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xhu(新月战士)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45:56), 站内信件
|
圣战
伊斯兰教真的是以武力传教的吗? 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真的是「一手执古兰,一手持刀剑」的吗?穆斯林是经过世俗的权势与掠夺过程之后的帝国主义者吗?有些世人对于此等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些世人的看法是否定的,而还有一些世人则分别表现出不了解、不清楚、乃至不愿作答的反应。然而, 古兰经究竟代表什么?穆罕默德圣人就这方面显现启示的经过程又是如何呢?对于每一个敬重真理与人性尊严,俾求有所发现,并愿将自己的发现与人分享的诚实而正直的人来说,探讨这些问题的真象是确有其必要的。
古兰经上载有明文, 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有不公平、压迫、凶残的野心、以及专制的暴政,则不管我们是否想要战争, 战争乃是为求生存之所必需,是生活中的一项事实。这话听来也许怪异。 但是实际上,自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 这个世界上就一直有着从地区性的、全国性的、到全球性的战争,难道不是事实么?同时,战胜的一方往往对那战败的对方提出种种予取予求的条件,不也是事实么?即使到了今天, 在世界上许多情势不稳的地方,人们仍还始终在恐惧和紧张气氛的笼罩下度日,安拉不能俯察人类生活中的这些事实吗?或者,难道古兰天经不能以一种实际而有效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吗?当然不,于是, 这就是伊斯兰教之所以认为为了自卫、为了讨回公道、为了自由与和平而进行战争乃是合法而且正义之举的原因所在。古兰经上说:
「战争已责成你们了, 而你们却厌恶它。 可是, 也许你们厌恶一件事, 而那件事于你们有益;也许你们喜爱一件事, 而那件事于你们有害。 安拉知道, 你们不知道。」(2章216节)
「假使不是安拉使一部份抵御另一部份, 地面定成为一片混乱状态;然而安拉是有恩于众世界的。」(2章251节)「设非安拉教世人的一部份抵御另一部份, 则修道所、耶稣教堂、犹太教堂、及有人时常在那里纪念安拉之名的清真寺, 都必已被捣毁了。」 (22章40节)
虽然在方法步骤上是崇尚现实的, 可是伊斯兰教却绝不容许它本身的一方或其它任何一方的侵略行为,它亦不赞同带有侵略意味的战争甚或发起侵略战争的动机。身为穆斯林者都奉了安拉之命, 不得先对旁人产生敌意,亦不得进行侵略、亦不得侵害旁人的权利。 除了在前一章中所提到过的之外,尚有若干古兰经文的章节颇具引述之价值。兹先举一例, 安拉说:
「谁与你们战争, 你们就在安拉的道上对他们战争, 但不要过当, 安拉不爱过当的人。你们在无论那里遇到他们, 就杀死他们, 并要从他们逐出你们的地方, 逐出他们去。 压迫甚于格杀。 不可在圣殿内打斗,他们如不与你们战争,你们就不要对他们战争; 如果他们和你们战争,你们就杀死他们, 这是不幸者的报应。 但假使他们停止, 安拉是多恕的, 特慈的。 对他们战争, 当至压迫消灭为止, 宗教是因为安拉; 但如他们停止, 就没有仇视的必要。」(2章190-193节)
战争不是伊斯兰教的目标
战争并不是伊斯兰教的一项目标, 它亦不是穆斯林弟兄们正常的行为方式。它只是一种最终的手段, 只有在其它一切办法均告失败之后的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它。这是战争在伊斯兰教义中的真正情况。 伊斯兰教乃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因为「伊斯兰」一词的阿文原意就是「和平」;安拉的众多尊名中有一个就是「和平」;穆斯林弟兄和众天仙们日常的问候语就是和平;所谓的「天园、天堂」就是和平之家;而「穆斯林」一词若作形容词用时,即有「和平的」之意。「和平」事实上就是伊斯兰教的本质、意义、标志和目的。世界上的每个人, 不论其在宗教上、地理上、或种族上的考量因素, 只要不对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弟兄怀有侵略之意,他就有资格享受到伊斯兰教的和平以及爱好和平的穆斯林弟兄们的善待。假使非穆斯林们都以和平的态度对待穆斯林, 甚或对伊斯兰教仅以漠然的态度相待,那就不可能会有对他们宣战的借口和理由。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伊斯兰教以所谓的宗教战争加诸非穆斯林之身的那种事,因为假使伊斯兰教不是出自深切而坚决的信仰,则它就不会见容于安拉, 而且它也无法对它的信徒们有所帮助。假使说,有任何一种宗教或律法制度是在保证和平的宗教自由并且禁止宗教中有强迫时,它就是伊斯兰, 而且必为伊斯兰无疑。对于此点,古兰有云:
「宗教无强迫,正道与迷路确已分明。 不信魔鬼而信安拉的人, 确已抓住坚固不破的把柄。 安拉是听得见的,深知的。」(2章256节)
即令是在宣扬伊斯兰教的时候, 一位穆斯林非但禁止使用武力,而且还奉命要使用最和平的方法。安拉对穆圣说:
「你当用智能与善劝, 导至主的道路;你当用最好的态度与他们辩论。 因为你的主确是至知那些错过衪的道路的人, 他是至知一般得正道的。」(16章125节)
「你们不要与有经的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争辩, 除非以至好的态度, 他们之中举动不义的人在外。 你们说:「我们信降给我们的, 和降给你们的;我们的主和你们的主是一个;我们都是顺从衪、崇拜衪的。」(29章46节)
好, 既然说伊斯兰教就是旨在求和平,既然说穆斯林弟兄们是在为和平而奉献, 而且既然说古兰经是赞成和平主张和平的,那为什么穆罕默德当年会发动战争、指挥作战呢?为什么古兰经上要说「杀死他们」和「跟他们作战」这样的话呢?若要探讨这个看来似属矛盾的问题,我们不免要提及当年穆斯林与异教徒之间战事发生以前及发生之当时的一些史实。
穆圣时期战事发生的史实
一天,当穆圣接获安拉交付给他的任务之后,他立刻召集了一场群众大会, 告诉会众他所接到的启示,请他们放弃拜偶像, 并归信唯一的真主安拉。然而他这第一次和平而且合理的恳求非但遭遇到众人的抗拒,而且还惹起一阵讥讽与嘲笑。 他试图继续向他的族人提出安拉的召唤,可是仍未得到什么效果。 由于他无法自由自在地公开宣传伊斯兰教,因此有好长一段岁月, 他都是只有藉私下讲述教义的途径去拯救那极少数跟随他的人并减轻他们的艰难困苦。后来, 当安拉颁降旨谕要他公开宣讲教义时,他所遭到的迫害与折磨即告加剧, 使得跟随他的穆斯林弟兄们全都遭受残酷的迫害。然而, 迫害愈加剧,穆斯林教胞的人数竟愈增多。 异教徒们企图以各种压迫与诱惑的手段去制止安拉的召唤;可是他们做得愈多,穆圣和穆斯林弟兄们的立场就愈坚定。当那些异教徒们以威胁、压迫、没收财产、与嘲笑讥讽等手段企图动摇归信者之信心的阴谋失败后,他们就组成一条联合抵制的阵线, 对穆斯林发动一场凶残的排斥性战争。有好几年, 这些穆斯林被迫一直困居在一个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因而竟无法与住在麦加城里的族人之间交易、买卖、通婚、接触,当然也无法对他们宣讲教义。 即使如此,亦未能动摇这些穆斯林的信仰。这种抵制的做法一直持续到那些异教徒们自己感觉到疲乏,因而不得不取消为止。
残酷的联合抵制行动的停止, 并不表示异教徒那方面有和平或希望就此平息之意。相反的, 压制与迫害的行动仍继续快速地加剧,然而对穆斯林而言, 这所有的行动全属徒然之举。最后, 异教徒们乃召开一项秘密的高阶层会议,共同研商消灭伊斯兰教并且彻底铲除掉穆罕默德的下一步做法。做出的一项由全体一致通过的决议是, 每个部落选派一名彪形壮汉,去将穆罕默德在睡眠中杀死。 由于穆圣的使命至此尚未完成;于是安拉乃命他离开他可爱的故乡麦加,迁到麦地那, 重新将他带去的穆斯林,跟那些比他们先逃抵麦地那的教胞们结合起来(参见古兰:8章30节;9章40节)。这件史实就是著名的「大迁徙、大奔逃」(HIJRAH)事件,伊斯兰教的历史纪元即自此开始, 而穆斯林所使用的日历(回历)亦是从这一年算起的。
这些穆斯林在逃离麦加之时, 由于各种情势所迫,遂使他们不得不拋下他们所有的一切财货、产业,甚至家属亲人。 当他们在麦地那一经安顿下来之后,穆圣便立即恢复了他和平的宣讲教义与善言对人推介伊斯兰教的活动。当地的有些民众对于安拉的召唤都反应甚佳, 并且很快地就成为穆斯林社会中的健全成员。其它的民众则并未接受伊斯兰,而仍还继续坚守他们祖传的信仰。由于穆圣是在献身于庄严的和平与改革, 因此他乃与当地的非穆斯林之间缔结了许多条约,以确保他们的自由与安全, 并且也是头一次在他们的心中建立起一种社会民族的意识,以取代原有那种只知忠于部落的狭隘观念。
正当穆圣全心致力于此等改革, 试图在麦地那建立起一个穆斯林社区,并为能使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共同生活在其间的一个稳定和平的社会奠定基础之时,在麦加的敌人仍在扰嚷不宁之中。 他们对穆斯林的憎恨之情有如烈火般地炽燃,而他们坚持要消灭伊斯兰教的决心更是日复一日地加强。他们时而检讨自己的战术, 同时每当完成一项新的计划,他们就想立即付诸实施。 他们决定同时从内部以及从外围给穆斯林制造纷扰。他们对麦地那展开一连串的烧杀肆掠, 然后将他们所劫掠到的财货带返麦加。住在麦地那的非穆斯林们, 对于伊斯兰教的普得人心和穆斯林之间兄弟情谊的独特精神,日感羡嫉不已,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从未体验过而又很想体验一番的新鲜事儿。于是,在麦加的那些敌人即赶紧要来利用此一情势,并激起穆斯林弟兄们内部的纷扰。 麦地那的这些心怀嫉妒的非穆斯林,对于来自麦加的远征者的煽动教唆, 很快地就有所反应;于是在整个麦地那形成一片严重纷扰的景象。
这时, 穆斯林弟兄们即不断地受到来自麦地那的暴民和来自麦加的强敌内外交加的威胁。他们已被逼迫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们的家庭都被迫拆散。他们的财产悉遭没收。 他们的鲜血不停地在淌。他们被迫分成三批迁离自己可爱的家园:两批前往阿比西尼亚(ABYSSINIA),即今之衣索匹亚(ETHIOPIA),一批则往麦地那。 他们忍耐了长达十三年之久。来自麦加之敌人不断翻新的战术, 使得这些穆斯林弟兄们除了等待一场血惺的大屠杀而惨遭毁灭之外,就只有奋起抵抗一途。
这真是一件似是而非的矛盾事。 伊斯兰教曾经保证他们获得尊严和力量,自由与安全, 并且要使他们与那至高的真神安拉联系起来,以获得幸福与帮助。而事实上, 他们在此地竟处于无助、焦虑、担忧和恐惧之中。伊斯兰教曾托付他们去建立和平秩序, 去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去支持那受压迫的, 解放那被奴役的,以及去证明安拉对衪的仆人们是多么的可供依靠和多么的赐予帮助。可是以现在的情况, 他们自己都身处于被压迫、被欺侮的惨境,和无援无助的困境之中, 又如何地能做到这些托付之事呢?
最使他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古兰天经上对于此事竟始终缄默,对于他们该如何去做更是毫无指示。 然而他们的这种困惑并未持续太久,安拉终于颁降了一项启示来帮助他们解除困境渡过难关,而这项启示亦可作为任何遭遇类似情况的人们解决问题之用。下面就是古兰经上这段安拉的启示:
遭逢战争的人们, 因受迫害而得利(抵御的)准许了
「安拉必保卫归信的人, 安拉实不喜爱不忠负恩的。 遭逢战争的人们, 因受迫害而得利(抵御的)准许了。 安拉确能相助他们。 那些人, 只因声称「我们的主是安拉」而无端地被人逐出家宅。 设非安拉教世人的一部份抵御另一部份, 则修道所、耶稣教堂、犹太教堂, 及有人时常在那里纪念安拉之名的清真寺, 必被捣毁了。 安拉必助那助衪的人。 安拉实是大力的, 大能的。 那般人, 我(安拉)若把他们建立在大地上, 他们就守拜功, 散天课, 命人行善, 阻人作恶。 诸事的结果属于安拉。」(22章38-41节)
有了来自安拉的这项允诺之后, 就不再有迫害与压制加诸穆斯林之身了。他们开始了抵抗的行动以求恢复安宁的秩序、重获和平与自由、跟家人再行团聚并讨回那失去的财物。于是,他们即与那存心恶毒而不容穆斯林享有和平自由的异教徒之间展开了一连串大小的战役。不过, 在这些战斗进行当中,穆斯林的一方从未有过任何侵略的行动, 亦未摧毁过任何的家庭、农作物、和给养,更未滥杀过任何无战斗能力的老弱妇孺。 穆斯林弟兄们始终遵奉着这些戒律,并且一直未尝踰越安拉所定的限制。 这是一段以往从未有过,而且自那以后直到如今亦未再有过的经验。 正就是当时的那种环境才迫使穆斯林弟兄们不得不战,同时, 也正是凭恃着安拉的这些规定和指示才使他们最后终于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武力不能征服人心
有关述及所谓「残忍无情的穆斯林」的说法和文字记载实在甚多,说他们崛起自黑暗阿拉伯的干旱酷热沙漠中, 去攻占罗马与波斯帝国的属领地,甚至冒险围攻欧洲的边墙。 有许多人表示,那些穆斯林乃是由一种对宗教的狂热而引起了他们要以武力去传布伊斯兰教的动机。然而, 有不少人却认为这种想法是天真而可笑的,因为伊斯兰教, 就其本质而言,是不能有强迫的; 而且,就算是如有些人所推测者, 它曾被强行加之于那些被征服的民众身上,那也不可能会维持久长, 而且那些非穆斯林亦早已在被征服地区中消灭殆尽了。可是历史的记载却为我们指出了事实的真相, 史册上说,不论伊斯兰教到达何处──除了西班牙, 那是由于某些其它的原因之外──它都能继续存在下去; 同时, 不论穆斯林「远征者」走到那里, 他们都能与当地的非穆斯林和睦共处。 此外, 他们还说, 一个人实在无法把一种像伊斯兰这样的宗教强加于任何人身上, 而且还发现他竟能跟那些已正式转而归信伊斯兰的穆斯林那样地虔诚于这一信仰。 要想从那被打败的民众当中发展出这么好的穆斯林, 袛凭强迫的手段是不够的;而且要想使他们坚守并珍爱这个「用武力的」宗教, 岂止是用压制可以办到的。
另外, 还有一些喜以知识分子或开明的评论家与权威自命的人士, 表现出另一种思想的趋势。 他们对于所谓伊斯兰教以武力传教的那种天真而可笑的想法不表满意。 他们把伊斯兰教的扩张,归因于那些在干旱燥热的阿拉伯沙漠中感到窒息难熬的穆斯林,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所致 , 仅属经济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动机。 那些战争和冒险行动都不是为着宗教或精神方面的理由, 而只是迫于贫穷匮乏所造成的结果。 这项说法或许显示, 当时的阿拉伯人尚未到达那么高水平的牺牲与奉献的情操,或者, 在当穆圣逝世之后,他的遗族以及遗族的遗族们全都失去了对宗教的兴趣, 而只以谋得近利为满足。 这同时也可能在显示, 伊斯兰本身还没有在那些阿拉伯的穆斯林战士当中激起狂热的能力。 像这样的显示可说是具有多重意涵的, 而持此想法的那些「知识分子们」究竟希望别人接受其中的那一种, 他们自己也未能确定。
此外, 还有一些人甚至把那些穆斯林所进行的战争, 归因于阿拉伯人酷嗜劫掠抢夺的强烈欲望。 除了性好杀戮与贪念抢掠之外, 他们无法从穆斯林身上看出其它的任何动机或是觉察出任何的正当理由。 他们拒绝去了解伊斯兰教的任何优点美质, 并且拒绝以任何高尚的动机去跟穆斯林结交。
此等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辩着实十分认真, 而且有时还以学术讨论的恣态出现。 就算是这样吧;而事实上, 这许多评论者当中, 郄没有一个人真正有心想彻底了解这整个问题的真象, 并以诚实的态度把实情表达出来。 他们当中没有人具有对这整个问题应有的洞察以及出探索其真确内涵的道德勇气。假使有一天, 当他们发现自己已误导和误教了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时, 他们心头的负担将是多么地沉重啊!而且, 当他们有朝一日了解到他们的行为已严重地亵渎了真理、冒犯了穆斯林、并且触伤了他们自己的追随者时, 他们将负上沉重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