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bj2000626(秋子)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5-02 02:45:04), 站内信件
|
每年正月初十日,榕城老城区的各座桥梁都被打扮起来,挂上各式各样的彩灯,并在桥的两侧扶手栏杆和桥头柱子上扎满榕树枝和竹枝。正月十一日晚开始行彩桥,称行头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拿回家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正月十五日晚,人们既闹元宵赏花灯,又行彩桥,因此当夜行彩桥也便达到了高潮。在各彩桥区,人潮如流,锣鼓喧天,弦歌悠扬,气氛浓烈。
行彩桥是民间娱乐活动,是人们祈求吉兆的形式,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行彩桥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念着不同的祈祷语。如带着孩子的人说:“行桥头,阿奴事事贤”;未结婚的小伙子说:“行桥肚,娶雅女幺(即漂亮妻子)”;姑娘们说:“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怀孕的妇女说:“摸桥耳,生阿弟”等等。
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据乾隆《揭阳县志·俗志》载,乾隆时即有这种风俗。据说从前有人梦见一位仙姑告诉他,某日洪水要暴发。洪水到来之前,地上有一条五彩缤纷的桥连接天空,只要往桥上走,便可逃过灾难。人们照仙姑的话去做,果然免遭厄运。从此以后,在这一天,人们便以行彩桥的形式渡厄,祈求平安。古揭阳县治榕城是水城,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城中河道交错,有“浮水莲花”美誉。有水必有桥,所以城中桥梁甚多,因而以行彩桥的形式开展娱乐活动,寄托祝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行彩桥也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如在桥头放映电影、录相、演纸影戏、演奏民乐等。自古以来,榕城的石狮桥彩桥一直被当地人视为中心彩桥,这是因为古榕城称玉窖村,南北窖河称玉窖河,石狮桥在玉窖河的中段,这种地缘的中心观念一代传一代,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尽管城内搭的彩桥很多,石狮桥仍是人人必行的一条彩桥,从行头桥开始,这里便人山人海,即使被挤得汗流浃背,走过桥去也便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 点击这里,带你到一个好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