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杂论】>>电子商务中的啤酒、泡沫与牛奶

主题:电子商务中的啤酒、泡沫与牛奶
发信人: knox()
整理人: aokven(2002-11-04 15:20:43), 站内信件

  有关网络泡沫的争论已到了白热化,当网络精英为此大费口舌之时,却一定
有人偷着乐。且不论网络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是不是泡沫或这种泡沫到
底有多严重,商业界一个永恒的定律是:既然有人大把地往里面扔票子,就一定
有人从中大把地捞票子。数泡沫个数的人很明显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扔票子的人
能不能有足够的商业回报上了,却太多地忽视了那些躲在角落里偷偷点钱的人。


  谁在偷着乐?

  回顾电子商务的发源地,IBM、HP、COMPAQ等一些在业界占据重要地位的美国
IT企业无疑是始作俑者。就IBM来讲,从它提出的E-business到那句具有王者风
范的广告词“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无不体现出他对电子商务极力推崇。此后
,HP、COMPAQ等也纷纷跟进。这些公司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不是电子商
务企业,而是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电子商务的发展,
他们无疑成了第一批受益者。

  如果说在PC时代,微软出尽风头,那么,现在CISCO已经成了网络时代的老大
。而把它推上市值第一宝座的正是电子商务这股举世空前的浪潮。最近的一段时
间,网站和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的春笋,每天都在不断地涌现。对这些为电子商
务服务的供应商来说,每多一家网站,就多一个客户,而风险投资将数以千万计
的美元砸向网站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间接地揣到了网站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的口袋里。任何一个网站,可以不做广告,不投入市场费用,但绝不可能压缩基
本设施方面的投入。电子商务企业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各种软件的巨大需求为
相应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翻开ORACLE的企业软件应用案例,
网站用户占了很大的部分,从国内的新浪到妇孺皆知的亚马逊,无不是ORACLE“
上帝”。据有关数据,中国目前有一万多家网站,也就是说,网络光在网站方面
就给网络设备提供商带来了一万多个客户。

  每一个网站都是网站设备和软件提供商的“上帝”,而每一个获得了大笔投
资的网站则成为最大的广告主。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新浪的眼睛随处在“监视”着拥挤的人流,而“藏头露
尾”的搜狐的足迹更是遍布大街路口。平面媒体及电视广告同样充斥了花样繁多
的网站广告。不少知名网站的经营者称,市场投入是他们花费最大的一个部分。


  一个公关公司的老板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说,京城那么多的公关公司亏得有
网站支撑着,不然,低利润的计算机行业厂商们都在精打细算,公关公司到哪挣
钱去?翻开公关公司的客户名单,不难发现,现在不少公关公司的客户有一半以
上是网站。

  由此,假如电子商务真是泡沫,那么,这团泡沫至少对网络设备提供商及传
统的广告传媒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在这里,笑得最欢的当然是网络设备及软件
提供商——100%的网站都是他们的用户;传媒是第二大受益者。

  关键是要喝到酒

  网站融资的商业计划被称为“讲故事给华尔街听”,但最近有了一个新故事
,来描述整个电子商务的格局: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相交甚好,一天,两人
一起在酒吧喝酒。中国人身边没带钱,于是美国人提议把他们一贯推崇的AA制方
法变通一下:美国人借给中国人钱,但有一个条件——每一杯啤酒的下半杯归美
国人,而上半杯归中国人。这个中国人想了想,觉得没什么不合适。但他们开始
喝酒后发现,美国人喝的啤酒总比中国人的多,因为啤酒的泡沫总浮在上面——
上面的半杯酒总不足量,甚至少得可怜。尽管如此,这个中国人按照他好客的传
统觉得,来者是客,尽管吃了点亏,这总比请对方喝酒合算,美国人提出AA制还
是比较仁义的,于是他就把所有不满发泄到啤酒上——为什么啤酒要有泡沫?

  正因此,有人说,美国人不怕电子商务泡沫,因为不管泡沫有多少,他们口
袋里的钱并没有流到国境外面去。这种论点虽然忽视了泡沫经济可能带来的另外
一些不可预期的问题,但的确有些道理——喝啤酒的人喝点泡沫没什么,关键在
于有没有喝到啤酒。

  电子商务不是啤酒,这点谁也不会否认。但电子商务和啤酒一样需要花钱,
而且数目不可比拟。因此它带来的问题也就远不止分啤酒那么简单。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电子商务绝大多数停留在B to C的网上销售。而这些电
子商务的生存主要是基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如果用自然食物链来类比电子商务的
商业食物链,且把做电子商务的网站定义为草食动物,那么,上网购物的消费群
就是各种供网站生存的植物,而网站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就是肉食动物。这个食物
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植物在国内,草食动物也在国内,而肉食动物大多来自国
外。海外风险投资商用大把的美金刺激“草食动物”的繁殖,大规模地培植“草
场”,其最终用意不言自明。

  每一个海外的企业家、投资家谈及中国的市场几乎从不漏掉“中国是一个广
阔的潜在市场”或诸如此类的说词。实际上,这说话漏掉了两个字——完整句子
应该是“中国是一个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电子商务食物链准确无误地反映了
这一点:从国内电子商务经济的整体来看,它没赚钱体系,只有消费体系。换句
话说,这是一个被海外企业挣钱而不能从海外市场挣钱的经济体系。这一点与金
融危机以前的泰国经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筛选国内上市公司中的网络企业,真正算得上“网络企业”的已是凤毛麟角
,而要找把赚钱体系建立在海外的企业更是难觅踪迹。与此相反,美国绝大多数
计算机企业把他们的部分赚钱体系建立在中国。这种企业的构成决定了双方在贸
易中的地位。

  中国的国际贸易在总体保持了一定的贸易顺差,但在计算机及其他高科技领
域的贸易逆差是不容回避的,电子商务食物链越发达,就将会越发地加剧这个逆
差的幅度。

  有一种略显偏激的比喻足以令人深思:电子商务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
出来的是牛奶,有一天,草场沙化了,牛奶被拿走了,我们怎么办?  

--
黑啤--酒扎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64.5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