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kaiwpf()
整理人: aokven(2002-11-01 15:47:23), 站内信件
|
BBS水木清华站∶精华区
发信人: terre (幸运星~~千禧之梦), 信区: e_commerce
标 题: [范文](e-commerce)关于网上购物的调查结果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Dec 8 16:15:51 199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_board 讨论区 】
【 原文由 Oliver 所发表 】
关于网上购物的调查结果
——
http://www.sina.com.cn 1999/09/18 04:20 科技日报
几年前,当以国外IT主流厂商提出“电子商务”理念,并随后纷
纷推出各自面向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时,国内的IT厂商与其他商家们
看待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等数字化的商业行为还是那种
“事不关己”的态度。然而,到了1999年的今天,中国网民突破400
万,国外商家大打网络战,也将国内的厂家与商家推进了电子商务的
潮流中:e 系列和i 系列的产品纷至沓来,进行网上销售的商家也渐
露尖尖角,并据报道业绩不凡,如联邦的8848网站。那么,作为电子
商务的主要应用对象、当前网上商店的主要消费者,普通老百姓是如
何看待电子商务的呢?我国目前的商业环境距离真正普及电子商务有
多远呢?为此,北京宣亚智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市场研究中心特在北
京范围内组织了一次面向消费者的市场调研,希望能够为当前的电子
商务热潮提供一些有关百姓实际应用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02 份。调研地点在北京联邦软件专卖
店、北京图书大厦、赛乐氏软件专卖店等地,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
问卷共涉及有关个人电脑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17个问题。受访者主
要为中青年,年龄跨度为15- 34 岁,其中15-24岁年龄段的受访对
象占52%,24-35岁年龄段的受访对象占48%。74%的受访者拥有大
学本科以上学历,92%的受访者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8 %的受访者
月收入超过3000元人民币,最高者超过8000 元。受访对象职业构成
如下所示:私企工作者52%;国企职员9 %;学生13%;外企工作者
2%;政府公务员1%;其他 13 %。由于本次调查场所主要选定在知
名软件专卖店、以及已开通网上销售的知名书店,所以抽查的受访对
象对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的认知高于普通百姓的平均水平,是电子商务
的主要(潜在)消费群体。本文中数据虽不足以代表北京市各行各业
全体消费者的情况,却有助于电子商务由点到面地全面推广,有很好
的参考意义。从受访者整体情况分析看,可以得出以下有关数据:1.
电脑与网络应用与普及情况:家中拥有电脑的受访人数比例为59%;
家中上网或希望上网的受访人数比例为87%;工作单位拥有电脑的受
访人数比例为94%;工作单位已实现联网的受访人数比例为71%。
2.信用卡个人拥有及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拥
有信用卡的人数比例为45%,而其中只有6 0 %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
常使用信用卡支付。有关国内信用卡使用上令人不满意的方面,依次
表现为:付款时速度太慢;可使用的地方太少;提取现金不方便;ATM
机太少;ATM 机故障多,容易出错;办理手续繁琐;允许透支额度低
;联网城市太少,等等。3.对电子商务概念的认知与了解的渠道:在
202 位有效受访者中,有187 人(占总受访人数的93%)听说过“电
子商务”,希望尝试网上购物的人数达到129 人(占总受访人数的64
%)。他们了解电子商务的渠道主要是报纸、电视、网络、广播、与
朋友聊天等。
4.网上购物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可以足不出户买到想要的东西
”占59%;“是一种新的购物方式,有新鲜感”占34%;“价格会比
商场便宜”占12%。
5.曾通过网络购得的商品种类:书籍、CD/VCD 占12%;日用消
费品占8 %;计算机、外设等相关产品占8 %。
6.网上购物最令人感到不便的地方:“商品质量无法保证”为44
%;“电子支付的安全性无法保证”为39 %;“电子支付手续繁琐
”为29%;“运送商品时间无法保证”为20%。
上面数据显示,在年轻人当中,电脑的普及率比较高,对电子商
务的认知度也很高(达到93%),是个人网上消费群体的主力军。他
们对网上消费的认知与接受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者对上网普遍认同,有87%的人希望或已经实现个人在家
上网。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对电子消费的认同感越强,其中大
学本科以上毕业的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为97%,月收入2000元
以上的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为100 %。
2.另外,报纸、电视、网络是消费者了解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
这一方面说明传统媒体仍然是读者的第一选择,同时网络作为一种新
兴的媒体,跻身前三列,也说明它对消费者,尤其是青年消费者有很
大的吸引力;
3.消费者在商场购物时,最关注的是商场的地理位置,这也正是
网上购物吸引力最大的地方,即: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的购买需要的
商品。但是消费环境的不成熟也使国内开展网上消费困难重重。首先
,在即使亲临现场都有可能买到假货的今天,44%的消费者怀疑网上
购买商品的质量;其次,电子货币支付的安全性也令39%的消费者心
存疑虑;第三,6 0 %的信用卡拥有率和45%的信用卡经常使用率更
使网上支付的基础显得薄弱。
4.由于不同商品在其用途、价值、以及对人类生活影响程度的不
同,不易引起质量与价格纠纷的日用消费品、书籍、电子出版物、软
件等商品是在线购买的主要目标;
5.受访者较为熟悉的国内的电子商务站点分别为联邦8848网站、
西单商场、北京图书大厦等;流行的IN TERNET 信息服务站点为搜狐
、网易、国中网、163 、263 、东方网景等知名网站;国外与电子商
务相关的知名站点与企业分别为亚马逊、YA?HOO 、DELL公司、IBM
公司等。
推广电子商务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控制成本。对于企
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来说,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对于那些SOHO
一族来说,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但是对其他广大的消费者而言,利
用网络购买普通商品无疑减少了逛商场、压马路的种种乐趣。也许只
有在本地无法买到的商品才会真正受到电子商务市场的欢迎。北京是
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相对综合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由此,从上面调查资料可以了解到国内其他地方的电子商务应
用发展状况。在对普通消费者展开电子商务应用调研的同时,宣亚智
杰公司市场研究人员还对国内外IT业的主流厂商进行了电话与传真访
问,旨在了解IT厂商在为国内市场大力宣扬电子商务理念、为广大用
户推销电子商务工具的同时,其自身的电子商务实践应用情况。对15
家IT厂商的电话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本土内已经
广泛实现网上在线销售的厂商,在我国本土通过网络进行直销的情况
还基本上处于观望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国内没有合
资工厂,所有的产品均依靠根据订单从国外专门订购,这必然不适合
网上购物,付款和交货都存在很大不便;2.国内各商业/行政/普通
消费者的信息化建设综合水平依然较为落后,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
电子商务的发展;3.国内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的绝对主流依然是传统
的支票、现金支付,个人采用信用卡实际支付的消费人数比例很小;
4.国内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有待加强。在我国,已经切实开始进行在线
直销的是凭借其独特的直销模式而成为PC业巨人的美国DELL公司。据
DELL北京地区的市场负责人介绍,网上销售额占其全球销售总额的30
%的DELL公司凭借其厦门工厂的设立,已于1998年8 月开始在国内网
上销售台式PC、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计算机相关产品。对于国内商
家来说,为用户提供各种电子商务工具当然十分重要,在自家门口实
现建立电子销售网络的感觉也要好一些。联邦软件8848网站的初步成
功为诸多对电子商务是实体还是泡沫之争疑虑重重的商家指明了方向
。联想集团则在吸收其他厂商网络直销经验、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另辟蹊径,全面建立与代理商之间的网上订单系统,提高渠道沟通
与运筹效率。而就在8 月16日,用友集团提出了“网络财务”概念,
并将其作为用友互联网战略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用友
将于99年开始筹建“网上理财”网站,99/2000年该网站开通。以教
育软件闻名的科利华公司则表示公司将全面转向电子商务,他们将在
8月份开始利用网上销售业务,只是销售重点将放在图书经营上。此外
,科利华认为,网络必将成为科利华公司将来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而
各书店、出版商网上通道的建立也是图书电子商务的必然结果。
总体看来,电子商务对普通消费者确实存在着诱惑(如购物的便
利),同时,因为对电子商务不了解,而渴望去尝试。然而,真正成
熟的电子商务消费环境必须建立在切实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包
括商品质量、支付方式、送货及时与否、售后服务等等。而从企业电
子商务网络的建立而言,长期以来形成的层层代理/分销的销售模式
必将成为在线交易/定货的主要障碍。如何普及、提高全国各地的代
理商/经销商的网络信息化水平无疑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北
京宣亚智杰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_^ 谢谢别忘了在“将本文章寄一份给原作者”处打勾^_^
Are you love youe work? I am tired it, I want to change
one better job in computer or internet.
Welcome to my homepage to look someting that you wanted it!
http://www.likaiwpf.163.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0.189.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