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irla(H.U.咖啡.酒.茶)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6 22:11:39), 站内信件
|
台湾歌谣演变四时期
回顾台湾歌谣的演变,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
在早期开拓之初,先民努力打拚和大自然奋斗,开垦荒地,建设家园,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精神上却是自由逍遥,因此早期歌谣基本上是比较乐观,大部份以生活的点滴做素材,像〈天黑黑〉、〈饮酒歌〉、〈草螟弄鸡公〉、〈桃花过渡〉、〈丢丢铜仔〉、〈劝世歌〉、〈摇囝仔歌〉……等。
到了日据时期,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严重伤害台湾同胞的民族自尊与信心,更摧残台湾人的乐观天性,反映到文化、音乐艺术上,自然就产生被统治的台湾人,那种无奈、哀怨的心声,像〈补破网〉、〈雨夜花〉、〈望春风〉、〈月夜愁〉、〈碎心花〉、〈河边春梦〉、〈心酸酸〉等,借着爱情花蕊受人蹂躏,来怨叹对台湾前途的悲哀。
直至台湾光复初期,战后民生困苦,百业萧条,为了三餐,很多反映各行各业的歌谣有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炉,如〈烧肉粽〉、〈收酒矸〉、〈三轮车夫〉等。另外也有一群年轻人为了前途,离开故乡、离开爱人,两地相思,所以渐渐也出现描写这方面的歌谣,如〈思念故乡〉、〈望你早归〉、〈秋怨〉、〈孤恋花〉……等比比皆是。
之后民风渐开,自由恋爱观念与风气愈来愈开放,对爱情直接表白的歌谣也纷纷出笼,于是〈台湾小调〉、〈我有一句话〉、〈关仔岭之恋〉、〈南都之夜〉、〈初恋日记〉、〈黄昏再会〉等歌曲甫一推出每每造成轰动,历久不衰。
然而好景不常,随着228事件的发生,加上后来国语流行歌曲渐渐大行其道,以及西洋歌曲入侵,台湾歌谣进入了沉寂时期。那个时期的歌曲包括〈秋风夜雨〉、〈安平追想曲〉……等等。 从台湾开拓之初到到光复,从民谣到流行歌谣,台湾歌谣可以说是陪伴着台湾子民一起成长,一起历经岁月、战火洗礼的共同记忆,细数着台湾歌谣演进史,如同是一部台湾的演变史。
台湾歌谣背后的心情故事
即将于4/9登场的「台湾歌谣辑」,将藉由主题呈现方式,将数十年来闽南语歌谣、客家歌谣、山地歌谣,透过文化背景的带动,牵引观众重新回味、欣赏古早时代的「台湾歌」之美,同时,我们也深入挖掘每一首台湾歌谣背后,所隐含的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心情故事。
此外,我们也透过访问创作者,或他们的家属、后代、好朋友、歌曲原唱者、翻唱者、现今的流行歌曲创作者、研究歌谣的学者、甚至于是和那个时代一起成长过来的人们,一起去探索创作者的心境,以及创作背景。希望节目开播的那一天,观众能和我们一起来谈谈「咱的」生活点滴、咱在地的歌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