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潮汕名人〗
>>潮汕名人——林百欣

主题:潮汕名人——林百欣
发信人: southernchen(南戥)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5-09 21:26:10), 站内信件
林百欣
   
  
 独到眼光 独特经营  


林百欣被称为“媒体大亨”、“商界闻人”。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殷商,本来他可以坐享前辈创下的财富,他却独自创业,以做成衣生意起家,特别是让“鳄鱼恤”成为今日世界最著名服装品牌之一,他又进军地产、插手亚视、浮沉股市使其企业王国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多元发展的香港华资大财团之一,其财富超过百亿港元。

林百欣,原籍潮阳,1914年生于香港。他的父亲林献之,二三十年代曾是汕头著名的商人和银行家。林百欣幼年在香港上学到小学五年级,应父亲的要求,不再读书,到汕头父亲身边学习做生意。青年时期,他到澳门一家小型银行当了多年的实习生。年纪很轻的林百欣在这段时期里,有机会接触了许多贸易厂商,并早早地接触了社会,从而学习到经商的本领,为他自己创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战爆发,林百欣和家人举家迁徒到香港避难,并在抗战胜利之后开始在香港做生意。他开始从推销员做起,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50年代,他开始投资制衣,购入基隆街丽新厂,以生产恤衫为主。由于早年他经营的制衣厂,多以接纳来自非洲的订单,所以当时行内的人都称他为“非洲王”。50-60年代,林百欣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他将产品打入了英国、美国市场,使他的生产量得到扩张。产品也从恤衫,发展到衬衫、裤的生产上。他还积极与世界各著名服装商联系,获得了多家世界名牌服装的代理权,以名牌促成他的生意如滚雪球般发展。到后来,他以13亿的巨资一举收购令他多年钟情的著名服装业上市公司-鳄鱼恤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这更使他的服装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70年代初期,林百欣开始涉足香港地产业。随后他趁地产市场市道低落,大量地吸纳地皮兴建住宅和商业楼宇,有甚优厚的获利,他在台湾也拥有若干地皮。进入80年代以后,地产业已成为林百欣发家的主要支柱,当年以几百元—平方米购进的工业楼宇,到目前升至上万元一平方米,这使他的财富迅速上升。

80年代后期,林百欣的丽新集团进一步迈向了多元化。继1987年丽新集团进行业务重组,将“丽新发展”推上市之后,1988年,丽新集团在林百欣次子林建岳的推动下,收购了景耀国际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经营香港及海外酒店管理的公司)。这一年的6月,林百欣以家族的名义向邱德根购入亚洲电视30.83%的股权,成为亚视董事局主席,1994年他又进一步购入亚视股权,他个人及丽新公司持有亚视股权67.5%,成为亚视最大股东。林百欣的丽新集团成为控股公司,下控“丽新发展”“鲜鱼恤”及“景耀国际”等公司。林百欣自己出任丽新集团主席、香港亚洲电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说到林百欣的成功,有人这样认为,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战略眼光的经营者,在经营中又巧于用“钻缝术”。的确是这样,由于他善于发现市场,通过调查研究,运用谋略,见缝插针,使自己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商战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迅速走上发迹的道路。

运用“钻缝术”贯穿着林百欣商海浮沉的整个过程。早在50中代,他在经营制衣厂时,看到香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便把目标移向美国和欧洲市场。结果,他成了香港同行第一个将产品打进欧洲市场的人;又由于较早将产品销往美国,当美国政府后来实行成衣进口配额制度时,他从而获得较多配额,当香港成衣市场饱和衰落时,很多制衣厂由于美国配额而倒闭时,他的丽新制衣厂却一枝独秀,也获得丰厚利润。70年代,林百欣在制衣业已有了相当的资金积累,于是他便利用这些资金来拓展地产业务,钻进了更大的发展之缝。他当时注意到香港的地产商都集中在商住楼的建设上,于是他瞄准了很少人拓展又供不应求的工业楼宇的建设上,很快得到甚佳的回报率。1984年,当香港地产陷入低潮,林百欣又抓住时机,乘“缝”收购了大量的地皮,当市道回升时他又赚了一大笔。

“钻缝术”在林百欣后来的几个大动作中也运用得很巧妙。1987年,他看准了“鳄鱼恤”经营者急需资金的机会,对“鳄鱼恤”观察己久并喜爱的林百欣抓住了这个时机,从而以较合算的价格收购了这家企业,同时,他将“鳄鱼恤”归入丽新旗下,丽新增加了名牌产品,使丽新制衣一下知名度大增,经营领域也得到极大的扩张。后来,林百欣重组企业为丽新集团,还收购了景耀国际、亚洲电视,以及投资中国大陆及海外市场,都充分体现了这位大亨的战略眼光 

 



----
 人总想让精美的时刻成为永恒    可是大脑有时候却真的会生锈

潮汕风情
潮汕风情 
潮汕风情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