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zfn(动感超人)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4-14 14:43:23), 站内信件
|
建制沿革
潮汕在远古时属南交之地。2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时属场州南部的荒僻地带。 居注在这里的居民为越族的—支。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立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在南海郡的揭阳岭设置戍所。秦末陈胜吴广起兵抗秦,赵佗占据这里,拥兵自立为南越武王,设褐阳今于此,于是这里才有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前 l l l)平定南越,设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开始有直属中原王朝的政权建制。那时揭阳县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潮汕地、梅州市和闽南的一部分。
东晋咸和六年(331)析揭阳县为海阳、海宁、潮阳和绥安等4个县,属东官郡辖地。义熙九年(413H)分东官郡,设立义安郡,下辖海阳、海宁、潮阳、 义招(今大埔)和绥安(今福建漳浦地区)等5个县。
隋开皇十—年(591)在原义安郡地域改设潮州, 管辖义安、潮阳、海宁、绥安、义招和程乡(今梅县)等6个县。大业三年(607)改称义安郡,隶属于扬州。
唐垂拱二年(686)割潮州和泉州各半,设立漳州。大宝元年 (742),潮州改为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复称潮,仍辖海阳、潮阳和程乡等3个县,隶属岭南节度使。 后晋开运二年 (945),程乡升格为敬州。北宋宣和三年(l121)增置揭阳县。 达时潮州海阳、潮阳和揭阳等3个县。史称为“三阳”。元代改称潮州路,仍辖“三阳”地域。
明洪武二年(1369),潮州路改称潮州府,管辖海阳、潮阳、揭阳和程乡等4个县,隶属广东行中书省。成化十三年(1477)置饶平县:嘉靖二年(1524)置惠来县;五年又置大埔县;四十二年增置澄海员、普宁县。继之。扩大所辖区域范围,四十三年潮州府又置下远县。崇祯七年(1634)再增置镇平县(今蕉岭)。至此。潮州府隶属广东布政使司领东分守道海防兵备道清初承明制,仍称潮州府。顺治初年郑成功于东南沿海进行反清活动。清王朝为根绝郑氏与沿海人民联系,于顺治十八年(1661)在东南沿海施行靖边海禁政策.强迫沿海人民内徒50里,制造无入地区,史称“迁界”;康熙五年澄海县因全部迁界而裁撤。八年澄海具恢复建制。雍正十—年(1733)设置嘉应州, 割程乡、平远和镇平等3县,归嘉应州管辖,乾隆三年(1738)置丰顺县。这时期.潮州府共管辖 9个县。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辟潮州为通商口岸,由于人民的反抗,经客人交涉,1861年正式开沙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1914年广东全省施行道官制,置潮循道,管辖潮州、惠阳、兴梅地区的25县,治所设于汕头。因海阳县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奉内政部令改为潮安县。将南澳岛上原属福建管辖的云澳、青澳划归广东管辖,成立南澳县建制,隶属潮循道。1920年撤消潮循道,成立潮梅善后处,隶属广东省省长公署。1921年7月,汕头埠在原市政局基础上成立汕头市政厅, 与澄海县分治;1925年广东省省长公署改为广东省政府。其时,这—‘地区共有10个县的建制。193O年11月25日,汕头市政厅改为汕头市政府。1933年在潮阳、 普宁和惠来等3县的交界处增设南山移垦委员会,后改为南山管理局。
1939年6月2l日,汕头市沦陷。 后来各县都曾有大小不同地域相继陷落日本侵略军手中。敌军所至,设县、市伪政府和治安维持会或自治会等临时组织。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政权全面接管潮汕各县。设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普宁、澄海、南澳、丰顺和大埔等县和南山管理局。汕头市属省管辖。
1949年4月, 潮汕改为第七、第八两个行政区。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普宁、惠来、 潮阳和陆丰等4个县和南山管理局,专署设于潮阳。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潮安、丰顺、澄海、饶平、 揭阳和南澳等6个县和汕头市,专署设于潮安。大埔具则归第九区统辖。
1949年冬, 潮汕基本解放(汕头市于1949年10月24日解放)。12月3日,在潮安城成立潮汕临时专署。 1950年2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治所设汕头市。1950年南澳解放,至此潮汕全面解放。 l0月l日,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专员公署,汕头市为省辖市。
1952年l1月14日成立粤东行政公署,治所设潮安城关镇(今属湘桥区),管辖21县,潮安、揭阳、潮阳、饶平、澄海、南澳、惠来、普宁和汕头市均为其统辖。 1953年,以潮安城关镇区域,改为潮州市。1955年9月23日,粤东行署治所由潮州市迁往汕头市。
1956年l1月16日粤东行政区撤消,设立汕头专区,1959年经区域调整,南澳划归饶平,澄海划入汕头市,汕头专区管辖潮安、饶乎、揭阳、潮阳、普宁、梅县、大埔、五华、兴宁、紫金、海丰和陆丰等12个县和汕头市。同年年底恢复澄海县,196o年恢复南澳县。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割去梅县、大埔、五华、兴宁、丰顺、蕉岭和平远等7个县,并设置揭西县。
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撤消汕头地区。潮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饶乎、澄海和南澳等8个县划入汕头市; 海丰、陆丰划归惠阳地区;撤消潮安县,并入潮州市。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汕头市代管潮州市。这样,汕头市就统辖8个县、1个市和汕头市的安平、同平、公园、金砂、达濠和郊区等6个市辖区。此外,还有1个没有设立行政建制的汕头经济特区。
1990年1月1日起,潮州市为单列副地级市。199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潮汕行政区域调整。这时汕头市辖升平、金园、龙湖和达濠等4个县级区以及潮阳县、澄海县和南澳县; 潮州市升格,下辖湘桥区以及潮安县和饶平县;设立揭阳市,下辖榕城区以及普宁县、惠来县、揭西县和揭东县。1993年初,潮阳县和普宁县相继改为潮阳市和普宁市,分别内汕头市和揭阳市代管。
人民斗争史
潮仙人民勤劳勇敢,富于革命精神。自秦以来,汉族移民至南瀛,带来了中华文明。但是历代封建压迫,特别是近现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迫使潮人多次奋起保卫家园和爆发人民起义。
唐总章二年(669)雷鲁万兴苗自成起义, 带领潮州富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斗争持续了40多年。南宋末年。陈遂(陈吊眼)联合畲族首领许夫人等,配合文天祥、张世杰、张达、陈璧娘等进行抗元斗争,时间长达10年。陈遂死后,潮州备地抗元义军仍继续坚持斗争。明代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林道乾率部属几千人,在海上反抗明王朝达30余年,最后率2000余人到达北大年(今泰国南部),成为潮人人规模侨居暹罗的先声;还有张琏、林凤等,不顾禁令,公然与明朝政府对抗.搅得当朝惶惶不安。明朝政府不断起兵包剿。迫使他们后来都流亡海外。与侨居国人民建立深厚情谊,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开发作出贡献。清顺治二年(1645)刘公显率九军起义、宣布反清复明。1646年冬。郑成功到南澳招兵,建立抗清根据地,并在刘公显、丘辉等的支持下,先后占领揭阳、潮阳、普宁、惠来、澄海等县的县城,围攻潮州府城。经过了长达12午的抗清斗争。郑成功的数十万将士,其中很多是潮州人民。不少人随部队到台湾去。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用鸦片和火炮轰开中国大门。把魔爪开始伸向潮州的时候,罗大纲、林风祥等加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义军,建立了显赫战功:受太平军的影响,潮汕先后爆发了潮阳陈娘康起义、普宁许阿梅起义、海阳吴忠恕起义、澄海王兴顺起义等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斗争。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海内外潮人不惜流血牺牲,竭力推翻清朝统治。旅居新加坡的华侨许雪秋,曾先后多次回乡发动起义、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和陈涌波、余既成发动丁未黄冈起义,在民主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群众的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潮汕人民带来了理想和希望。1923年,郭瘦真和伍治之秘密建立新学生社汕头分社、杨石魂与方方等成立洪阳集益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5年周恩来两次参与率军东征及主政东江,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潮汕地方组织,自此,工农运动发展迅猛,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新局面。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潮汕有7个县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 沉重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斗争的勇气。 同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潮安、汕头等县、市先后建立革命政权, 出于汾水战役未能取胜,9月30日起义军总指挥部撒出汕头,史称潮汕七日红。从此,揭开土地革命的序幕,红—十一军等革命武装,在古大存等领导下,以八乡山、大南山、凤凰山等处为革命根据地,转战潮汕及闽粤边。在国民党军队反复围剿和疯狂进攻的日子里,单命武装受到严重创伤,中共地下机关也不断受到破坏,但他们前仆后继,始终顽强坚持斗争,使潮汕成为中央苏区的南方前哨、日本侵略中华时.中国共产党组织了潮汕抗日义勇军和各地青年抗敌同志会,发功群众奋起救亡。及至潮汕沦陷。守境爱国官兵曾浴血抗战;汕青抗游击队、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在林美南等领导下,团结爱国民众英勇杀敌, 直至胜利。其后,为反对反动派挑 起内战,中共潮汕组织又重建武装,组成潮汕人民抗征队,并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二支队和边纵第四支队。建立梅花形革中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在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时,与边纵直属团一起解放潮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