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天文·地理 ☆>>地理>>莲花山掠影

主题:莲花山掠影
发信人: t1388(独庸生)
整理人: dannylu(2002-07-14 01:53:41), 站内信件
莲花山掠影

    所谓静极思动,久未出门走动,终于也有了放飞的念头,于是在一个有意义的日子----母亲节,摆脱所有的羁绊,走出烦嚣,投入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初夏的太阳已经显得过分热情,令人难以消受。但游兴一动,如箭在弦,易发难收,即使是攀登火焰山,也是义无反顾。万幸者,去的不是火焰山,而是秀丽的莲花山。
可笑是我对莲花山没有一点认识,还曾闹出个大笑话。不知从哪里听来李白诗句,“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谪仙人飘然不群的诗情,清丽脱俗的文采,还有诗中描绘的莲花胜景,自然令人陶醉着迷,从此迷上了莲花山,早想登临一睹芳容。后来有幸得见全诗,见其中有句:俯视洛阳川。才知是自已弄错了,彼莲花山远在洛阳,和我们这座莲花山相隔可谓十万八千里,根本没有半点的关系。哑然失笑,但莲花山在我心中依然美丽不减。在我想象中,这个莲花山的样子,就如李白诗中的样子差不多吧,山光水色相映,莲花十里飘香,是人间的仙景。
连上天也知道要爱老护幼,居然会是一个阴天。望着满车白发,心里很是感动,虽然白发枯颜,不如青丝红颜悦人耳目,讨人喜欢,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一生劳累奔波,最重要是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看着一张张幸福的笑面,见到那发自内心的微笑,你怎会不认为这是人生最美的时刻?最动人的情景?母亲显然开心,和老人家人变笑风生。自从父亲去世,很少见到母亲露出笑面,渐渐失去光彩的眼眸时时隐藏着一丝丝不易觉的优伤,有时沉默得让人心痛。车厢里一直笑语不绝,是呀这是个值得开心的日子,我们应该开心。不管如何死者已矣,活着的人更应积极生活,我相信如何有天堂的存在,他们也是希望人间幸福和快乐。
莲花山在番禺,座落在珠江口的狮子洋畔。和我们花都隔着个广州,路程不是太远,最合适一天来回的短途。听导游小姐介绍,有三大景观:莲花塔,望海观音,观音阁,都座落在莲花主峰上。老人家多是信佛的人,最感兴趣者,莫过于耸立在莲花顶上新落成不久的望海观音,不断地发问。导游小姐一一祥尽回答。原来望海观音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94年落成,高40。88米,用120吨青铜铸造而成,外贴180两纯金,堂皇华丽,立在莲花山主峰上,在莲花塔之下,面对珠江口,光照狮子洋。我见识过乐山大佛,也是面对三江,气势恢宏,不知道古代与现代是谁更美?
远远就看见莲花峰上的莲花塔影和观音金光。车厢里有点骚乱,老人家们都挤到窗口上望,高兴的吱吱叽叽象一群返老还童的儿童。游游车一直将我们送上莲花主峰上,停在莲花塔下。一下车,无不驻足仰望。在苍松翠柏间,莲花塔拔地而起,直指蓝天!天上悠悠的白云飘过,仿佛触及塔尖。塔呈八角形状,共高九层,青砖琉璃,建于宋朝万历年间,将近有四百年的历史。四百的风吹、雨打、日照,依然是立不倒,挺立在众山中,松柏间,不愧是“省会华表”!
望海观音就在下边,走过一条繁花似锦,香飘四溢,夹道青翠的大道。花色灿烂,灿若云,令人心旷神怡,要不是望海观音就在眼前,那闪闪金光早令人心驰神向,也许会不忍举步离去。请你想象一下:在临江的山峰上,见珠江一带如练,流水脉脉,两岸青山连绵,狮子洋上,烟波浩渺,水流天际,波光帆影。海江开阔,水天相浸,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一座40多米高,金碧辉煌的观音立像,脚踏莲台,手特净瓶,面目祥和,神态庄严,仿佛从天而降,突立在山巅之上,暴露在蓝天白云下,会是怎个情景?万里蓝天成其背景,飘飘白云为其点缀,光泽南天,霞披狮海,洒向人间都是爱!
老人家啧啧称奇,面上满是惊叹之色。有的围着金像转来转过,赞叹不已,有的仰头凝视,目不转睛,更有的失声大叫,拍手称奇。扰攘良久,才开始烧香拜佛,求个大少平安,身体健康。
立像莲台下的基座上金字留名,刻满了捐资者的名字。望海观音是以何厚华为首的众多港澳侨胞等集资兴建。寓意幸福吉祥,祈愿国泰民安!旁边新建有一座观音阁,按清代大木大式建筑法营造,高三层,整个建筑雄伟庄重,古色古香。内有主观音像两座:千手千眼观音和汉白玉观音,其它观音像,共998座,包含观音的所有法相,是著名的观音文化场馆。欲穷千时目,更上一层楼。登楼放目,是远眺和欣赏狮子洋畔秀色,珠江口田园风光的最佳外。迎山风阵阵,闻细细幽香,见海气氤氤,山光水色美如图画。
可惜正值阴天 ,白雾横江,竟然望不见江的对岸。四顾空茫,象是开阔,实是压抑,令人怅惘若失。不自觉地拾级而下,想靠边狮子洋,看得真切点。半山尽处见巨石挡眼,风蚀雨蚀,奇形怪状,却有难言的古拙美感。我是后来才知道叫狮子岩,可惜当时没有留心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一小径。小径通幽,不知远近,林影松风,蝉声鸟鸣。欣然走入,竟是别有洞天,是莲花山真正魅力所在。这一带是石景区,尽是巨幅石壁林立,一直到山顶,裸露的岩石,象是山露出强健的体魄。有的挂满青藤,从半天中垂下一幅巨大翠帘,迎风飘举!有处石壁环立,怀抱一潭凝碧,从顶上的石缝间水滴如线,象珠落玉盘,如琴音叮咚,清声盈耳。水殿无风,自是清凉无限!又见巨石挡路,只得凿石取道,行人须扶壁低头,躬身而过。见不少的岩石,或临空突出,或象苍鹰展翅,神态各异,千姿百态,趣味十足。
美景当前,可惜时间有限,看看表,快到集合时间,不敢再探,沿路折回,不胜依依。虽是惊鸿一瞥,但印象深刻。莲花山只有百米高,既无入云高峰,也不见山势峥嵘,幸好有这石景区,堪称一绝,有云南石林的神韵,集古朴、宏观、清幽于一身,变化多端,将莲花山打扮得花姿态招展,引人入胜。
上车后老人家们个个兴高采烈,红光满面,兴趣勃勃地谈论着望海观音的宏观,观音阁里众多神态各异的观音像。我却忘忘不念石景区的神奇,绝对是一个值得玩赏,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外,最可惜,最遗憾,竟不能尽览,不能细细欣赏。石景区这种状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很想知道是如何形成的?于是展开景区指南一读,我才从李白的笔下跳去,莲花山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哈哈,原来呀,这石景区竟是大型古采石场遗址。早在西汉时期,先民就在此开采石料,乾隆年间政府也是在此开山取石修建广州城以加强海防。经过无数人的斧凿和汗水甚至生命,所有巧夺天工的景致无—不是人工开凿时于无意中形成的,人工无意夺天工,但更胜天工,素有“石雕古迹”的美誉,可媲美云南石林。我到过的只是小部分,还有许多观景无缘欣赏。人力改造竟不亚于自然的鬼斧神工。
再读下去,我简直觉得自已象没有到过莲花山。原来清朝为加强广州的海防,曾在这里建营屯兵。遗址今称莲花城,在莲花塔向东几里,占地20余亩,内设墩台、营房,炮台。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林则徐曾派兵在此驻防,它与对岸广州黄埔的乌冲炮台遥相呼应,互成犄角,是拱卫广州的第二道屏障。后来,投降派琦善于道光二十一年与英国侵略军头子义律曾在此议和,营房全部毁了,莲花城从此荒废,只剩下破烂的城墙。但兵营和城墙都可以掩盖,而那—段耻辱的历史却不可灰飞烟灭,永远作为一个历史与时代的见证,刻在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心里。
我掩卷沉思,一时间勾起无限感慨。虽然时移势易,新中国已非清朝,开放改革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祖国不断富强,但西方列强对我国还是虎视,常常公然挑衅。几百年来,国人的最大夙愿,是祖国早日繁荣富强,步入强国之列,冼尽前耻,傲然挺立在东方,大洋之畔,向全世界大声宣布:我是中国!
丛林间还见塔影和金光。一个代表过去,一个展现未来,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车轮是不可逆转,我相信。



----
游离在天地人间,徘徊在爱与恨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