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kaiwpf()
整理人: aokven(2002-11-04 14:54:04), 站内信件
|
评论:从“标准”谈起
回首5月,最令国人难以忘怀的事件发生在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那一 天,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轰炸,3位记者以身殉职。轰炸使得国人 极为愤慨,在国际社会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震惊世界的一片抗议声中,肆意 妄为的北约却在继续屠杀着无辜的南斯拉夫平民。
作为IT专业媒体的从业者,我们同全国人民一样深感悲愤,一颗颗燃烧着怒 火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首先,轰炸中遇难的3位烈士,既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又是从事相同职业的记 者同行。同胞遇害令人倍感悲愤,同仁遭戕杀更激发起我们同仇敌忾的信心和勇 气。其次,北约暴行焕发起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正义,通过因特网,我国 人民向侵略者发出了最直接最强烈的抗议。第三,我们的使馆是被置有计算机芯 片的精确导弹炸毁的,这既使得犯下这一暴行的北约无可抵赖,同时也是在警示 国人:科技落后就要受制于人,受欺于人。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一个弱小国家实施野蛮轰炸,对外却宣称是为了保 护“人权”、维持“正义”。然而,我们不难从这些冠冕堂皇的招牌背后看到其 实质,那就是不惜以武力推行美国的、西方的“标准”。他们以自己的利益卡尺 衡量整个世界,稍不中意就要予以“修理”,不惜采取一切最残暴、最不道德的 手段,这是赤裸裸的强盗思维和野兽行径。
在IT业中,我们对所谓的“标准”已是司空见惯、不以为奇。庆幸的是,在 这个同样受到American操纵的行业里,“标准”是以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形态而 存在,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地产生、建立或死亡。即使如此,一些重要“标准”的 “流行”也使得美国确立了IT霸权,造成了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IT产业发展 的被动,甚至是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如崇尚“霸权”、穷兵黩武的山姆大叔一样,IT业同样有人不择手段地推行 其自以为是的“标准”,摧毁并扼杀竞争对手,这方面最现实的例子就是—
“浏览器市场死了”
说出这话的不是别人,而是花费100多亿美元收购了Netscape的AOL ,日前在 审理微软违反反托拉斯法案件的法庭上,AOL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在作证时就是这么 说的。他的原话是“现在独立的浏览器已不存在任何商业价值”,在市场经济的 环境下,产品失去了“商业价值”,就意味着它不再能产生利润,而不能产生利 润的产品势必要被市场所淘汰,用大白话说就是“死了”。
有关浏览器的类似话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早在AOL实现对Netscap e的 收购不久,大名鼎鼎的Sun公司总裁麦克尼里先生就曾经指出“Netscape将不复存 在”,他虽然说的是企业,但并非针对AOL的巨额收购而言,而是在预见到市场前 景暗淡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今天看来,AOL所要购买的也不是Netscape的浏览器 产品,而是其技术。一个好端端的浏览器市场为什么会死?就是因为它威胁到了 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的霸主地位,比尔?盖茨先生的“性子”一上来,赔钱白送I E抢市场,Net scape就只剩下魂归西山一条路可走了。
记得我们以前也曾经谈论过,Netscape和微软之间真正的较量不会是在法庭 上,而是在法庭之外的实际市场运作中。当AOL收购Netscape的消息传来时,人们 也曾为此感到一丝振奋,以为浏览器市场的争夺战将从此有所改观。但在静静地 等待了几个月之后,我们才发现最初的判断是多么的错误,我们低估了精明到家 的比尔?盖茨,也低估了同样精明的史迪夫?凯斯,前者用最简捷的手法(Window s 98捆绑IE)迅速地逼对手出局,后者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这里白耗气力。
微软一案由浏览器而起,但在结案时却可能发现这个市场早已消失,这是又 一个对传统法律的大嘲弄。
难怪微软一再声称对它的起诉毫无意义,因为按照它的“标准”来看这根本 就不过分,这与克林顿总统顽固拒绝联合国的调停何其相似乃尔。
霸权主义恃强凌弱、不顾一切地强力推行其“标准”,必然引起大多数人的 反感,并招致受打击的一方最强烈的对抗,所谓“压迫逾重,反抗逾烈”,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面对硝烟烈火、狂轰乱炸,顽强地生存下来固然是一种勇敢的反 抗,而更为有效的反抗是,“ 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针锋相对地建立起 另一种“标准”,与对手在多条战线上展开搏杀。
人类社会或许真的需要确立某种“标准”,如同一些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 但这种 “标准”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予以检验和修正,通过民主的方式循序渐进 地推行以至得到认可,而不能以粗暴的手段强迫人们接受,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 反。这样的道理似乎不难理解,用之于IT业,通行做法是较着劲儿下大本钱做宣 传,以及厂商之间朝三暮四的结盟。说到此,刚好有一个事例可以被我们拿来做 印证,它是—
因特网音乐“标准”之争
众所周知,因特网由于受到带宽的限制,其图像或声音要经过一定格式的压 缩才可能实现快速传输,如我们今天常见到并用到的“Jpeg”和“MP3”压缩格式 文件,前者用于图像,后者则用于音乐。由于目前尚未有比“Jpeg”更好的图像 文件格式出现, “Jpeg”也就安然无事,独享网络图像“标准”的美誉。而“M P3”就不同了,它虽然近年来发展迅猛,得到全球网民的认可,最近却正在遭受 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不久前,IBM公司与Real Networks签署网络音乐合作协议,为该公司开发一 种网上音乐通用标准提供赞助。而就在一个月之前,Real Network s刚刚宣布以 7500万美元收购下Xing Technology,那是另一家著名的数字音频技术开发公司, 他们将合作开发因特网音乐传输的通用标准。据说Real Ne tworks目前已拥有55 00万用户,Xing的用户也不在少数。IBM的动作显得有点儿大,它在与Real Netw orks合作的同时,又跟Sony达成了类似的合作协议。几天之后,Apple公司也参与 到这场战事中来,它的做法更具有时代特征—将其有着广泛用户基础的多媒体程 序QuickTime开放源代码。Apple公司的想法是,通过允许其他公司修改QuickTim e并将其加入其他软件中去,使得该软件的最新版本(QuickTime 4.0)赢得更多 用户的欢心。
如此热闹的场面里当然不能缺少了比尔-盖茨,4月13日,微软公司在一片喧 嚣的鼓噪声中推出了它自己的最新网络音乐“标准”—MS Audio 4.0。
不管是IBM、Apple、Real Networks还是微软,它们的枪口都指向了同一个目 标—MP3。
小小的音乐格式为什么会引发如此激烈的竞争,其原因在于其巨大的市场潜 能。音
市场潜能。音乐是人类主要的精神口粮,历经千年变迁却始终为各个时代的 人们所喜爱,其魅力之深、影响之大,实属众多艺术门类之首,本身即具有很高 的商业价值。去年年末,美国的帝盟多媒体公司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的数字音乐播 放器,一面世就受到网络音乐迷们的热烈欢迎,销路非常置。或许正是因此才引 起了微软和IBM等公司的注意,下决心在这块新市场上一决雌雄。
展望这场音乐“标准”之争的前景,从理论上来说,谁的压缩格式最完美, 压缩比率大且保真质量好,谁就应当赢得最终的市场。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应 当”而不是“必然 ”,因为这其中还有一个用户“拥护”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用 户应用习惯的问题。再好的东西,如果用户不接受,其结果就只能是被市场所淘 汰。
Mp3已经抢得先机,这主要归功于大量的网上音乐站点和帝盟的RioMP3播放器 ,最近有消息说日本、韩国的一些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播放器产品,市场的天平 已经被重重地压了过来。然而MP3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的是其在操作系统 中不占优势,而由大量盗版引发的争议也使其声誉受到一定的损害。IBM和微软都 看到了这后一点,打出“反盗版”的旗帜向MP3发起挑战,后者则急忙在新产品中 修改程序予以补救。
从目前来看,在这场争夺战中最不被看好的应当是微软,它的那个MediaPl ayer一直声誉不佳,估计新推出的4.0版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微软手中有操作系 统 “标准”的撒手锏,并曾经对Real Networks出过黑招,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 很可能令比尔先生失望。
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强权对推行“标准”是有利的,但不能保证其成功, 民心所愿与所向,才是最根本的“标准”。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无论“标准”是多么的重要,强权者都不能以之当作讨 伐他人的依据,世界不需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 啦啦啦 快乐的一天
详情请访问http://www.likaiwpf.163.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32.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