沉溺于工业强国的幻觉之中无法自拔。在看到我们的钢铁


、煤炭之伟大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信息能力,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研究结果,


尚不如斯里兰卡。中国不提出“信息强国”战略,不成为信息强国,将来在信息


战中,难免重蹈历史覆辙。在这个背景下,网络有再多缺点错误,一棍子打死,


无异于民族集体自杀。倒不在网络作为技术如何如何,而在网络背后,有个大于


我们的文明存在。正如进化论作为生物学技术,意义并不大,但它背后,有一个


大于农业社会的文明存在。这是重读《天演论》的第一个启示。这也是当前思想


需要解放的第一个方面。 

世纪初“迷信妄想”之二: 

视进步为虚妄的 “变革不适症” 

  视进步为虚妄,是思想不解放的第二个表现。遥想当年,第一次现代化时,


有人站在农业文明立场否定工业价值,谓桌子不如木头有价值,何也?木头经过


加工,虽然成形,但木材量变少,木材看得见,而加工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所


以工业加工减少价值,而非增加价值。现在看来,这是笑话,当时的人却是认真


的。难怪严复气得大叫:“万国蒸蒸,大势相逼,变亦变也,不变亦变。变而变


者,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 

  现今又有人说,搞网络,搞信息,是鼓虚劲。何也?因工业、农业,看得见


摸得着,实而又实。知识、信息,看不见,摸不着,故是“虚”的。这与五十步


笑百步无异,只为后人增添笑料耳。这种思想不解放的根源在于,为了操作而忘


记方向,为了管理而放弃领导。变革时代需要领导者,承平时代需要管理者。领


导者需要把握方向,管理者只要务实。处变革时代,不问潮流方向,只顾务实,


就会沿老路走下去。到不得不变时才发现,“变之权”已拱手让与他族他人。如


此“务实”者,把网络只当是技术问题,操作问题,而没留意其中暗含方向问题


,领导问题。当前,从技术革命中产生了新方向,存在方向判断问题,从技术层


面跳出来,从战略层面看网络,是当前思想需要解放的第二个方面。 

世纪初“迷信妄想”之三: 

不承认规则发生变化的“春风拂面论” 

  网络反对意见中,晏俊有句话,文采令人倾倒:“网络终究是一阵风,它拂


过生活的每个角落,但不会彻底改变它。”我称之为“春风拂面论”,如果历史


证明网络彻底改变了一切,人们会记住这句难得的名言。 

  新东西来了,什么注意力经济,什么眼球经济,什么零磨擦经济,不过标新


立异而已。拂过地面则可,想改变深层规则,则不可。所谓网络,可以改变“用


”(枝节末梢),而不可能改变“体”(主干系统),比如,可以改变一二条赚


钱经验,改变经济学原理则不可,这就是春风拂面论的逻辑。以不变应万变,把


新现象纳入旧框框,同化了再说。 

  但网络实在是传统之蛇吞不下的大象。网络中一定要产生出大量大于现存文


明的现象,而且越来越多,一定会在方方面面突破旧的规则,从根上“彻底改变


它”。当一个文明大于另一个文明时,我们会不断看到有各种传统理论无法解释


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而当越来越多的新现象无法解释时,说明理论老了,落


伍了,而不是现象在捣乱。现象总要反映本质,如果本质变了,现象没办法,只


好跟着变。你不能说现象从此不反映本质了。当前,思想解放不解放,不看你承


认现象怎么怎么样,不能春风拂面了事,而要问你怎么看本质。 



世纪初“迷信妄想”之四: 

潮流虽是,中国特殊的“淮桔成枳论” 

  古代传说桔子从南方移植到淮河以北,果实会变酸涩,称为枳。严复用“淮


桔成枳”形容海军、船政、铁路、邮电等,在西方本是富强的基础,而洋务派办


起来却腐败而无成效。我从中看到的是另一种现象:许多网络反对意见,抽象地


肯定网络是世界潮流,一到动真格的,到了具体问题上,就总说中国条件特殊,


网络不适现实国情。 

  可我奇怪,许多不如中国的国家,也在发展网络。当年(1636年)哈佛大学


成立的时候,美利坚还是英国殖民地,它搞研发,按说绝对不够条件,但人家搞


了,就发展起来了,也没强调自己有什么特殊。如果斯坦福大学看清了计算机再


办,还有现在的硅谷吗? 


世纪初“迷信妄想”之五: 

误读历史的“炒作创造历史”论。 

  不懂变革,但变革又发生了,必然从外部寻找对潮流的解释。当民心趋向潮


流时,以为这是媒体炒作的结果,是媒体造成了人心的趋势。这是一种“炒作创


造历史”论。现在许多网络反对意见,说网络热是媒体炒作起来的,指责媒体炒


作得太厉害了。 

  正确认识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当前思想解放要解决的第五个问题。我们认为


,网络热,是世界潮流势不可挡的必然结果,技术革命,才是网络经济热的根本


动力。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它的底蕴,媒体想炒是炒不起来的。与其说是媒体炒


热了网络,不如倒过来,说网络搞热了媒体。潮流来了,却指责媒体,是逆潮流


而动,而不是逆媒体而动。 

  炒作创造历史论者,把媒体作用抬到创造历史高度,令人受宠若惊,但媒体


不会买账。如果非说泡沫不可,我宁愿别人把我们的媒体言论当泡沫,我们是浮


在时代大浪上的泡沫,只要你肯承认浪潮本身就行。如果你不承认潮流,反倒认


为大浪本身就是泡沫,甚至是泡沫造就了大浪,对不起,我们不跟你玩了。
 
 



--
※ 修改:.likaiwpf 于 May 30 17:19:52 修改本文.[FROM: 202.110.178.151]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90.15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