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longxi(陇西)
整理人: 21thcentury(2002-04-14 01:47:33), 站内信件
|
香港流行乐坛从70年代初真正成长起来后,一直到现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70年代之前,香港的乐坛主要以英文歌和国语歌为主导,粤语歌只是次角,只有一些小调和粤曲,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流行歌(时代曲)很少。香港的乐坛还没有成气候,只是跟着欧美和台湾的乐坛走。70年代初开始,以许冠杰(早期他也是唱英文歌为主)为代表的歌手,逐渐开始唱一些粤语歌(时代曲)。许冠杰的歌有一大特点,除了情歌外,还唱了大量他独具风格的反映社会或讽刺社会的歌,像《半斤八两》、《加价狂潮》等等,使听歌的平民百姓更有感触,更有同感,也就更加喜欢他的歌。于是许冠杰的歌很快风靡香港,粤语流行曲也开始成为流行乐坛的主流。许冠杰也成为当红乐坛大哥,成为粤语流行曲的开山鼻祖。七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粤语流行曲通过各种渠道(电台、卡式录音带等等)开始流入广州。我当时在读小学,我的同学就已经有人将“逢年十八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等的歌放在嘴边了。当时的广州年轻人手提日本卡式录音机,大声播放《尖沙嘴苏丝》等歌,在街上招摇,用现在的话形容,是最“酷”的举止了。在七十年代,除了许冠杰外,徐小凤等歌手及像温拿乐队等的乐队也开始崛起,各领风骚。在他们的努力下,香港的乐坛开始真正成熟起来,为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初开始,流行乐坛由于七十年代打下的良好基础,高水平的歌手和歌曲大量涌现,香港乐坛开始走向辉煌,一直到90年代初。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香港歌坛达到了它的巅峰,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歌手。除了香港本身外,香港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还覆盖了台湾、大陆、东南亚、北美华人圈等地,甚至在日本也留下了不少香港流行音乐的足迹。整个八十年代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使其后来者难望其项背!
80年代初,散伙后到台湾发展的前温拿乐队主音歌手谭咏麟,回到了香港发展。这时的香港乐坛,有实力歌手和好歌不断出现,歌迷数量的大量增加,已经呈现出要大发展的势头。谭咏麟回来后,凭着《忘不了你》、《迟来的春天》的大碟开始走红。从这开始,在谭咏麟自己的努力下,以及在当时唱片公司的强者宝丽金公司的力捧下,迅速崛起。凭后来的《爱在深秋》、《爱情陷阱》等大碟奠定了歌坛王者的地位,并在1984年连开二十多场演唱会,破了香港乐坛的纪录。谭咏麟成为了香港的歌神,对香港乐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基本上同一时候,另一天皇巨星张国荣,凭着《MONICA》等大碟,一炮打红。摆脱了之前半红不黑的处境,并开始向谭咏麟挑战。谭咏麟和张国荣两大天皇巨星的乐坛霸主地位之争,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愈演愈烈。直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谭咏麟的退出乐坛领奖和张国荣的退出乐坛为结束。
除了谭张两个一代巨星外,陈百强、林子祥、徐小凤、梅艳芳等香港乐坛难得的实力歌手,也同领风骚,另外像钟镇涛、蔡国权、吕方、张学友(当时只是一个新星)、陈慧娴、林忆莲也过了一把瘾,更不要说那些二、三线的难以胜数的歌手了。在整个80年代,香港乐坛达到了它的顶峰,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在这时期,巨星林立、好歌数不胜数,乐坛一片繁荣。我记得1988年底,88年度的“十大劲歌金曲”开始“预赛”。香港无线电视台有一晚,从十一点开始,在郑丹瑞的主持下,45首的候选金曲逐首播放,中间还插放各个歌手预先录制的的话。这样一只播放到下半夜。而现在的“劲歌金曲”,不要说“预赛”了,就连“决赛”的场面都日渐简单。在八十年代,很多歌手的是实力派歌手,所以不要说谭咏麟、张国荣这类歌手,就算其他一些歌手也能够靠实力在歌坛红上狠长一段时间。不象现在的歌手很多只能红上一年半载。在当时,谭咏麟、张国荣、徐小凤、梅艳芳等歌手的演唱会一次都在三十场以上,现在的乐坛已经看不到了。
到了90年代,随着谭咏麟、徐小凤、林子祥等的谈出,张国荣、梅艳芳等的的退出,陈百强的不幸逝去,香港乐坛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真空。这时,80年代只是个新星并一度沉落过的张学友凭着自己的实力和时代的造就,迅速串红,成为乐坛一代大哥。刘德华则演而优则唱,挤身一线歌手行列。黎明、郭富城凭着俊郎的外表、或忧虑的形象、或热辣的舞姿,也挤身同一行列。他们四人成为“四大天王”。但这四大天王与80年代的谭咏麟、张国荣相比,无论在唱功、风范、为人等方面,都相差一个档次(张学友稍好)。但在整个90年代,四大天王独领风骚,其他歌手都长期寄于他们的阴影之下,只有王菲凭着自己的实力及特殊的形象和性格,与四大天王分庭抗礼。但也正是四大天王的存在,香港乐坛还算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及较为繁荣的局面,但已经不如以前,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随着大陆和香港关系的更加密切,这时四大天王在大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陆的追星族从这个时期开始成长壮大,追星成为中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新世纪开始后,张学友和黎明对领奖都出现淡化的迹象,而郭富城、刘德华东在歌坛的影响力也开始下降。这个时候,一些新星开始出场。新新人类的形象大使谢霆峰及陈亦迅等歌手向残余的四大天王及许志安等人发起挑战;新玉女容祖儿、张柏芝等人与陈慧琳、郑秀文等争斗激烈。现在,我们纵观整个乐坛,经常听到的歌手不少,你上我下,你争我夺,乐坛好像也挺热闹。但这只是一个很虚弱的胜景。现在的香港乐坛同以前相比,已经走向了衰落。新出现的歌手的歌艺不要说与当年的谭咏麟、张国荣、徐小凤、梅艳芳相比,就算与四大天王、王菲相比都相差一定距离。香港乐坛真正有实力等歌手越来越少,整个乐坛的实力也越来越下降。新晋歌手之所以能在乐坛掀起一阵旋风,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歌艺,而是靠形象和所作所为的前卫、酷。姐弟恋使一些歌手曝光率增加;反复的拍拖、分手使一些歌手曝光率增加;对前辈歌手的不尊重使一些歌手曝光率增加;涉嫌刑事案件使一些歌手曝光率增加;公开场合用粗口骂人对物使一些歌手曝光率增加等等。一个歌手,如果只是因为这些的“事迹”才使人们注意他的话,这种情况是不妙的。当可以炒作的东西人们已经觉得不新鲜或没东西可抄以后,他们也就会消失或沉落。所以很多歌手只会是昙花一现,没有什么歌手是持久红火,在现在来说已经是正常现象。香港乐坛衰落了!
香港乐坛已经走了三十年,风风雨雨,曾经辉煌过,现在走向了衰落,以后还要走向那里?!
---- “爱丽性”欢迎你来网易新辣论坛 男女性地
http://gzbbs.163.com/forum.php?forumcode=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