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05:20), 站内信件
|
伽达默尔于2002年3月13日病逝
昨晚,在网易的《哲学殿堂》读了这个帖子:
世界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于2002年3月13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享年102岁。伽达默尔生于1900年,曾在马堡、弗莱堡等大学就读。1922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起先后在马堡、莱比锡、法兰克福、海德堡等大学任教授。1962年任全德哲学学会主席和国际黑格尔联合会主席。他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哲学诠释学的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真理与方法》(1960)、《柏拉图的辩证法、论理学及其他》(1931)、《歌德与哲学》(1947)、《美学与诠释学》(1964)、《黑格尔的辩证法》(1971)、《短论集》(3卷,1966-1971)、《科学时代的理性》(1976)、《诗学》(1977)等。
这个消息让我感慨,伽达默尔的思想是在八十年代中期被介绍到中国的。当年一本在社科学界极具影响力的杂志《哲学译丛》(此刊物在九十年代初停刊),在86年出了一期专刊(我记忆中是第三期,因为这一期杂志前几年借给一位朋友,再不见回头)介绍西方哲学解释学,立刻引起很大反响。这期介词的重要哲学家就是伽氏和他的著作和思想。上面刊出了《真理与方法》第二版序言等重要著述,登了德的哈贝马斯、美国的希赫、法国的保罗利科等一派世界一流的思想家与伽氏关于解释学原理的讨论,极具价值。我记得这是伽氏的思想第一次深度地介绍到中国。当年的我恰好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停留,其醉心不能以语言表之。
Hemeneutik原于《圣经》中对上帝语言的解释。此一门学科的名称中Hermes原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信使赫尔默斯的名字,这位神祗的任务是向人间传达诸神的消息。当年,早期基督教的发展,一个大的任务是如何正确理解《圣经》,那时的《圣经》多指旧约部分,于是逐渐发展了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解经学。又译为诠解学或解释学。这门学科脱离宗教门下,得力于十九世纪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1768-1834 )和狄尔泰(Dilthey,1833-1911)。施氏据《圣经》解释学的理论提出了为了避免误解的普遍解释学原理,而狄氏则在施氏的基础上试图以精神科学方法奠定解释学的理论基础,让解释学成为区别于自然科学方法的精神人文学科中一项普遍的方法论。不过,他们的方法还都是圃于传统的“认识论—方法论”的模式,他们被称为古典式的解释学家。
伽氏是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他的老师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关于“此在与领悟”的思想启发了伽氏的思想(见海氏《存在与时间》,有中译本)。伽氏的《真理与方法》发表于1960年,被称为德国现代哲学史上继胡塞尔《逻辑研究》(1900年)、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927年)之后,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此书的基本思想,伽氏自己概括为:“本书的探究是从对审美意识的批判开始,以便捍卫那种我们通过艺术作品而获得的真理的经验,以反对那种被科学的真理概念弄得很狭窄的美学理论。但是,我们的探究并不一直停留在对艺术真理的辩护上,而是试图从这个出发点开始去发展一种与我们整个诠释学经验相适应的认识和真理概念。”(见该书《导言》)那么这种真理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呢?学者认为就是“前科学的真理”(vor-wissenschaftlis),或者说前苏格拉底的真理(vor-sokratik),这种真理在巴门尼德的学说中。巴门尼德第一次说出了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同时他最早区分了一和多。伽氏的真理观并不是发展一套新的认识真理的途径,而是使一种关于真理的本原性的、前科学的经验体味为人所认知,这种真理体验已经被技术化的生活世界和格式化的人文科学所遮蔽很久了。科学的真理观是寻求客观的、准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伽氏认为这种真理观获得的不会是真理。真理只存在于效果历史之中,是“效果历史中的真理”。真理是在历史中不断被追问、不断被反思、但又永远不会在完全透明的状态下单独向所有人运行,我们需要一种“效果历史的意识”。这种意识承认自己是在历史中的结果,而不是在某种历史阶段就停留了,表达绝对准确了的固定产物。真理不是“物”,不是“定理”。人的认识活动永远在这样的“历史”中,这种“效果历史”以其说是意识,不如说是存在,就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存在状况和根基。“因为按照伽达默尔的观点,我们不可能使一个孤立的现代视域与一个封闭的过去视域相脱离,所以理解宁可被描述为一种现在与过去的视域融合。这样,每一个文本就不只是某个作者的意图和思想的表达,或某种一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表现,文本的意义整体而是表现一种世界,而这种世界说出了在者得以被问和文本得以回答的空间。因此,我们不必期待一种科学主义或历史主义的逻辑作为精神科学的逻辑,适合精神科学理解的逻辑乃是一种问答逻辑”(引自洪汉鼎著《理解的真理:解读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我的理解是,伽氏要表达的是问答的逻辑比科学的逻辑更接近真理。科学的逻辑只是这种问答逻辑之一种近代形态,它本质上没有资格把自己看成是最真理化的形式,而以“方法论”之名封为王。人类的此在世界性(包括对他起作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世界、个人世界等等)本质是对话式的,人类试图在对话中理解这一切,在其中安身立命。这里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谁说了算,所以人类历史到底是排斥独裁与镇压,向往自由的。科学与宗教,在不同的时期都当过封闭人思想的不光彩的角色,尽管科学自身没有意识到。伽氏对此有敏锐的判断,他说:
“科学导源于对存在的一种理解,它迫使科学从自由方面放弃要求所有位置而不无视自己之外未被占据的任何位置。这严格地说是海德格尔的思想所提出的本体论见解的要点。但这意味着今日被独断地滥用的并非是形而上学,而是科学。”(见氏著〈科学时代的理性〉,第八章)
因为,科学在人类生活中的舆论影响力迅速地提升,它被太多人滥用作精神价值认知的最大途径了。但是,科学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是不得其位的,因为它对人类不作价值判断,它没有这个责任,而这种滥用的科学价值观迅速覆盖人类精神世界的举动却是某些价值遭到破坏甚至毁灭的表现。那些价值被灌以“传统”之名,成了“科学”主导下的世界精神中的随从。需要的时候,说要发扬,不需要的时候,它无法与科学争辩,因为它是“传统”的,不是“新形势”下的。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成为人类世界中独一无二的“天之骄子”。当人们在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同时,是不是意识到科学在扮演着某种与迷信很接近的角色?
与海德格尔一样,伽达默尔对科学这种“专横”很反感,并且以一个智者的大无畏作出了深刻的反省和警告:人类将与科学一同堕落!因为真理在他们的内心变质为仅仅是可验证型的,尽管验证的手段各有不同,但是本质就是所有人感受到的就是“真理”,而且感受到的程度没有“质的差别”的才算是。在此,人类放逐了科学之前的真理经验。启蒙运动实质是某种意义上的“造神运动”,这个新的“神”是人自己。而科学是他们的“巴别之塔”,他们的内心信念就是这种科学化了的真理观。伽氏很感叹地说,看来哲学的命运不得不走向私人化了,哲学怎样与科学抗衡呢。尽管他认为即使是如此,哲学仍要坚持自己的任务。但是这种悲观在他的晚年很沉重。
伽氏的《真理与方法》发表之后,在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研究等领域造成了很广泛的影响。例如在美学艺术学研上,接受美学就是直接在伽氏的思想“催化”下产生。
与他的老师海德格尔一样,伽氏对西方哲学史有极深湛的研究,特别对柏拉图、康德和黑格尔的研究,是公认的本世纪的权威学者之一。这对于他的思想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就是在对前辈们的思想的解读、批判的基础上展开的。
伽氏是哲学史上少有的长寿智者,直到九十年初,仍有学术活动和论文发表。
伽氏的不少著作近十几年来,已经有中译本。据我收集到的有:
1、《真理与方法》,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按:此译本只译了该书的前半部分)
2、《真理与方法》,上下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按:此译本在1992年曾单独出了上卷)
3、《科学时代的理性》,薜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4、《哲学解释学》,夏镇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
5、《伽达默尔论柏拉图》,余纪元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
6、《伽达默尔论黑格尔》,张志伟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
7、《赞美理论:伽达默尔选集》,夏镇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8、《伽达默尔集》,严平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中文的研究伽氏思想的著作,我掌握的如下:
1、《批评的循环》,(美)大卫.霍埃著,兰金仁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2、《理解的真理:解读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哲学述评》,严平著,东方出版社,1998年。
4、《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选》,王岳川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解释学作为一个重要人文哲学流派的经典著作汇编,中文版有:
《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洪汉鼎主编,东方出版社,2001年。
伽氏的思想作为现代哲学美学的一套理论而写入大学教材的,现在已经不少了,我印象中如:
1、《西方现代哲学》(第二版,此书第一版是1980年,没有解释学一章),刘放桐,人民出版社,1990年
2、《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张首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西方哲学十大名著导读》,杨寿堪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此为该校哲学专业研究生教材)
以上是我多年收集和阅读过的一些伽氏著作和思想的简况,我想已经包含了大部分中文版的材料了。伽氏的思想非常深湛广博,对历史和思想史的把握尤其有功力。一代大师逝世,“后现代主义”之前成名的世界一流的重要思想家恐怕没有多少个了。哈贝马斯也许是一个,他成名于六十年初,比伽氏年少许多。
无论站地哪个角度,我都为这位杰出思想家的去世感到悲痛。向他致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