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电脑技术>>● Linux>>Linux之配置篇>>网络配置>>关于Linux下网卡的一些技术信息(1)

主题:关于Linux下网卡的一些技术信息(1)
发信人: mark7312(小马哥)
整理人: qiaoqian(2002-05-06 01:21:56), 站内信件
  对于那些想了解更多有关网卡如何工作、或如何使用现有驱动程序,以及试图为目前不支持的网卡编写自己的驱动程序的人来说,这些信息应该会有用。如果你没有这种想法,那么最好跳过这一节。 

1 可编程I/O、共享内存与DMA 

如果已经可以发送接收背靠背数据包,就无法把更多的数据放到网络上。每一个现代的以太网卡都可以接收背靠背数据包。Linux的DP8390驱动程序(wd80x3、SMC-Ultra、3c503、ne2000,等等)基本上都可以发送背靠背数据包(依赖于当前的中断延迟),3c509和AT1500的硬件在自动发送背靠背数据包上没有一点问题。 

ISA总线可以达到5.3MB/sec (42Mb/sec),对10Mbps以太网而言已经足够了。对于100Mbps网卡,显然需要更快的总线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可编程I/O(如NE2000、3c509) 

优点:没有使用任何受限制的系统资源,只用了若干I/O寄存器,而且没有16M的限制。 

缺点:一般传输速率较慢,CPU需要等待,几乎不可能访问交叉的数据包。 

共享内存(如WD80x3、SMC-Ultra、3c503) 

优点:简单,比可编程I/O速度快,允许随机访问数据包。在可能的情况下,Linux驱动程序在从网卡复制出接收的IP数据包时计算其校验和,从而比相应的PIO网卡进一步减少了对CPU的占用。 

缺点:使用高端内存空间(对DOS用户来说是个大问题,在Linux下没有问题),依然要占用CPU。 

从属(普通)的直接内存存取(Linux下没有这种情况!) 

优点:在实际数据传递过程中不占用CPU。 

缺点:检查边界条件、分配相邻的缓存和DMA寄存器编程使该方法成为最慢的技术。它还占用了一个珍贵的DMA通道,并要求对齐的低端内存缓存。 

总线控制的直接内存存取(如LANCE、DEC 21040) 

优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占用CPU,可以把缓存串起来,CPU时间很少或不花费在ISA总线上。大多数总线控制的Linux驱动程序现在使用一种“copybreak”方案,较大的数据包直接从网卡放进内核的网络缓存,小的数据包被CPU复制到cache里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缺点:(只适用于ISA总线的网卡)网卡要求低端内存缓存和一个DMA通道。任何总线控制器在与其它强占总线的总线控制器,如某些古老的SCSI适配器,一起工作时都会出问题。有几个设计低劣的主板芯片组在与总线控制器一起使用时也有麻烦。不使用任何类型的DMA设备的一个原因是使用了设计为代替386的486处理器插件:这些处理器在每个DMA周期都必须刷新cache。(这其中包括Cx486DLC、Ti486DLC、Cx486SLC、Ti486SLC,等等。) 




----
小马哥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候里出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