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hf_hlj(无心人)
整理人: yerk(2002-08-21 01:25:27), 站内信件
|
原来那马大官人唤做马通关,虽是被当地人称为善人,但并无善行,到是小气吝啬的很。以前做过七品的县令,三代单传,这辈子在近四十才有了个儿子,自然是宝贝的不得了。那料得天有不测风云,上个月忽然得了一种怪病,小孩子昏迷不醒,请了无数的大夫,都是医治无方。最后将云南最有名的大夫,“济世堂”主人方怀仁请了来。名医果是不同,前前后后三个时辰,反复诊断后告诉马通关回天无力,还是给孩子准备后事吧,然后礼金也不拿便告辞而去。马通关悲伤之余,盼的有什么奇迹出现,但三日后孩子果然是在午时突的大叫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死了过去。
马通关正为孩子准备出殡之时,家人拿了被血污染的被子想去扔掉,被路过的唐青伤看到,拉了家人问过之后,告诉家人他可以将孩子救活。马通关听了心中虽是一百个不相信,只怕这年轻人是个骗子,但心里总是存了万一之想,还是让他看了孩子的“尸体”。结果唐青伤只在孩子背后拍了一掌,喂了他一粒小小的药丸,孩子就在半个时辰后神奇的苏醒了。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方怀仁和一群云南的名医怒气冲天的拉了唐青伤来,到了马府见了“复活”的马公子自然是惭愧难当,方怀仁当先掩面而去,言道再不行医。马通关不知道孩子到底还会不会旧病再发,千恩万谢之余极力挽留唐青伤在他府上,唐青伤便同意了,那知第二天便被他的一个朋友叫走。唐青伤临走虽是答应再回来,但马通关心里依旧忐忑不安,每天对下人无端动怒,抬手打人。
周侗听到这里心中明白了个七八分,定是那马通关以为自己二人是救命恩人唐青伤的熟识朋友,想要结交一下,可以更加容易留住唐大夫,但一听也是来求唐大夫医病的,正是眼中钉一般,还不马上变脸,轰了出去。周侗想了一想,便求那伙计去了马府,问清唐大夫的去向,心道:“我自己找去,总是可以吧。”那伙计别看说话罗嗦,但为人到是热心肠,拍了胸脯去打听。不到半个时辰,果然打听倒了,说是去了,八十里外的月河寨。周侗捧了伙计几句,塞了一两银子给他。伙计高兴万分,嘴里更是滔滔不绝。
周侗和扬雷走了四十多里,正是午后阳关最毒的时候,两人都是满脸汗水。周侗听的山后有小溪流淌的声音,便拉了扬雷离了大路转过山脚,果然眼前一暗,不但有小溪,而且更有一个不大的水潭,水潭边绿树环绕,幽静的很。扬雷欢呼一声,跑到水潭边,取了水壶先捧给周侗,又取了毛巾在潭中浸湿,拿给周侗擦汗,自己这才在水潭边捧了清清的潭水大大的喝了几口,深舒一口气,潭水清凉无比,几口下去全身舒坦非常。
扬雷低下头洗了洗脸,未等起身,突然在潭水晃动中模模糊糊见了一个人在水中一闪,水波被自己弄乱了起来,再看不清楚。扬雷抬头向四面望了去,沐的在水潭对面发现了一个人,在半山腰一动不动的站立在那里,身上披了一个长长的黑斗篷,与周围黑褐色的山石似乎融为了一体,若不仔细去看,到真的很难发现的了。
扬雷大奇回头叫道:“师父,你看。”周侗听了举目望去,对面是半陡不陡的石壁,上面布满了青苔,应该是十分的滑,但那人在紧紧的贴在山石之上,脚尖只点住了一小块微微突出的石头,竟是站的极稳。半山的山风也是不小,但那人的斗篷居然一动也不动,眼睛正一眨不眨的盯着一个方向,听了扬雷的叫声,眼角向这个方向扫了一下,眼睛中掠过一丝怒意。周侗眉头皱了一皱,知道眼前之人武功很是高明,单是能在山石上如此稳稳的站上一段时间一般的好手也未必能够办的到。
周侗顺着那人的眼光看去,发现在距他不远的石壁上有个小小的缝隙,隐在青苔之中。那人显是在等那缝隙中的什么东西出来。周侗正思索中,那缝隙口突的有什么东西一闪,又退了回去,扬雷眼尖,叫道:“是老鼠,是老鼠。”那人听了又用眼角扫了这边一眼,眼中怒意更盛。周侗向扬雷摇了摇手,示意他不要乱叫。扬雷扁了扁嘴,不再吭声。
这样停了一会,缝隙间的哪个小东西又探出了半个小脑袋,扬雷低低的呼了一声,终于想起没有喊了出来,原来哪个东西毛色是火红的,显然不是老鼠,嘴巴尖尖的,看不出是什么东西。那人紧张起来,身子贴的更紧,看样子是等那东西露出大半便一扑而上。那小东西看了周围没什么动静,渐渐的探出了脑袋,这次周侗和扬雷看的清楚,似乎是一只小小的狐狸,模样甚是可爱。那人缓缓的将手抬起,但等那只小狐狸身子再探出一些便伸手拿住,竟是如临大敌,周侗心中一动想到,以这人的身手,怎的要如此小心,莫非这小小的狐狸是什么灵异之物吗。
这时忽然山后传来一个人的喊声,听的年龄不大,声音中竟是带着哭腔。那声音喊道:“小火,你在那里,你快出来啊。小火,出来啊。”那小小的狐狸听了那叫声,小脑袋竟是一抬,仿佛精神一振般,忽的探出大半个身子,咭咭的叫了起来。那人虽是听到喊声,心内烦躁起来,但见小东西出来,还是动作很快,身子前探,一把抓住了那小狐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