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lyck1981(〃紫の珞い)
整理人: jurn(2002-05-02 11:58:07), 站内信件
|
对于咖啡,我真是有严重的依赖性,而且是很没有水准和档次的依赖着各种速溶咖啡,简单的,一勺咖啡两勺伴侣,以前的时候不加糖,现在却习惯最后扔进去一块白砂糖……大约是因为年轻时候不怕苦,而现在——不想苦。生活已经是不容易,何必在味觉上来增加负担?
有的时候,嗅到别人杯中咖啡的香气更加不能安坐……这个时候连瓶瓶罐罐都省去,直接撕开一包“三和一”,开水一冲一搅,也觉得是人间美事。
所以,我实在不算一个咖啡的研究者,我多半只喝速溶咖啡(偶尔蹭人家去咖啡店里,也不好意思老是厚着脸皮点昂贵的卡布奇诺或者蓝山……),说起来,我甚至没有一套精致的小时侯曾经幻想过的带有瓷白小碟的咖啡杯(据说喝不同的咖啡应该选用不同质地、大小的杯子)——我真的不懂咖啡、只希望还没有到糟蹋的地步。
好在,即使在喝最粗糙的速溶咖啡的时候,我也可以选择听最精致的音乐,品味出各种味道。
说到精致,没有谁的声音可以精致过邓丽君,而正好她就有一首名为《美酒加咖啡》的小调——不用谁提醒,我还可以清楚的记得开头是“美酒加咖啡,一杯接一杯”。呵呵,怪不得当初邓丽君的歌被长辈们定位为“靡靡之音”,严禁小辈接近,怕不小心玩物丧志、沾染小资作风等等——的确,如此温柔的曲调,如此丰富的感情,还有这如此让人沉溺的歌词,实在不适合当时(80年代中期)见识太少的年轻人们。
而到另一首千百惠(原名钟兰心)的《走过咖啡屋》(来自1989年(90?91?)专辑《我想你的时候》。)出现,情况就好多了,也才会有城市农村大街小巷歌厅舞厅,都有两个喇叭或者四个喇叭的收录机在唱“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 对你的情感依然如故 不知道何时再续前缘 让我把思念向你倾诉”。
如今再来听这首2分56秒的《走过咖啡屋》,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简单的配器和白话的歌词,还有千百惠少有修饰的声音,使歌曲明显掺有那种有些模糊但是肯定在我的身上留下痕迹的90年代初期的气息——远远不是咖啡那种永远时髦醇厚的香气,而是一种,恩,怎么形容,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一首旧旧的歌的味道?如果不是咖啡,那么是什么?
想起一次和几个女性的朋友在一个幽暗的酒吧,一些人要了酸奶果汁,一些人要了一种有着奇怪名字叫飘仙一号(Pimm''s No.1)的掺着大量雪碧的女士酒……恩,这些都是只有在酒吧或者歌厅里才可能有的饮品,都是凉凉的,有点酸,却不太酸,似乎有另一种味道盖过了酒味和酸味。
大约就是这种感觉吧,只存在于特定的地方和特定的时候……
所以,这首《走过咖啡屋》也不象咖啡,它有酒味,而且是酒吧里精心调出来的那种酒。
还有一首,恰好同样和酒和咖啡有关。就是许如芸唱过的一首《啤酒咖啡》,出现于1998年8月发行的《我依然爱你 》专辑中。是一首电子味很重的快节奏的歌曲,许如芸的声音似乎也连带着被电子化了,带着金属感。
歌词写的很大胆很直接,似乎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一种“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感情生活:“喝了啤酒 就喝不下咖啡 选择了清醒 怎能陶醉 感受太明白 享受不到暧昧 守候到天明 就遗忘天黑 拥有森林 就失去了玫瑰 想他的笑容 就浪费眼泪 想爱的完整 心就会碎 太无所谓 就失去滋味"。
没有太多隐语,属于那种果断的现代女子,可以在一群男人中站起来将手中的啤酒一饮而尽……
咳,真是失败,好容易想起三首和咖啡有关的歌,以为可以来个好好的解释,没想到细细品味出来,都不算是纯正的咖啡……
不过想一想,其实酒和咖啡唯一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醉,后者能令人清醒(所以上班的时候我只有冲一杯咖啡而不是呷一口二锅头)。只要合适的时候恰当的选择,都算是好东西——可惜的是,往往该要一杯咖啡的时候我们却要了一杯酒,还自以为可以逃去咖啡的苦味——最后那知所谓的美酒到最后、原来也是苦的!
咖啡与美酒、清醒和陶醉,我还是愿意选前者,那么你呢?
---- 沧海一声笑,
论坛个个嚎.
偶只为灌水,
灌得人气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