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China】>>[转载] [转载] 质问中国网络企业CEO

主题:[转载] [转载] 质问中国网络企业CEO
发信人: likaiwpf()
整理人: aokven(2002-11-04 15:12:30),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g 讨论区 】
【 原文由 小朱子 所发表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isk 讨论区 】
【 原文由
 farbright 所发表 】
质问中国网络企业CEO
以下为转贴作品,我们很赞同作者立场

质问中国网络企业CEO:如此网络热潮难道不是泡沫?


  中国网络和电子商务会不会是泡沫?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既不是政府
官员或经济学家,也不是媒体或投资者,而是中国网络企业的CEO们。我认为毫无
疑问的是:如果CEO们把它做成泡沫,那么它就必然是泡沫;如果相反,那就决不
会是泡沫。那么,请问中国网络企业的CEO们:你们对企业的问题和自己的弱点是
否有清醒的认识呢?

  一、中国网络企业的四大病症

  笔者从1994年初就对国内外IT业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进行追踪研究。众所周
知,从那时起到现在,国内IT业包括互联网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这些新
兴企业从某种角度讲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但是俗话说瑕不掩瑜,肯定和希望并不
等于说它们多么完美,中国网络企业存在的缺陷是不可回避的,我将其概括为四
大病症:

  1、“短视”症。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昂
贵、边际利润高时,这就是一个有利可趋的信号,“无形之手”就会促使各种社
会资源自发地聚集过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于是当美国资本市场演绎网
络奇迹的时候,在大洋这边的中国也产生了“比附”效应。诚然,中国的网络和
电子商务本身就是“进口产品”,模仿、借鉴是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相当
一部分网络企业CEO中,普遍地存在一种浮躁的心理:凑个点子、做个网站、融资
、上市、圈钱……这似乎成了追求的唯一目标。这种短视在相当程度上也影响了
企业本身的正常发展。如最近盛传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易的CEO丁磊自认为,
网易的免费邮件、虚拟社区在国内算是创新,但几年以后都会被淘汰。至于企业
下一步的长远目标,丁好像自己也不清楚。(据说在美国欲上市的彼网易非此网
易,但我理解实际上是一回事,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已。)

  2、“克隆”症。一是“克隆”国外的,从概念、技术、模式等不一而足。但
“克隆”得好是学习,如果水土不服则只能称之为愚蠢。二是扎堆,大搞重复建
设。你搞门户大家都搞门户;你搞网上书店就冒出一百多家;你搞旅游网站呼啦
一下出来几十个;……网站面孔大同小异,技术上也少见有创新,似乎比的不是
创新,而是比谁率先在美国吃到第一杯羹。

  3、“发烧”症。表现之一:国外证券市场的膨胀,国内股市的热闹,媒体的
捧场,大众的好奇,使得许多CEO们晕晕乎乎不知所向,口出狂言、戏说大词成了
时尚,俨然一副中国的索贝斯之派头。

  表现之二:“烧钱”或“烧美元”。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搞市场推广、做形象
一般来说在这方面花钱本是无可厚非。但令人有时费解的是,中国不少网络企业
花钱的方式和地方。有的企业在广告方面的预算坚持按“国际惯例”办事,企业
基本核心业务方面的投入相比之下少得可怜;有的企业在广告方面有违常理,既
不看现有网络用户的现状,也并非针对潜在客户人群。我有时在出租车上听到的
“××网提醒你注意交通安全”之类的广告,说实在的内心产生的不是向往,更
多的是反感!并非我个人有什么特别,不留神一打听,与我有类似感受的朋友不
在少数。想当初,蒂默西·库格尔主政雅虎以后的1996年,他在电视和电台上做
了一系列非常巧妙的广告来创牌子,目标是美国主流社会的大众,令人印象深刻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极具创意的营销工作,才造就了一个蜚声全球的互联网名牌
。要是换成某个中国的CEO来做,恐怕“雅虎!”早就变成“大哭!”了。

  4、“失衡”症。当我接触的网络企业越多,了解得越深入,这种感觉越强烈
。一是管理混乱。许多企业与现代企业的架构距离很远。二是业务运作比较乱,
整个一个大作坊似的。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二、中国网络企业CEO的三大弱点

  中国网络企业的病症,自然主要原因来自于它们的CEO们了。我认为,中国网
络企业CEO:的三大弱点:

  1、心理错觉。CEO们张口雅虎,闭口ebay,似乎只要把雅虎和ebay模式往中
国一搬,凭着中国在人口、潜在市场等方面的块头,不说超过杨志远,来个杨志
远第二应该没问题了。实际上,这是一个简单心理的错觉。此CEO非彼CEO也!如
两个附表所示,中美两国最有名的几个网络企业的CEO们在背景方面是有显著差异
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有着几百年市场经济的动作历史,社会商业环境较为健全,
管理和创新文化源远较长,所以产生一些以技术背景出道的CEO创造奇迹的神话并
不奇怪。而中国则应该属于另当别类,中国的CEO们对中国的国情和自身的“身情
”一定要有明见,才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错觉。

  2、思想和战略规划能力弱。正是因上述背景方面的显著差异,国内CEO们在
思想、概念、技术、模式等方面的原创力普遍较差。这一方面既限制了他们对本
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防碍着企业本身的前进。新浪的王志东相比较而
言在CEO中间已算不错,但因为本身固有的弱点,使他在新浪本身的定位方面走了
弯路,以致现在再作战略调整相当困难。如果他当初对中国的体制环境有深入的
了解,那么新浪肯定不会定位在一个纯ICP上,以致在业务发展方面与传统体制产
生摩擦,导致今日尴尬的局面。我认为王志东所讲新浪不会一心追求上市而将专
注于企业长远发展云云的话实为无奈之举!

  3、管理能力弱。前些时刘韧在采访丁磊时,丁非常自信地说:“我本身能力
很强,1997年,我是工程师角色,1998年是一半工程师,一半销售员,1999年做
管理,到现在我还认为自己可以负载这么多角色。”但并非管理专家的刘韧也认
为“将多人组织起来工作,丁磊显然不擅长这些,不擅长管理的丁磊还能将网易
带多远?IT中有太多红极一时的企业不久销声匿迹的例子。”所以遗憾的是中国
网络企业的CEO们总是过于自信了!殊不知,由于中国几十年来是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运行,走向市场经济不过十年时间,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商业环境远非完善。CE
O们也都有同感,在中国做企业不易,缘于太多的精力花在企业运作以外的事情上
去了。从技术出道的CEO们在这方面可以说相当陌生。说到教育背景,还由于中国
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是以分数为导向,以计划为基础,整个教育链条在人的综合素
质(尤其如理工类学生在人文科学、管理、艺术等方面)的培养方面先天不足,
所以差别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三、一个忠告:创建学习型组织

  当今世界,网络企业是推动经济前进的主要力量之一,是企业变革与创新的
先锋。中国的网络企业要担当起这一角色,还有许多路要走。我认为最根本的是
中国网络企业CEO们要从自己开始,推动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一个新的行业的发
展必然面对无数的挑战。长于技术背景的CEO们要想在位子上坐下去并推动企业健
康快速地发展,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技术、资金等还不太成为问题的时候,
管理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一种选择是心甘情愿地、及时和尽早地
交出手中的权杖。这当然也会有问题。因为中国企业界的职业经理阶层尚未成型
,国际化的经理人才更是缺乏;从国外引进职业经理人才也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
。这两种因素恐怕也是大多数中国网络企业的这些创始人还在CEO的位子上硬撑的
原因之一。

  另一种选择就是在快速学习中发展,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同时补上管理这一
课。不这样,出局将成为必然。CEO们要推动整个企业创建一个不断创新的可持续
发展的文化平台,在一个动荡而变化无常的新的行业和环境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
力。(科技日报 周一斌)

--
爱e实验室关注商业价值倡导务实风格
爱e实验室倾力建设爱e酒吧
http://www.ie98.com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8.138.74]
--
※ 转载:.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96.151.238]
--
※ 转载:.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43.22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