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美文佳作〗
>>转载文章>>历史的风呀,轻轻吹(转)

主题:历史的风呀,轻轻吹(转)
发信人: hovejar(☆☆点灯)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5-25 11:01:27), 站内信件
   唐代,韩愈被贬入潮汕,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潮汕本土的海鲜之多,食俗之奇特,让他啧啧称奇。一篇《谏迎佛骨》让蛮荒之地的潮州从此以后在盛唐帝国的版图上星光灿烂!

    海腥味自韩愈《初南食》的字里行间飘忽而来,在明代《永乐大典》中留下清晰的墨迹:“至于海错,如鲎鱼、蚝山、章举、颊柱,入韩公《南食》所咏。与夫车鳌、瓦屋、河豚、魁虾、香螺、赤蟹之属,皆味之美者。其他各类不一,难以悉载。”

    岁月悄悄地流逝,精深丰厚的中原文化,改造的只是潮汕的土著文化,却丝毫不能影响潮汕食俗的更变,相反地潮菜善于兼收并蓄,使外来菜迅速“潮州化”。在客家地区用厚背的刀将牛肉捶成肉泥再做成牛肉丸,传到潮汕,更将牛肉捶至不见一丝纤维后,还要加进少量肥猪肉的荸荠,使肉丸更加香滑润美。

    作为省尾国角的潮州,自古就是贬官司的流放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适庐在变到政治对潮汕人的影响时说,既然建功立业“不可为”和“无可为”,生命短促,世事无常,潮汕人转而对自我这个有形之身的呵护,力求让自己活得愉快些、痛快些、舒适些,因而视饮食非一般的食,而是一种调理,不是好吃就行,而是讲究吃了怎么样?有什么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根据中医以形治形的原理,创造出来的“橄榄炖猪肺”、“脚鱼炖薏米”等菜式皆食疗养生之作用。在中国足球队的菜谱中,便有一道是潮菜,据说兼有疗效功能。某个人群对个人生活过分的精心构筑,实际上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失望的退避和消极的抗拒。于是这片秀美的土地,就少了烈性酒的豪饮而多了工夫茶的品啜;少了“大江东去”的放歌,多了“小桥流水”轻吟。其文化外在诸形式,如潮剧、潮州音乐、抽纱、潮绣、木雕等莫不体现着精细清秀的特点。毋庸讳言,近20年来潮菜的繁荣发展虽有经济发展之前提条件,但受商贾阶层的排场应酬和奢靡口欲的刺激推动显而易见。此中原因十分复杂,却与历史文化之心理积淀不无关系。

    潮汕饮食文化的本土特色,固然与潮汕的地理环境历史等等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潮汕人确实是把更多的心思花在饮食上,那样的细致和柔润,那样的一丝不苟,那样的从容不迫,这难道不仅仅是因为潮汕地处江南,山清水秀,生产上精耕细作的影响吗?
(资料来源:摘自“汕头都市报”2002、4、14 陈继平)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