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杂论】>>评论:多说人话 少编神话

主题:评论:多说人话 少编神话
发信人: likaiwpf()
整理人: aokven(2002-11-04 15:12:54), 站内信件
评论:多说人话 少编神话

  

  

  作者:米阿仑

  拜读了2000年3月1日《互联网周刊》刊登的《回味网络神话》(后简称《神话
》)编造的一些神话,我马上想到:要把中国网络事业搞好,还是少编神话、多说
人话为妥。

  神话之一:兼并资金=暴利

  为了证明“网络企业正进入暴利时期”,《神话》作者举例说:“AOL(美国
在线)……爆出一个‘当惊世界殊’ 的经济神话:出资1645亿美元收购了时代华
纳公司。1645亿美元,可堆成一座金山银山,AOL哪来这么多钱?…… 就是这盈
利的两年,却积攒如许的资金,足有能力吞下传统媒体中的巨无霸。对此,不由
使人要问:AOL创造的神话是不是在暴利中孕育出来的?!”

  显然,作者没有搞清楚兼并资金并不等于盈利这一个基本的经济常识。以下
是美国在线公司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

  1999 1998 1997

  总收入:47.77 30.91 21.97

  纯收入:3.96 0.59 0.10(单位:亿美元, year ended June30)

  (资料来源: http://corp.aol.com/annual/highlights/highli ghts.html)


  也就是说,美国在线公司的从1997到1999年的三年总收入是99.65亿美元,离
1645亿美元差远了;而该公司三年的总盈利是4.56亿美元,离1645亿美元差的更
远,而这笔钱,才是该公司可以花出去的钱,其中包括投资或购买其他公司。可
见,作者说的美国在线公司“就是这盈利的两年积攒如许的资金,足有能力吞下
传统媒体中的巨无霸” ,是编造出来的神话。

  具有经济学和股票市场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公司兼并其他公司的资金跟盈
利是两码事。公司用于兼并的资金,大都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本公司现有的现
金资本,二是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三是新发行股票销售。银行贷款和新发行股
票销售的资金,是债务,可以远远超过本公司原有的资本能力。债务是要还的,
不是什么“盈利”和“金山”。

  理解这一点有困难吗?请《神话》的作者想一下:如果你有一年5万元的收入
,有一座价值25万元的私人房子,那么,只要你能继续工作5年以上,你现在就可
以得到一笔大约50万元的贷款。用这笔贷款,你可以开一家公司、或者买下一家
公司。如此,能说你的盈利是50万元吗?能说你有一座50万元的“金山”吗?头
脑正常的都会说:不能,那50万元是债务,是要还的,如果不能还债,债主就要
把你买的公司和房子拿走,而且你还背着一身债,那个时候,不要说“暴利”了
,怎么糊口恐怕都是个问题。

  如果有关知识再深广一些,就会知道,公司兼并有若干方式,其中包括不需
要现金支付的资产转移和资产债务转移,转移价值可以用现金支付方式或股份价
值来计算和表达。不管兼并发生在网络公司、电视公司、汽车公司、旅游公司、
还是农场或食品公司,也不管兼并的规模大小,有关的基本经济法则、财务手段
和法律过程都是同样的。如果作者看了美国在线公司兼并时代华纳公司的过程的
有关报道,就会知道,兼并谈判最费劲的,就是资产转移以后的股份价值和双方
分享比例。然而,作者却教训我们说:“将评估传统产业盈亏的结论安在新兴产
业头上,却是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实际上,把债务换来的资本能力、或
者把资产债务转移价值当作“盈利”和“暴利”,那才是不折不扣的“张冠李戴
,牛头不对马嘴”。

  第二个神话:“知本家”代表知识经济

  《神话》的作者说:“如今发财的不是资本家,而是‘知本家’。靠知识发
财的时代已经迫近眉睫,今后大家都得靠知识发财!最近几年中崛起的富翁层,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年纪越来越轻,知识程度越来越高:财富属于拥有最前
沿的知识的人才了。所以,有人把知识经济又称之为‘知本经济’,把那些拥有
知识而又靠知识发了财的人叫做‘知本家’。”还说:“例如,在互联网上,任
何一个小人物,只要懂得上网,只要肯上网,即使是手无分文,也能创造令人吃
惊的神话。”

  “知本家”炒作到底是什么货色?

  首先,“知本家”这种概念违犯了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0世纪60年代底和70年代初,南北问题成为全球问题,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水平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银行的社会发展贷款原则突出了知识经济问题。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是缩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差距,是普及科学知识和普及高等教育,把全体人
民都能完成大学教育作为奋斗目标,从而在人的和社会的素质上为经济发展提供
必要条件。换句话说,过去的贷款投资大都注重工厂、机器、农田水利工程、能
源供应、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等等,知识经济的贷款投资则注重科学技术和文
化教育的大众化普及事业,注重全体人民的人本身的素质的发展。1997年,世界
银行再次强调了这一概念,并且针对信息高速公路兴起的特点,强调了了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如何分析处理信息方面的新的知识差距,提出了为发展中
国家收集和提供无偿或低成本的信息与信息分析技术服务的项目与政策,确定了
使更多信息成为公共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而“知本家”则是强调少数人的知识
特权,要社会把“知本家”当作金钱和知识的代表,要社会把他们看作是舞台的
中心,搞的是少数人的知识特权阶层。显然,“知本家”概念违反了知识经济的
基本概念。

  知识经济的基本原理跟一般经济学一样,在宏观方面讲的是供需关系平衡,
在微观方面讲的是成本效益。在世界范围,知识经济供需关系平衡的突出代表是
南北差距关系的问题;在中国,是沿海地区和西北等内地的差距关系。就知识经
济贷款投资来说,必须讲究成本效益。例如,北京和甘肃,哪个是最好的知识经
济贷款投资对象?从“知本家”是舞台中心的角度看,北京是最好的对象。从成
本效益讲,甘肃是最好的对象:数量可观的发展贷款投资,会大大改善当地的知
识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状况;而同样数量的贷款和投资放在北京,可能不会有什么
明显的收效。当然,这不是说北京不要贷款投资了,这里说的是如何理解知识经
济的基本原理。

  最近,中国政府发出了现代化事业向大西北进军的号召,是完全正确的,是
完全符合知识经济基本原理的,对促进大西北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事业和各项上网
工程,也有非常重要的和非常现实的意义。面对向大西北进军的号召,我们听到
过自命为“知本家”的人们哼过一声吗?没有。还是少编些神话,多做些发展知
识经济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吧!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享受世界银行的社会发展
贷款了。这个贷款的指导思想就是知识经济的基本原理,目的就是缩小知识水平
差距。而“知本家”却不但强调知识水平方面的差距,而且还要扩大这个差距,
自然违背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原理。说白了,按照“知本家”的逻辑办事情,中国
和第三世界国家都没有资格享受世界银行的社会发展贷款,有资格的是美国等发
达国家。简单说,“知本家”的逻辑是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逻辑。

  第二,“知本家”炒作是为少数人谋利的舆论工具。

  让我们参考一下一些报刊媒体关于“知本家”座谈讨论会的报导,看看类似
的活动和出版物有多少?付钱给“知本家 ”炒作的人,究竟获得什么知识进步和
发展效益?按照“知本家”的定义,具有“知本家”资格的人还不到中国具有高
等教育人口的百分之一,跟全国总人口相比,更是微乎其微。那么,为什么要把
极少数的人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中心,而撇下绝大多数人呢?这样搞知识特权阶
层的东西是为谁服务的?搞“知本家”炒作,又是谁得了好处?“知本家”是为
全体中国人民大众服务的,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的舆论工具?

  也许有人会说,“知本家”有知识,特别是信息产业界的“知本家”,是代
表了中国知识经济发展未来的“精英”。我不否认,那些自称“知本家”的人当
中,不少人有很好的教育和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然而,看看中文信息产业的迫
切需要,例如中央处理机和操作系统、例如加密系统、例如多语言文字系统、例
如全面数据管理,再例如代表计算机将来的量子计算机和生物DNA计算机,等等,
有几个自称为“知本家”人在为这些科学技术发展献身?事实是,在这些方面作
出了贡献的科学家们,没有一个把自己称作是金钱和知识的代表!更没有一个要
求人们把他们看作是社会舞台中心的什么“知本家”!

  据我所知,全国各地,许多老科学家和老教授们尽管退休了,但是,他们人
下岗了,心还在岗位上,他们还在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搞基础研究,因为资金不够
,有的甚至把自己的退休金都贴进去了。那些“知本家”们,有几个自己掏腰包
为国家和民族的信息科学技术事业做贡献?他们要钱还要得来不及呢!在那些老
教授当中,有许多人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基本建设提供了发明创造,其中不少已经
成为国家和国际标准。然而,他们并没有为个人争夺名利地位,而是把自己毕生
精力取得的知识成就无偿地献给了人民;他们没有要求社会把他们看作舞台的中
心,而是在全力培养和推举年轻一代的科学家、或者在为大众做各种各样的科学
普及工作。那些自称为“知本家”的人当中,有几个这样做了?跟这些老教授们
相比,究竟谁能代表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些忠于民族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的老教授们,那些为了名利而搞“知本家”炒作的人,不觉得害臊吗?

  第三,炒作“知本家”是一种危害青年和危害社会的腐败现象。

  科技部和信息部发表了许多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和有关知识的文
件、法令和政策,有哪一条说过“知本家 ”是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舞台中心?
如果没有,那么,个别人借工作方便和高科技名词炒作“知本家”,是不是腐败
?腐败,陈旧、腐烂、混乱也。“知本家”炒作搞的是知识特权,是“读书作官
”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陈旧思想的现代反映,是像微生物破坏有机物那样的
少数人作为可能导致知识普及事业有机体的腐烂,是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还不够普
及的时候借炒作名词概念来获取名利地位,造成了社会上人们思想的混乱。这不
是腐败现象吗?

  前些时候,媒体报道了联想和计算所的问题。那个问题涉及到的是信息产业
的体制改革问题。如果体制不改善,那么,联想和计算所的问题还会发生。然而
,由于信息产业毕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联想方式发展,因而,那个问题目前
还没有造成直接的和大面积的危害。知识经济领域里的腐败现象,例如“知本家
”炒作,把明明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实在的网络事业说成是发大财的泡
沫经济,有的媒体还借着“知本家”的神话鼓励学生退学创业,等等。中国还是
发展中国家,全国青年当中,能上大学的有多少?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能完
成难得的大学教育,不光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也是国家的和社会的事情。借着“
知本家”神话鼓励学生退学创业去做发财梦,不是在危害国家的将来吗?“知本
家”炒作已经在青年当中和在社会上造成了危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
恕我直言,受害者包括某些媒体和记者。如果媒体和记者都是被泼了一头雾水的
受害者,那么,还怎么能有效地尽到自己的社会监督舆论的责任?

  《神话》的作者说:“不能承受风险打击的人,最好不要想着去发财,那就
等着饿死吧。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吗?敢把网络
公司做大的人,都是胆比天大的人,他们都是敢冒风险的人。”

  这是少见多怪了。不要小看国人。在历史上和当代,敢于冒风险的中国人有
的是,各行各业都有,不限于网络行业。如果作者熟悉中国股票市场




--
                 Go.Go 
 ^_^ 谢谢别忘了在“将本文章寄一份给原作者”处打勾^_^  
Welcome to my homepage to look someting that you wanted it!
http://www.likaiwpf.163.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27.9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