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ackdeltree() 
整理人: only(1999-05-22 17:41:06), 站内信件
 | 
 
 
【航空迷】全本米格战机史话 (1)
 
 
 
 【第一话】 米格之父
 
 
   您可知米格这个名字是咋来的,它来自设计局的两位开山始祖:米高
 
 杨和格列维奇名字里前头那几个字母的组合。米高杨和格列维奇在国际航
 
 空界早已大名鼎鼎。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呢?
 
 
   阿。依。米高杨(Artyom Ivannovich Miko-yan)
 
 于1905年8月5日出生在阿美尼亚(Armenia)一个小小的村
 
 子萨南(Sanain)里。父亲是个木匠。米高杨在村里小学读完书后
 
 就被送到乔治亚(Georgia)首府特比利希(Tbilisi)的
 
 中学上学。1923年他进入罗斯托夫一家工厂的技术学校,次年开始在
 
 铁路工厂作技工。1925年他来到莫斯科的一家工厂工作,仍然作技
 
 工。1928-1930年间服兵役。退役后工作了一年然后考进了N.
 
 Ye.Zhukoski空军学院。在学院里他不但学习了工程设计还学
 
 习了跳伞和飞行。1935年他和学院里的两个同学用一个22马力的美
 
 国发动机为动力制做了一架轻型运动飞机,居然飞得相当不错。1937
 
 年米高杨从空军学院毕业,他被分配到坡立卡波夫Polikarpov
 
 设计局所在的飞机厂作军代表。一年后他结识格列维奇,引为莫逆。米高
 
 杨的哥哥(Anastas Ivannovich Mikoyan)
 
 比他更早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而且自一九三五年后一直是政治局委员,
 
 后在1964年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相当于总统)。该人堪称苏联的李
 
 先念-他历经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四朝而不倒,真正政
 
 坛不倒翁。您如读过李银桥的有关毛泽东的回忆定会记得那段关于米高杨
 
 他哥率代表团去西柏坡见毛泽东的描写。毫无疑问这层关系帮助了他安然
 
 度过斯大林的清洗并被选中再一年后和格列维奇携手共同组建新设计局。
 
 但米高杨绝非八旗子弟。从建局到米格23的研制生产和米格25的总体
 
 设计,米高杨始终奋战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米高杨的心脏有先天性缺陷
 
 ,40年代刚完成米格9的研制他就累得发作了第一次心脏病。60年代
 
 中后,长期紧张的工作和频繁发作的心脏病迫使他不时地去疗养,与此同
 
 时,米高杨的好友,年仅36岁的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和当时的苏联防空
 
 军司令在飞行训练中机毁人亡(那位司令开的是米格25)的不幸也给了
 
 他精神上很大打击。终于,在1969年5月27日,在又一次心脏病发
 
 作后他不得不永远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退休。在1970年12月9日,
 
 米高杨的心脏病再次发作,经抢救无效病故。米高杨的夫人今天依旧健在
 
 ,米高杨生前育有两女一子。他的儿子子承父业现在也在设计局任工程师
 
 ,可他的志向和老爸相反--他喜欢设计运动飞机。米高杨去世后苏联政
 
 府将米高杨-格列维奇设计局重新命名为米高杨设计局,但设计的飞机仍
 
 叫米格。
 
 
   设计局另一创始人米。格列维奇(Mikhail Iosifovich
 
 Guryevich)于1892年出生于乌克兰的城市卡可夫(Kharkov)
 
 中学毕业后进入卡可夫大学读数学系,但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1913
 
 年他奔赴法国,依旧专攻数学。十月革命后他回到苏联继续学习。他在大
 
 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中组织了航空小组。在1925年他毕了业,工作了几
 
 年后他决定投身于航空事业(这是他的第一爱好)。在1937年他被派
 
 到美国商谈购买DC-3的生产许可,回国后积极准备开生产线生产(苏
 
 联叫 里-2型)。1938年他进入坡立卡波夫设计局,在那里他认识
 
 了米高杨,俩人志同道合,结为终生的战友。他在设计局当第二把手一直
 
 工作到1964年然后悠然退休,后于1976年在列宁格勒去世。
 
 
   时至今日,设计局的老人们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这两位航空大师。他们
 
 两人的个性完全不一样,但却恰好互补。米高杨是个外向,善于言辞的人
 
 而格列维奇却是个内向,谦虚的人。米高杨长于迅速入手并找出关键之所
 
 在,而格列维奇凭借他数学家慎密的思维,善长于具体,严密周到的设计
 
 。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现任总师贝立亚科夫还记得在战争年代里米高杨带
 
 他们去郊外钓鱼竞赛(当时食物根本不够吃)以改善伙食的愉快场景。米
 
 高杨和其他设计局的总师如图波列夫,伊留辛,雅科夫列夫等都建立起了
 
 很好的友谊。贝立亚科夫回忆说格列维奇婚后无子女,他较严肃,不能容
 
 忍不礼貌的行为,但心地极其善良,他从未对任何人生过气,设计局里人
 
 人都喜欢他。格列维奇在设计局的最后几年里,主持设计最保密的项目巡
 
 航导弹(Winged Missile)和米格25的最初设计,这也
 
 就是外界在他工作的最后几年里几乎没听到过有关他的消息的原因。
 
 
   米高杨去世后,他的副手贝立亚科夫(Rostislav
 
 Apollosovich Belyakov)
 
 也是米高杨自己向俄共中央推荐的接班人-接替了他的职务并在这一岗位
 
 上工作至今。您可能要问俄共中央管这个人事任命?盖因苏联各大设计局
 
 的头,象米高杨,苏霍伊,图波列夫等均是总设计师(General
 
 Designer)并授上将军衔,任命/罢免均由中央委员会及政治局
 
 决定,航空部长也无权撤换他们。这是斯大林“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
 
 一切”政策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捏夫等技术官僚当政时的延续。苏联对知
 
 识分子的政策要比大陆强许多,各设计局内也设有型号总师(Chief
 
 Designer)等技术职称,条理分明,管理有序。贝立亚科夫生于
 
 1934年3月4日。其父是个政务官。老贝1936年高中毕业后考进
 
 莫斯科航空学院。1941年毕业后加入了米高杨-格列维奇设计局。老
 
 贝先后参与设计米格三的武备系统,米格15的起落架系统等等。在
 
 1955年他成为部门经理。1962年成为米高杨的副手。米高杨去世
 
 后被任命为总师,曾主持设计米格三十一。战争年代当设计局疏散到古比
 
 雪夫时,他忙里偷闲去结识了他未来的太座:鲁德米拉,两人在1945
 
 年结婚。
 
 
   要想飞机上天,首先得有强有力的发动机。谈米格机,就不能不谈谈
 
 为他们设计发动机的设计师们。由于没有详细的资料,这里简介四位及他
 
 们的设计局
 
 
  佛。克里莫夫(1892-1962)(Vladimir
 
 Yakovlyevich Klimov)
 
 克里莫夫原是汽车工程师,当苏联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TsIAM,相
 
 当于美国的NASA)建立时他任气油发动机部主管并被授与教授职衔。
 
 在卫国战争中他主持为轰炸机设计发动机。在二战后第一次巴黎航展时他
 
 和米高杨跑去参观了英国罗-罗公司的发动机,觉得不错,遂到英国去买
 
 了一小批回来。在此基础上为米格15研制了RD-45发动机,用于米
 
 格17的VK-1发动机和用于米格17F的VK-1F发动机。他去世
 
 后在70年代,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设计局又为米格29研制了RD-33
 
 发动机。
 
 
   阿。米库林(1895-1985)(Aleksandr
 
 Aleksandrovich Mikulin)
 
 米库林在30年代成功的研制出完全苏联国产的发动机。在二战时他主持
 
 研制的AM-35发动机被用于米格1和米格3,还为有名的伊尔2强击
 
 机研制了发动机。战后他主持为苏联第一架喷气式客机研制了AM-3发
 
 动机
 
 
   谢。图曼斯基(1901-1973)(Sergei
 
 Konstanstinovich Tumanskiy)
 
 在1938年曾为伊尔4轰炸机研制过M-88发动机。战后他加入米库
 
 林设计局,先后主持为米格21(R-11F-300和R-12-300
 
 发动机),米格23(R-27发动机),米格25(R-15B-300
 
 发动机)研制了发动机
 
 
   保。索洛维也夫(1917-)(Pavel
 
 Aleksandrovich Solovyev)
 
 在二战中主持为拉沃什金歼击机,伊尔12/14运输机研制了发动机。
 
 在二战后他先后主持为图124/134客机,米6/米10重型直升机
 
 研制了发动机70年代为米格31生产了发动机(D-30F6)。
 
 
   限于篇幅我无法一一列举所有的主要设计师,工程师。航空工业是一
 
 个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协同努力的大工业,正是由米高杨设计局以及诸多发
 
 动机,电子特设,导弹设计局的设计/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一代
 
 又一代的米格歼击机从绘图板上的草图,变成在天空中展翅高飞,威风凛
 
 凛的雄鹰。米高杨,格列维奇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现在人物都已登场,下一篇就向您介绍年轻的米格设计局的诞生!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1.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