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imeitingxue(低眉立听雪)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7 18:47:05), 站内信件
|
转自vostok_sz(笑指繁星)的《浅论菊花诗》
偶尔路过,见着有位仁兄贴的帖子,随便凭着记忆补充了几个。却看见有版友提出要看看我对这些诗的看法。烦心鲁钝,只好胡乱拼凑一篇,以博一笑。
既然烦心是在说《红楼》里的菊花诗,自然要先说说自己对诗歌在《红楼》里的地位的看法。通常的说法,古典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发展到清代,虽不乏名篇。但毕竟难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可《红楼》里的诗歌却让人感觉更加丰富,更有神韵。《红楼》诗词的本身或许并没有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可它摆脱了唐传奇,元话本中那种诗词以“入话”形式出现的格局。它让诗词与小说水乳交融,吸收了小说的情节,丰富了人物形象,涵蕴着人物的性格。
松榆轩主所谓“此一组皆以菊或以菊事指人,严格讲,还不算是咏菊诗。”烦心不敢苟同。古人所谓“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话,烦心倒是牢记在心。咏物赋事本来就是一体。《菊花诗》所咏自然是菊花,所赋何事,在事后寄托什么样的感情?恐怕就要因为诗人的性格遭际不同而有所变化了。
《菊花诗》一共十二首,由五位诗客分咏,黛玉,湘云各咏三题,宝玉,宝钗,探春各咏二题。题目由宝钗,湘云合拟,夺魁的是黛玉。按李纨的评价:“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她评论的标准突出的是“新”,可新意的有无,恐怕要关系到诗人的性格和才情了。
“淡极始知花更艳”是宝姐姐的名句,以隐逸著称的菊花,恐怕很难和热衷于仕途经济的宝钗的感情合拍,让她硬作,只好落在榜尾。湘云的丈夫性格让她的用典立意体现出了“不入时人眼”的高情。“傲世也应同气味”也正是湘云不同凡俗的地方。“好知井径绝尘埃”恐怕也难脱宝玉“顽石”的本性。至于夺魁的潇湘妃子,那是小说情节的必然,也是黛玉性格的必然。她的性格与气质简直和菊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因此也就能够比别人更自然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菊花“圃露庭霜”的环境,“孤标傲世”的风骨,与诗人“绕篱倚石”的彷徨,“满纸自怜”的凄苦,“喃喃负手”的叩问,都在“衰草枯烟”中融为一体了。恰恰是人物的性格给作品灌注了生气。否则《菊花诗》会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吗?试想没有“梅妻鹤子”的生活,没有恬淡的心情,我们恐怕永远见不到林和靖咏梅的名句了。脱离的以物指人,以物指事。又怎么能有咏物的名句呢?
---- 低眉立听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