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inzai999(等爱男孩)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4-27 09:31:42), 站内信件
|
陈镜雄著
陈弼臣
海外华人白手起家经典
陈粥臣是一个蜚声世界的金融巨头,他和他经营的盘谷银行,就象他1978年在曼谷市区诗隆路上建造的32层摩天大楼——盘谷银行大厦般拔地而起,凌空矗立。这位被誉为海外华人白手起家经典的潮商在开拓金融王国的道路上,历尽艰辛,以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凭智慧度过了许多难关,建立了庞大的产业,盘谷银行成为泰国和东南亚最大的—家商业银行,他曾被美国金融月刊《公共机构投资者》列为全世界12位富甲天下的银行家之一。陈弼臣的倔起,曾一度引起世人的瞩目。
陈粥臣,祖籍潮阳峡山,1910年生于泰国曼谷吞武里府郊区,其父陈子贵年轻时到泰国谋生,在曼谷一家锯木厂工作,家境贫寒。陈弼臣5岁时被父亲送到家乡潮阳求学,同母亲一起过着贫穷的生活。小学 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潮阳六都中学,因交不起学费,仅读了一年中学便缀学了。17岁时,他向人家借了8块大洋,告别了母亲回到泰国,从此开始了他闯荡谋生和艰苦创业的生涯。
到曼谷后,等待着他的是父亲的失业以及贫穷的生活。他没有二话,他认定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初始,他差不多什么事情都干,当搬运苦力,做售货小贩,做酒楼跑堂等。后来他在“益成木行”打杂,生活才稍加安定。他在木行也从苦力做起许多赃活、累活他都大包大揽,从无怨言。他的吃苦耐劳很快得到大家的好感。由于他聪明灵巧,善于学习,木行的生意情况他很快便熟悉,他能一眼便判断出木材的厚、长度及质地,严然有如一个木材行家,在建筑界略有声名,东家遂将他从杂役提升为文员、会计,后又破格将他聘为木行经理。不久,他的才能又被当时的商界名人、泰国保险业的前辈郑景云所赏识,委任他为森业隆有限公司的全权经理,使他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森业隆有限公司在陈粥臣的精心经营下,生意红红火火,赚了不少钱。1935年,他在朋友的资助下创办了“曼谷木业公司”,自任经理。在经营木材活动中,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久他又创办“星原货栈”商行、“亚洲保险”公司等企业,扩大经营范围,除继续经营木材之外,还经营五金、文具、食品、大米、保险等业务,他创办的企业生意兴隆,业绩斐然。这为他以后进一步向金融王国迈进奠定了经济基础。
194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 陈粥臣以一个企业家独有的眼光,预见到战后的经济复苏需要大量的资金,他准备着在银行界大显身手。于是他会同挚友和中泰绅商10人,集资20万美元,创办了一家民营银行——盘谷银行,银行的总部设在华人区三聘街的一座二层楼的楼房里,里面虽然不大,但地点在商业区,很有利于开展业务,开业之后生意就很兴旺。银行创办之初,陈粥臣只是董事会中的一名董事,没有直接参与银行业务。 第二年夏天,他才出任银行买办,在发展银行存款和贷款业务方面做出很大成就,获得了董事会的信赖,直到1952年,他受董事会推举,膺任银行董事总经理,总揽银行决策及日常事务。盘谷银行在他的主持下,银行业务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服务,相继在香港、东京、新加坡、台湾、纽约、雅加达、伦敦等处设立了分行机构。陈粥臣为把握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脉络,他时刻注意观测国际金融气候的发展变化,适时决策,不断调整,开拓盘谷银行的经营范围。1956年,他主理盘谷银行,亲自担任董事长,并仍兼总裁之职,成为这个银行的最高领导人。盘谷银行在他的精心擘划下,其总资产从创建时的20万美元,到80年代增资到90亿美元,在全球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三四百个,成为著名的国际性银行,陈弼臣也因此跨上了金融王国的宝座,被誊为泰国“金融大王”。
陈弼臣这位“海外华人白手起家经典”,人们对他的创业奇迹说法纷纷。但无可置疑的是,他的艰苦创业精神,不断奋斗的毅力,以及预见性的远见卓识,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据西方金融界人士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支配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洋商银行,大都忽视海外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陈弼臣恰恰相反,他领导的盘谷银行发展业务,就是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华侨、华裔及香港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为基础,提供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扶助海外华人发展国际贸易和工商各业。在他执掌银行大权的几十年里,许多原来的中、小工商企业得到盘谷银行的扶持,不少发展成为大企业,在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领域中,充当重要角色。因而盘谷银行的业务后来居上,凌驾于许多洋商银行之上,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银行。
在经营企业中,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也是陈粥臣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善于物色人才、使用人才。在用人方面,他恪守“用人勿疑、疑入勿用”的原则。他知道仅靠个人的力量,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办好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而必须依靠学有所 长的专业人才,以及一些掌握现代科学经营管理的人才。为此,他曾亲自挑选使用了一批有专长的人,让他们直接参与他的金融事业的研究和计划。可以 说陈弼臣掌管的庞大金融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人才的使用。
陈弼臣的“用人之道”还体现在选拔接班人上,他懂得“创业艰难,守成不易”之说,采取了两条有力的措施:一是,将帅印托付给真正有才干、可信任、可托讨的人。如1977年,陈粥臣辞去总经理—职时,他手下有两名副职,一是他的儿子陈有汉,一是黄闻波。尽管陈有汉也是银行业界中公认的杰出人才,但陈粥臣却选中了黄闻波。黄闻波于1952年进入盘谷银行前,是一家会计事务所的主持人,受聘盘谷银行审计主任后,在改革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做出了成绩,不久便被提为副总经理。1957年至1963年间,陈粥臣因故暂时离开泰国,黄闻波代理总经理职务,盘谷银行不仅保持原来的兴隆景象,还获得发展。陈粥臣 十分满意,对黄闻波愈加信赖。1980年,黄闻波出任泰国政府内阁副总理,盘谷银行总经理一职才由陈有汉接任。二是在子女身上进行智力投资,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他先后将自己的7个孩子(6男l女)送到英国、美国等国家接受一流的高等教 育,学成后干一段实际工作,着力培养实干精神,然后再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委以银行要职。1988年,陈弼臣因病去逝,虽然“一个时代结束了”,但“陈家后一 代”却在“盘谷”的天地下成长起来,并在当今激烈的经济社会里更上一层楼。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