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an(残荷)
整理人: whian(2002-08-19 11:44:40), 站内信件
|
谈到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谈到儒、道和易。
儒学作为封建时期的统治思想,在红楼梦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孔子的思想本意是以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以君子,仁义道德来规范人的行为。但是这种柏拉图式的思想在经过董仲舒和程朱理学的"发扬光大"后,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质,最终"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性的禁铟丝毫不亚于欧洲中世纪。
在红楼梦中儒家教条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各种场合下的礼仪,祭祀等等也不消细说了。这里要提的是它罪恶的一面:如何对人性的禁铟。我想在这方面宝钗无疑是一个典型。
她天资聪明、博学宏览造就了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无论是文学艺术、历史、医学还是诸子百家都有广泛的涉猎。连以“杂事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不是对手,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的解释。
她在诗歌有着不凡的见解,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等等,其诗更是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含蓄深厚。大观园中,唯有林黛玉可以与之争锋。
然而她竟认为写诗总是“分外之事”,说是:“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 。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对湘云语)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她已经完全把自己的个性爱好都抛弃了,行为取向全凭封建礼教既定的准则确定,可以说思想和行为都已僵化。
她有时劝宝玉“立身扬名”等事,并由此引起宝玉反感,“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一个“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的女孩儿,竟落得如此,岂不惜哉!但是宝玉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宝钗的天性,她的天性已经被挤到了心灵的最深处禁铟了起来。
所以,宝钗的才学,情感等都已被那样的封建礼教层层包起,不复是因本应有宝钗。如果说在和大观园中众姐妹无拘无束的交往中她还能偶尔显露出一点她天性灵光的话,那么到了最后与宝玉结婚后的宝钗则已经完完全全麻木了。
除了宝钗,红楼中的女孩子,大都有着卓越的气质和禀赋,这本是人性中最可宝贵的东西,但最终在这种封建礼教下都被扼杀殆尽,惜哉!谁之过?这些封建礼教不正是当时儒家思想的体现吗?
题外话:我想中国历史文化的完整与同化能力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但也正因为如此造成后来固步自封,创造力枯竭,于是有了后来屈辱的历史。这当中,儒文化起关键性作用 ,所以儒之功过,实在有待评说。
---- 茶凉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