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华东篇(沪、皖、苏、鲁、浙)>>上海>>在上海-yerk>>在上海之一、二(5月2-3日))

主题:在上海之一、二(5月2-3日))
发信人: yerk(如空)
整理人: jaja(2003-09-21 13:01:28), 站内信件
在上海之一(5月2日) 

    原来的上海是如此的闷热,当我们下了飞机,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地面温度虽然说是二十度,但是完全感觉是二十五六度,而且比哈尔滨市的温度要高得多。天空是灰蒙蒙的,说是阴天,可是对我们来说还是晴天,不过水气重而已,这与我们在出发前得到的天气阴雨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机场,买返程的机票时,小姐首先是打错了姓名,而后又给我打的是明天的机票,而我是要六天后的,真是要命,这小姐的工作效率不但成问题,而且人也不热情。最后总算把机票用手写的方式给我出来了,还好我这是查看着的,不然等我离开机场后再回来那损失可真的太大了。 

    这次是我近年来最自由的一次游行,完全是自行按排,没有朋友的照顾,因此也就没有住进过去来上海住的南京路外滩附近的宾馆,而是找到一个比较偏远的宾馆,这晚出发前就定下来的。但当我打电话到宾馆时,对方说没有预定,我很吃惊,我说已经说好的,怎么没有呢?我又确定一下我的姓名,原来是接待员听错了我的姓名,看来这里的口音与普通话有一定的问题的。而且,在我问过她怎么走的情况下,还是我听错了,原来我把她说的曹杨路听成了朝阳路,而班车上确没有这个名,这让我觉得是另外一站而提前下了车,不得不再重新打的去目的地。看来准备不足和没有导游是出行花费较大的主要原因。 

    宾馆入住,原来是个二星级宾馆,虽然我这次出行对居住条件并不挑剔,但是房价贵得很,不过没办法,因为五一确实是人多,只是在机场,我就遇到两伙相识的人,而我原来要住的宾馆也爆满,看来多花费是节日的特点,如果不是有免费机票的原因,我可不会这样来花这个大头钱的。 

    因为住的消费较高,我们也只能在行上节省一些,我们乘公交车来到人民广场,广场人真的不少,如果在北方,即使是夏天乘凉 的人很多,也达不到这里这样的。本来想到新世纪去看看,无奈,天已较晚,我们也只能向外滩前进,这是我们第一天行程的主要项目。走在南京路步行街上,妨佛是人的海洋,天南海北,各种口音的汇集,让你无法判断身处何方。霓虹灯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黄皮肤的,黑皮肤的,帅的难看的,都有着一张动人的脸,人们穿梭着,向西的目标是人民广场,向东的目标是外滩,两股人流汇合但有序,而步行街的游览车穿梭在人群当中,也成了大家观望的一景。 

    华联商厦正在促销,而这种促销南京路各商夏都在进行,不管方法如何,都是一个目的,扩大假日经济的收入量。我们急忙的选购了一些比较满意的衣物,因为满三百元可以得到五十元的优惠,而购买时也是按打折价买的。为了保险起见,我用牡丹卡结算,但是开始记错了密码,交易未能成功,后来我想起来了我并未修改过密码,第二次交易成功。使用牡丹卡消费是可以得到奖励的,也可能还是免费机票,我想不免白不免,不过配套的资金也真得很充足才好啊。 

    在南京路解决吃饭的问题并不难,原来打算吃上海的小吃来着,不过时间紧的,也无法再去找了,我们就在一家桂林米粉店来解决一下肚子问题。不过这家店也有点毛病,一是没酒卖,二是也没有给食客更多的选择,连一样小菜也没备,只卖米粉,这样做生意也能赚钱?不过这样我也省下了。虽然店面不大,但客人确实多,我们坐下后,又来了三四拨,看来都是对米粉感兴趣的,而大家都对价格目录上的交头产生疑问,那是什么,怎么没有听说过?老板解释说就是那些肉丝、蔬菜等的杂烩。原来如此,真是会起名子啊,我在桂林吃过米粉,但从来没有注意过有交头的说法的。 

    吃完米粉,前面有一家冰激凌店,店面装修的不错,我们进去了,但我们看看点单,有点茫然,这可能吗?一个冰球要二十元,而其他的都在五十元以上,这真是暴利啊,成本在我看来也就三元左右,这也包括了店面的租金的成本。但这里确买二十元。但即然坐下了不吃点也说不过去。当我们走出这家冰点店时,看到大街上的人流和店中清静的对比,也就明白了,如果不是如此的高价,这里是不会有这种幽静的环境的,而我们看到一些本应很干静的店面门前,垃圾不少,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因为人太多了,谁能管得过来,这就是要想清静的高招,特高价政策。 

    人多是有目共睹的,在飞机上我看到说咋天(5月1日)上海接待有一百万人次的游客,这好象不可思意,因为这可能占全上海市的人口的十几分之一了,但是这没什么需要怀疑的,如果你到了外滩,而且是十点左右的时候。虽然不能说是人山人海,但是在地下通道需要警察来维护秩序,这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些人怨声载道,因为一个过街地下入口警察不让入,要大家从另一个路口过路,南京路的这个路口只准出,这在别的城市是难以想象的。我遇到的一次是十一放焰火,估计也就十万人吧,但还需要疏散近三个多小时,这里却是十点了还无法以达到畅通。也许这里的原因是大家都是外地人,对道路不熟,只认准一个路,形成了局部的拥塞,这是通病,谁让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观了。 

    来到黄浦江边,真是只能看人了,好在对岸的高楼不会由于人多而挡住,不过江水较瘦,不到边上难以看到,江风习习,确是一个纳凉的好时候,不过这些人很难给人那一种心境。我看到一些一米多直径的花盆种的花被人们踏得枝叶已埋在了土中,很是可怜,这也说明了不但晚上人很多,白天也会同样的,这样的节日过的又有什么意思?这样多的人都集中到一起又有什么好处呢?想想凑这个热闹也真的是无聊,而且那些从各地来的带来的不文明的习惯真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一场灾难,也许在个体中你不觉得什么,但是大家都那样不觉得什么的话,就会形成一种势头,那样谁还能有心情去关注这里的景色是否是你心中的理想的事物呢。节日的景色我看只有一个,就是人海!                       

在上海之二(5月3日)

    经过一天的劳顿,晚上睡得很沉,作了许多梦,也对未赤的行程看得比较重,因为人多的因素,所以反思着这次的出行。

    上海的早晨又来了,这是一个阴沉沉的早晨,有点凉,与昨天的闷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空气的温度依然不低,看来要下雨。

    吃完早点,我们又出发了,目的地是豫园,虽然我以前去过,知道那是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私家花园,但是具体的方位还真的有点拿不准,因为,以往自已的行程都是有朋友按排,一切都不需要自已操心。乘上公交车,我们出发了,在车上我还在想南京路和外滩的游人,希望那里不要象晚上那样多的人。

    住地没有直达的车,我们在大约需要换车的方向下了车,那是有着一片绿地的公园,需要打听换车的路线,我选择了一个领着一个约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的妇女来问路,一是判断她上本地人,因为在这个并非是旅游地的绿地旁一般都是是本地人休息的地方;二是带着一个孩子,家长和孩子在一起不会有什么让下一代看着不舒服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三是一般问路不要问那些做生意的,路人是容易答复你的,因为告诉你也没有什么损失。按照她的指点,我们顺利地到达了城煌庙。

    城煌庙看起来人并没有想象的多,多的是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旅游纪念品商场,比如金店、珠宝店和古玩店,还有各地的土特产及手工艺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在不宽的小街上和不大的广场上,摆摊儿的不少,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有捏泥人的,有草编娃娃的,有现场写字画画的,还有一个场子是里弄游戏的,许多摊儿前都有人驻足,我也仿佛回到了少年时期,没见过的东西停下来看一看。但是不论是商店还是地摊儿,价格真的是很贵,在其他旅游区我曾见过一些类似的东西,我也买过,但是在这里我看到的价格是当时我买的时候的十倍多。或许有品质的问题,但也不需要如此离谱啊!这也许就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吧?!在逛的过程中,不时有个人小声问我是否要古旧的瓷器,难道我象那种大款?那样容易上当?真是不可思议肆意。

    经过一段七扭八拐的行程,我们来到了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花园。在渲嚣的闹市,这个花园确给人以宁静的感受。以前来这里有人给介绍,现在自已来这里也只能是回忆以前的记忆了。先到的一个小型假山,山上有个亭子,我们对亭子的对联感兴趣,其中"卓尔"对"翼然"真的值得我们以后研究,因为这种对法在我们看来有点不很通,但是古字我们是很难用现在的观念去理解的。豫园我看确实是园林的中精品,并不比那些皇家园林差,从设计思想到布局文化,都有着很圈点的品位,特别是在有限的空间中,我们看到各式的设计,小巧精致,不同凡响,而许多让我们感兴的设计都是具有大师级的范儿的。豫园完全苏州园林的代表,看了这里基本上都能领略到苏州园林的特色。比如太湖石的通、透、绉、漏、瘦;比如楼、阁、亭、台的针对气候的变化的设计;比如假山真水的朝向与古代风水的观念等等,当然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很难全部都领略到的,但知之其一部分,也会对江南产生感情,产生吸引自已的地方的。

    出了豫园,又看到了到处都是人的景象,正门口角仍然是象外滩的地下通道一样单向行走,不然看来还会很乱。大家看来也接受了这种安排,毕竟不管从哪儿走,这里可看的地方是很多的。在另一个方向我们对上海的老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卖字画的,有文革时期的东西,有旧上海的电影海报,这些是在一些旅游景点难以见到的,虽然我们并不想买,但是年看看也是可以增加对小时候那个时代的重新认识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卖者众多的是一款毛主席的手表,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挥手的表盘,而毛主席挥的手就是与表的秒针齿轮相接的,很有些特色。不知这个手表设计者出于什么考虑,也许心情不一般,让大家看表的同时再多见见毛主席。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可是有点擅用肖象作商品的!

    走出了上海老街,我们来到庙会,而庙会中的临时帐篷看来也不太象临时的了,中间的部分是贩卖各种器具的,这些是给当地人预备的,谁大老远的来这里买生活用品啊?四周是一些小吃,我看到一些人都同样在拌一种看似象吵面的那样的东西,中间杂着豆牙,葱和青菜,还有一些炸点等等,不过卫生的问题让我们不敢在这里品这些没见过的小吃,虽然这最能够体会到上海平民的感受。最后我们来到M店,虽然到这里吃洋快餐不是那么回事,但是这里确实还可以保证卫生,而且在这里来看价格相对来说算是便宜的了,人也不象哈尔滨那样推不开门的。

    离开了城煌庙,感觉这个时代的变迁,一个现代的都市夹杂着平民与贵族的生活,而怀旧与时尚的并存同样让我们把心态放的平稳,因为,你不可能主宰世界,虽然你可能影响时代进程的一个部分,但是历史会前进的,谁阻拦也是不可能的。

    乘着地铁,我们感到了速度在这个城市还是存在的,因为在地面上,车太多、人太多,而地铁的飞快行驶与地面的交通拥塞成了多数游人的心结。这里的地铁在到达上海站前都是在地下,而上海南站则是在地面上,这是世界上一些城市采用的轻轨铁路方式,而我们的接下来的参观上上海植物园。上海正在申请举办2010年世博会,这是上海的长远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后植物园应该是最为直接的体现地。

    植物园在上海的西部,这里有三千多种植物,可以说是很有规模的植物园了,我们来到这里也就是想避开城市的吵闹,来这里看看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来的节日的清爽。进入植物园,那个世纪花钟有一些人在留影,我们以为这还是很多人,不过看来人并不多,园中环保游览车在穿过植物园区,司机总让我们乘坐,但是走马观花我们来这就失去意义了,不如在宾馆看电视呢。

    认识植物也是很增长见识的,不过这里对植物的介绍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几项,而一些植物名称的不长见字让我们不知如何读法,而有许多的植物竟也没有一占介绍,只能让我们猜:这个是竹,那个是杉,这个是冬青,那个是棕。不过还好有许多地段是以园中园来建的,比如槭树园、竹园等等,我们来到蔷薇园时已近傍晚,那些属蔷薇科的花朵有许多已不是那样的展现自已美好的一面了,不过还有很多花执着地怒放着,有些花的颜色非常的美,使我不得不用手中的相机把那一个美好的瞬间留下来。这里没有介绍,让我们无法分清月季、牡丹、蔷薇,看来这里没有把传播知识作为园林的一个重要的卖点的。

    出了植物园,我们坐公交车又换了乘地铁来到淮海路,这是个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在大路上,有一些广告照片写着纪念淮海路百年的标志,而那些图片基本都是三、四十年代的,与现在的高楼大厦无法相比,不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海的旧时风貌和现在的发展,可以感受到一个城市沉积的东西要比未来的幻想更有意义。天上下起了雨,我们感觉到很阴冷,在购买挡雨衣物不成的情况下,我们来到大食代,来吃火锅。

    平常我们吃火锅都是大把大把的下,大口大口的吃,但这里不同,一盘羊肉在我看来只有一两左右吧,虽然我们要的是套菜,但也不能这样吝啬呀。我一看那价格单,羊肉是15元一盘,那样一盘也值15元?在我们那里有时是一元一盘,而且也比这里的多的。不过见惯了这里的离谱的价格也就无所谓了,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那调味的料,一点没滋味,而我要了一点红方汁增加点咸度,以解决口味的不适。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