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临时存放>>《金刚经》管窥记

主题:《金刚经》管窥记
发信人: 001(唐僧肉)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38:39), 站内信件
般若论坛
http://cluby.xilubbs.com/

《金刚经》管窥记

《金刚经》在佛门宝典中。称得上是“九阳真经”。是经不通。言论往往无有是处。是经打通。端的是有无穷妙用。一言难尽。小坡目前只是于其中得大海之一滴。感觉其味如同无上甘露。特写此文以汇报遗笑于方家。聊供一嘘。亦希望初学众能于其中得到点滴微薄之帮助。 

回想起来。一切都是上师的慈悲安排。我学佛完全是自学。一切著书之大德。皆吾师也。刚开始学啃佛经时。拿起的就是《金刚经》。原因?不知道。现在想来定是观音上师加被和安排。刚开始读这经之时。摸不着头脑。一点基础没有。如同读阿拉伯语。于是找参考资料。从书店中得一本《白话金刚经》。丽岸(李利安先生?)编著。三秦出版社九二年出版。定价6.20元。约一公分厚。这是一本学者著的书。并没有解得深意。只是他从学术的角度逐句翻译成了白话。还引用大量资料作了详细的注解。这本书我细细咬嚼了三遍。从注解中熟悉了大量的佛教名词。好比背得不少英语的核心词汇。这一点对读别的佛经大有帮助。读这本书。好比是学一篇详细讲解制作奶酪的英文操作规程。单词是每个都认识。语法也渐渐搞明白。但奶酪的味道。不知道!学术式的佛学(比如梁启超脑子里的)。就是如此罢。 

其间在庙宇中请得一盘和尚唱诵《金刚经》的录音磁带。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非常棒。每天静坐就听它(观音静坐)。睡觉催眠用它。上下班时间坐在公交车上用随声听也在听它。就这样反复搞了约一年。开始慢慢地渐渐地体会到佛在里面翻来覆去讲的这个“灭一切相”“无住生心”的道理了。 

学这个道理。我体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是执实。即凡夫知见。误以为一切外境都真实无虚。于是为境所转受无量苦死路一条。 

第二是执虚。学得这“灭一切相”的原理以为就是究竟。于是只知“无住”不知“生心”。认定一切皆假。执“假”为实相。连佛连我连金刚经本身都假(其实一个大我狂我可能正隐隐升起)。到处背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处处指责别人着相不知自己大着顽空相。其实《坛经》里明明记载着六祖是在五祖袈裟下听讲〈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而大悟的。而非墙上作偈之时。六祖这篇“作文”迷倒好多胡言乱语昏人!!! 

第三是两边不执两边执。知中空妙有。处处随相处处不迷。即六祖言“外离相禅。内不乱定。”亦即金刚经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时会有一个大悲心生起。发愿众生普度。这就是无住生心。经里佛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这是生心。“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无住。无住和生心。二即一。一即二。如一硬币之有两面。安可执其一面担板而行!!! 

(注意:神秀师偈在第一。惠能师偈在第二。后面句“内不乱定”在第三。) 

这时于金刚经就知道些滋味了。感觉智慧大开。读《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之类如读幼儿园教材!!!〈古文观止〉一天就可以读完。里面的思想太简单了。象看小学生作文。读〈论语〉〈孟子〉感觉象中学生作文。不知道学者们为何把它供得那么高诚惶诚恐。再拿〈老子〉来读。阿也!!!!!真如哑子吃蜜哑巴夫妻入洞房。欢喜得说不出!!!〈老子〉真是中国纯土产文字中智慧的巅峰!!!!!(〈庄子〉如中专生水平。) 

三十年代曹聚仁喜好研究“比较宗教学”。曾提到他读〈老子〉非常欢喜。说“若论圆通之处。我感觉〈老子〉尚在佛经之上”。这话当然说过了。应该是他读的(或读懂的)佛经不多。比如〈心经〉就非常圆通。只是太深奥作为无修证的学者难以契入而已。你拿〈楞迦〉这种博士班读的经来比。当然感觉〈老子〉更圆通。但可见他读老子也是吃到了蜜味的。 

后来读南怀瑾师讲〈金刚经说什么〉。感觉学知识非常好。但有些茶壶里饺子倒腾不出来的代他着急感觉。 

后来得一梦。这梦我不详细繁琐讲。意思是邪淫绝对不可犯(其实也没犯过。被打预防针呢。现在我在这事上道德水准可是真的高)!!!然后过几天突然心血来潮试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金刚经感悟〉。在这里面动点脑筋将自己学得的佛学知识全捆绑串联进去。并不紧扣经文。是“挂羊头卖象肉”。这下一发而不可收。前后修改了十遍。因为当时的境界所限。想必有些欠妥之处。现在太忙。也没时间去再增删改动了。 

后来读南师〈老子他说〉。感觉很失望。隔靴挠痒感非常明显。这可以用练性乾〈我读南怀瑾〉一书里的解释来说明。南师讲老子只讲了八十一章中的前三十六章。细细修改出版后。就再也不续讲了。后来许多常随众弟子等一再催促。南师也坚决不续讲。因为讲出来怕要贻害无穷!还好他没讲!!要是把老子讲成“权谋大师”才是后人人为的贻害无穷呢! 

再看别的一些学者写的〈老子〉评注。更感觉象太监论男女井蛙说飞行不忍卒读。有说老子是辩证法的。有说老子是朴素唯物论的。有说。。。。乱如群盲争象。 

由此可知。般若宝典。皆如春雨无分别普降。众生如同各不相同的瓶子。雨一入之。即变墨水粪水。。。。多种多样。唯有心极其清静者可得甘霖雨水。 

以后因缘来了。一位朋友“偶然”看见我在电脑屏幕上正读〈老子〉。就随便问“是什么意思?”我就散漫地给他讲了三章。这时突然发现原来可以讲出许多文字来!于是开始写〈道德经选讲〉。大概是因为受〈大癫和尚注心经〉妙文的影响。故坚持“好话不在言多”而写得言辞简练。哪天也许得扩充一下。写完后只改了一遍。修改稿写完那天半夜三点才搞完入睡。忽得一梦。见一妙龄女手拿张练习本上扯下来的纸(上面有字)浮在我睡觉之床的上空。转瞬即逝。方突然大悟:一切荣耀归上师!都是因上师的慈悲加持而悟得!!!! 

对学佛初入手的朋友。我推荐读这个稿子〈道德经选讲〉。因为老子讲得少而集中只五千言。我也捆绑融入了许多佛理进去。所以可从中较快得到基本理论贯通的感觉。佛说经实在是展得太开了。往往一辈子也难得窥见全貌。 

一些朋友问过:那老子等于佛了?我以为还不到。他还有块板担着。他不喜欢度众生。悲心没起来。属于智多而悲少。这种状态以修般若为主的佛家人物里也有。孔子去问道于老子时。碰一大钉子。就是证据。那本是一个发起“大乘道教”的绝好机会。好可惜啊!!!没有一尊佛是缺乏悲心的。没有不度众生不说法的佛。但从〈道德经〉和后来的事迹上看。老子至少大约到达小乘初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见附录。 

后面写的〈论语选讲〉。虽然文字多些。却省力得多。因为论语是红尘众生写的书。有人常说孔子是知“道”故意不讲。这是荒谬而站不住脚的。一句老话:一个人只要你说话。你的智慧境界就骗不了人。所以对混饭的南郭先生之流“沉默是金”。金饭碗的金。这也是因为流行的袁师南师“孔等佛骂宋儒”说太过流行。稍微商榷调校一下。 

三本经里。我下力最多的得益最多的。都是〈金刚经〉。第二是〈老子〉。第三是〈论语〉。 

后来在般若论坛上。时不时见“禅家高手”来点“方便”恶口。真能有效地唬住初学。乃装怒与他们打砸抢。靠的全是这〈金刚经〉剑谱。此时方深刻体会观世音上师之无量大慈悲大般若。 

禅家到五祖之后。皆以〈金刚经〉为宗旨。万变不离。一部〈坛经〉就是〈金刚经〉的展开和发挥。只要这经抓牢。参禅也就容易纲举目张了。离此大参话头。事实证明:死多活少。 

见胡言乱语禅客来。以此金刚剑法应对。游刃有余。 

写此文念头。乃今日在家帮老婆抬煤时突然从心田萌出。这种冲动诗人大概叫“灵感”。我现在理解它成“任务”。它一出现。不写将出来。莫想得安宁。如同呕吐和分娩。势不可挡。乃费力写之改之贴之供养大家。不妥之处。尚望海涵斧正。 

2001。2。11。坡主。敬呈于和尚坡。 

  

  

附录一。 

  

老子境界 

  

摘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佛讲经说法的内容是什么呢?宇宙人生的真相,说明一个真正的事实,那是尽虚空遍法界跟我们是同一体,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觉悟什么?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是他真正觉悟了。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他也不是你,这不是觉悟人的观念;觉悟的人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体,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家,这才是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实在说佛说出来了,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的圣人也曾经说过这个话,老子讲过。老子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没通过讯息,从来没接触过,你看老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不是觉悟的人说不出来,如果这两句话不是老子随便讲的,确确实实是他的境界,那么老子就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最低限度也是法身大士,如果不是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清净法身这两句话怎么说得出来?这两句话跟如来的境界无二无别。如果契入这个境界,就天下太平,一切意见都化为乌有了。 

附录二。 

  

  

二稿改完之后记: 

头昏脑胀!终于做完了第二稿,改动了一些小地方和错别字,增写的内容不多。 

说老实话,这选讲《老子》的念头,在读完南师《老子他说》时就起过,但一直抽不出时间,当然也有心虚的因素在内。 

之后又读了几种其他学者讲的《老子》,更是感觉胡言乱语,不堪忍受。反复读了几遍《老子》原文,感觉以我之读《老子》所得作基础,还是大可开讲的,这种满纸荒唐言的大陆学者教授都敢出书卖,我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开始手谈。 

就智慧境界而言,《老子》乃是中国人所写文章中的一个巅峰,可谓诸经之首。我感觉《庄子》中的见识境界比之还要差一小截,尤其是对“死”这一关键问题的领悟,庄子是有些模糊的,猜测(!不知才猜)死后都很安乐,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某美女听说要出嫁至王家,为之痛哭誓死不嫁,嫁人后生活奢侈,大乐,并自嘲以前未嫁时之蠢哭。庄子借此说明死后也许比生时更安乐得多,所以死是不可怕的,没准还可喜(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还有庄子路遇髑髅时的对话,说死后幸福自在如“南面王”云云。这些见识与西方人的“死后将入天堂享福”相似。所以比诸老子,就明显地差一截了。 

《论语》,则更在庄子之下。光是“不知生,焉之死”这一句就足以说明了。连西方哲学家都知道要死啃这一死亡大问题呢,虽然他们都没啃动。孔子不是没想到,是没成功,子曰“吾尝终日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说得很明白了,摸过,但没摸到门,放弃了。 

李晓先生称《老子》为“中国圣经”,让俺大有知遇之感,真想请他喝二锅头啊! 

既然是中国的《圣经》,却偏偏让许多中国现代学者给曲解得乌七八糟,真让人难受啊。 

虽然很不情愿,但不得不讲到南师,《老子他说》的解法,我是颇腹非的,“爱真理胜过爱老师”嘛,禅家不是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吗,当然我的见远远不敢望南师脚背,但仅就这《老子他说》而言,却斗胆认为南师只解得皮毛。而以南师之雷名,这“南版老子”一出,大行天下,老子就颇含冤报屈了。 

在《我读南怀瑾》中,练性乾先生说,南师讲老子,只讲上半部,下半部一直不肯讲,弟子们多次恳求也不讲,因为怕讲出来要贻害天下。这个说法让我十分错愕。不是练搞错,就是南搞错了,老子成了“权谋高手教练”了!贵阳市郊唯一的道观仙人洞有一石碑,上面这样刻道(有几个字太潦草看不清,请教诸道长亦说不清,故用不得已用X代之): 

老君殿序 

道者。先天地为万物宗。人凝道于身。故其德为玄德。其言为圣言。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X。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世固鲜能知之。人能清静勿为。则忠孝犹然而生。理乐合X而化乎。非权谋术数之谈。贵州平坝县马场曾广财韩华珍二老游东山仙人洞。结缘千古圣境。捐人民币壹拾叁万修老君殿。弘扬道德。振兴中华。功德无量也。 

仙人洞监院 

道历三千五百一十三年仲春敬刻 

  

然也。如果真如“权谋说”所言,则为何偏偏是道家奉老子为祖,而非兵家耶? 

几年前我也读不懂《老子》和佛经,苦修近八年下来,拿起一读,顿觉如饮甘泉,原来佛老所说的是一回事啊!观世音菩萨也早就化现道家兼任了慈航道人的“职称”,其理类此。 

读佛经与读《老子》一样,需要的不单是古文功底,主要是般若智慧。而这般若智慧需经戒定慧修炼而得,非“学而不厌”多读书者能得之,千年来儒家人物就是在这一点上没悟出,真是可惜啊。现代许多“文学家”更是智慧退化得连《红楼梦》《金瓶梅》都读不懂了。文化之衰落,乃至于斯!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乱说。讲《老子》,还是应该由道家文字高手来担当更合适一些,但至今没见过现代的这种人跳出来。而专家学者们说的又显得太过委屈老子,故我才斗胆吹此“道号”。若有哪一天出现一本真正精彩的道家《老子本意》之类的好书,我会立刻欣然将这献丑之作删除掉的。 

有些人爱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这种说法往往是“搅浑水主义”,很是害人。那是因为老子翱游在凡人们所接触不到的智慧高空,才会出现盲者论象的“圆柱主义”“尖刺主义”“大肉片主义”等等紊乱矛盾昏头昏脑的“学术争论”诸盲争象百论齐发。 

我所讲的《老子》,自以为解得真意的含量还是比较大的,至少主干已得,但还远未穷尽其奥。以目前的智慧水准也只能做到此了,再过几年如果修行上有所进步,回头再来重读,可能又会为之面红耳赤自煽耳光。那时又再改之可也。 

2000.7.12.23:12pm初稿于和尚坡。 

2000.7.15.23:15pm二稿于贵阳市。 

  
推荐“金刚经资料包”,下载地址: 

http://202.100.218.137/ffbaodian/j009/work/530index.ht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