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ityconnor(城市角落)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20:14), 站内信件
|
看这部片,完全是因为被剧情所吸引:一个发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故事,老剧院,市民倒着走路的城市,五年连续不断的大雨。这些魔幻的元素,让我以为这是一个现代版的“百年孤独”。它们都同样发生在南美洲这片神秘多雨的大陆,幻想是阴沉的雨天里坚持飞翔的蝴蝶。
一家古老的镜子剧院,因现代超级市场即将崛起,而面临着被拆迁的厄运。戏院曾有过光辉的历史,里面挂满了戏剧家们巨大的头像。然而,无奈岁月无情,到了世纪末戏剧已经成了城市里最冷门的艺术。剧团的导演,一位坚持战斗的老人以及所有热爱这家戏院,热爱这日渐衰落的艺术的人们,都在尽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戏院。仿佛他们要维护的不仅仅是一间年老萧条的剧院,更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理想和信念。
十年前的一部电影里,那座曾经意大利的小镇上带来无数光影甜蜜回忆的天堂电影院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倒下了。十年后的199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魔幻城市里,戏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仍然挣扎在电视等新兴主流媒体的冲击之外,维持着历史赋予的高贵和尊严。剧院的主人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坚守这座最后的堡垒,绝不允许推土机动剧院的一砖一瓦。
故事的最终,艺术家们的激情唤起了人们的支持。推土机被赶走了。剧院里升起了浓浓的云雾,许多的人从雾里走来,他们是准备观看戏剧表演的观众。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观众,还有那氤氲的雾气,为电影带来了唯美的结局。
其实,这是一部注重形式的电影。倒着走路的人和倒行的车辆,下了一千七百多天的大雨,歌剧一般的人物对话,布宜诺斯艾利斯--神秘的南美洲城市,这一切都是Fernando Solanas这位阿根廷导演提供的戏剧布景,让我们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浪潮冲击下看到了世界眼光中的南美洲--沉郁压抑、新旧冲突、种族歧视、面临着全球化的文化冲击。这已经是1998年的电影了。在距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出版已经有三十年了。1967年,世界会因为马尔克斯笔下的马贡多小镇而沸腾,以一种猎奇的眼光注视着南美那片孤独、封闭、落后、愚昧的大陆,然而在世纪末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阿根廷,也依然在重复着相似的故事。那个剧院可以保留下来是让人欣喜和激动人心的结局。但是,我却无法不为戏剧文化的衰落和凋零而感到惆怅。
戏剧诞生于四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电影出现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看着天堂电影院的倒塌,镜子剧院的荒凉,这发生在两间剧院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家剧院。奥斯卡颁奖的场地柯达剧院今年新张,颁奖典礼使这里成为了全球巨星的天堂,也成了全世界大型影剧院最辉煌的所在。但是,随着我们进电影院的冲动已经越来越少,随着现代人的看电影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越来越孤独。谁知道以后,这些大型影剧院的命运会如何?
由始至终,这部电影都维持着蓝灰的色调。虽然雨天让人情绪低落,但其中执着和乐观的人,坚持梦想的人给了我们欢欣和鼓舞。命运是可以被强大的力量所改写的,至少,这部电影依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 爱到天荒地老,也不过是回忆中的浮光掠影.所有的灵魂也是寂寞的孩子.
城市角落:www.mymansun.com
cityconnor.longcity.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