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ityconnor(城市角落)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20:14), 站内信件
|
《扁担·姑娘》是王小帅1998年的电影。当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着《十七岁的单车》时,我安静的看完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它有着另一个名字叫〈越南姑娘〉,这个名字,让我不断想起一些越南电影〈三轮车夫〉、〈忘情季节〉……
王小帅说:“这部电影的剧本审了三年,等开拍大概又等了半年多。原计划7月份开拍,因为写的是夏天,原来叫〈炎热的城市〉,准备到武汉拍夏天涨水的镜头。4月份我们就准备好了,5月份一切就绪,大家在”仿清楼“呆着,7月份过去没信,8月份过去了没信,9月份过去了还没信!一直到将近10月份才给了个信,赶快走,夏天一点都没有了,整个的气氛整个变掉,要的感觉全消失了。之后就是3年,发行也没有做,最后还是去了嘎纳。”
等了那么多年,终于等来了嘎纳的认可。没有良好的制片环境是中国电影一直以来的悲哀,等了这么多年,不过是一个再简单平凡不过的故事,然而,要浮出水面,王小帅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故事在阮红、东子和高平之间展开。东子和高平都从农村来到城里谋生,东子用扁担把货物挑过江一次两元。高平不知做着什么黑道生意,被大哥的手下骗了钱。阮红在歌厅里唱歌,说是越南来的姑娘。电影展现了他们社会底层的生活,流浪、无依、孤独、暴力。
这其中有纠缠的人物关系,阮红是黑社会大哥的女人,是骗了苏武的情人,苏武骗了高平的钱,为了追查他的下落,高平把阮红绑了起来,后来两人发生了“现代城市中的爱情”。东子对阮红有着莫名的情感,她是他在城市里仅有的朋友。最后,高平死了,阮红被抓后又放了出来,东子依然生活在城市里,虽然也想过要回农村,他开始抽烟和穿西服,天真的微笑中包含了顽强的生命力。
整部电影都弥漫着80年代的气息。从人物的衣着、化装、发型到街边的大排挡、歌厅等场景,仿佛都在把时空往前推。在电影中不断出现河流,高平和东子的破房子就在河流旁边,河流缓缓割开城市的脉络,见证着两岸每天发生的事情。当高平和苏武在河边打架时,镜头由近而远,渐渐拉出后面冷漠的河流,两人在泥地上摔打,一片荒凉。当东子第一次坐在高档的咖啡厅里注视着阮红时,江面上驶过一艘巨大的蓝色客船,当客船经过窗户时,阮红的目光在烟雾缭绕的蓝色背景下空洞茫然。当走投无路的高平在滂沱大雨中被老大追杀时,导演没有直接表现撕杀过程的残酷和血腥,而是让高平最终倒在了河里,河流在此时完成了其冷峻的象征意义。
在电影中时常会插入电台广播的声音,为观众提醒时代背景,也作为权力的象征衬托出主体人物的弱小和无能。随身听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对于辛苦赚钱的东子,那是奢侈的享受,阮红经常带着随身听,那是梦想的寄托。她以为她遇到的男人能把她的歌声录下来,但他们都欺骗了她。只有东子,最后把随身听给了阮红,她第一次在随身听里听到了自己的歌声,东子买不起门票,他偷偷坐在歌厅外为阮红录下了这盒带子。这是影片里最感人的一幕,带着最淳朴的真情。
东子最后在雨中目睹高平被杀,狂叫不止、天旋地转,这一幕很象〈三轮车夫〉中三轮车夫在吃了药后的疯狂状态。那是极恶心的疯狂。〈三轮车夫〉虽然为陈英雄带来了国内的不少麻烦也赢得了国际上的巨大声誉。而王小帅不是陈英雄,他始终把影片保持在点到即止的状态,不太过分,只是在说着一些真实的故事。没有回避,没有掩盖,还有点小心翼翼。尽管如此,他还是等了许多年,许多年后我们才看到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其中,耗费了多少无奈的兜转啊!
---- 爱到天荒地老,也不过是回忆中的浮光掠影.所有的灵魂也是寂寞的孩子.
城市角落:www.mymansun.com
cityconnor.longcity.net
cityconnor.diy.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