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潮汕概况〗
>>潮汕地貌>>潮汕地区地质

主题:潮汕地区地质
发信人: windows____98(清風·朙月)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5-31 13:54:32), 站内信件


  潮汕地区中三世叠前地质时期属华占陆隆起区,处於剥蚀阶段,中三叠印支运动结束了占陆隆起发展历史,并开创板块运动新局面,为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晚三叠世在大陆前缘凹由於海侵作用,沉积成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早侏罗继晚三叠世沉积成浅海相碎屑岩中侏罗世地壳上升为陆地环境,以剥蚀为主;晚侏罗世随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进一步加剧,在断陷盆地以火山强烈喷发为主,形成上侏罗统火山岩碎屑岩,早白垩世板块俯冲速度减慢,陆地遭受剥蚀,在内陆盆地沉积红色火山碎屑岩。第三纪地壳上升经受剥蚀。第四纪表现为间隙式上升,经风化剥蚀与沉积作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景观。有关矿产主要有下侏罗统煤和第四系的各种类型砂矿。         
  上三叠统艮口群:零星出露於揭西县灰寨,惠来县葵潭,潮安县凤塘、饶平县的樟溪镇锡坑等地。呈明显角度不整合覆于下伏地层之上,以海陆交互相的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沉积为主,厚约2900米,距今的2亿年。                 
  下侏罗统金鸡组:断陷盆地沉积以浅海为主碎屑岩建造,与上三叠统整合接触。按岩性、沉积韵律和化石群,划分为下、中、上亚组。 ①下亚组,分布广,主要出露在潮安县北部至饶平县一带,惠来县西部和揭西县灰寨等地。为厚层状粉砂、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52~1418米,距今年龄的1.9亿年。②中亚组,仅见于惠来县石榴潭水库。为薄层~叶片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丰富动植物化石。 ③上亚组,本区无出露。        
  中侏罗统漳平群:在惠来县石榴潭水库一带零星出露。为内陆河湖相的酸性火山碎屑岩~红色砂页岩沉积建造,与下伏金鸡组整合接触。              
  上侏罗统高基坪群:属粤东沿海火山岩带的一部分,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呈喷发不整合於下伏地层之上,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①下段:本区无出露。 ②上段:广泛出露於潮安县、湘桥区和饶平县北部以及惠来县,普宁市一带,岩性复杂,主要由熔岩,火山碎屑岩互层,夹砂、页岩,含动植物化石,厚 3824米以上,年龄的1.5亿年。                                    
  白垩系下统官草湖群:出露在揭西县官草湖~龙颈水库一带。以火山碎屑物为上的红色火山湖泊相的碎屑岩建造,厚385米以上,与下伏高基坪群不整合接触,年龄的1.2亿年。                                   
  第四系:主要分布於韩江、榕江、练江、黄冈河、龙江的中,下游及沿海一带,其中韩江三角洲和榕江三角洲组成潮汕平原主体。形成时代较新,始于晚更新世,年龄10.5~1.2万年;大面积出露为全新世,年龄1.2万年至现代。主要山河流冲积、洪积,坡积砂砾。砂质粘土,三角洲沉积粘土,粉砂质粘上,泻湖相沉积砂质粘上、淤泥和海相沉积海积平原粘土、淤泥、砂质粘土,海成砂洲中细砂,海相贝壳堤(海滩岩)等组成。韩江三角洲潮安彩塘的沉积厚度最大,达168.4米。               
  岩浆岩  由岩浆喷发与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潮汕地区晚侏罗世以前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及地壳的升降运动(燕山运动第一,二幕);晚侏罗世随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加剧,发生燕山运动第三幕(主幕),原有深大断裂活动显著加强,使上地幔或下地壳部分物质熔融,形成原始岩浆,通过活动著的深大断裂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侵入形成侵入岩;并经历第四幕,至晚白垩世第五幕岩浆沿裂谷喷溢、侵入以後,燕山运动宣告结束。喜马拉雅期在内陆裂谷有玄武岩浆的喷溢。与之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稀土、高岭土和石材等。       
  晚侏罗世火山岩:燕山晚期第二、四喷发亚旋回产物,形成高基坪群火山岩,由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组成,厚度巨大,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形成了高山峻岭。早白垩世火山岩:燕山运动第五幕火山活动的产物,形成官草湖群火山碎屑岩建造,同时在盆地内见多个火山管道及其溢流物。                  
  新生代火山岩:喜马拉雅期橄榄玄武岩、玄武质角砾岩筒于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出露,见于潮安县凤凰山。升平区鸡笼山,普宁市麒麟等地。鸡笼山橄榄玄武岩筒全岩K~Ar同位素年龄值为900万年,时代为晚第三纪,具侵入~喷发双重特点,物质来源于上地 幔玄武岩浆。                         
  燕山第三期侵入岩:出露最广,主要见于饶平县至潮安县北部,揭西县、普宁市、惠来县、潮阳市等地。由灰白色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巨的复式岩体,呈岩基
产出,侵入的最新地层为晚侏罗世火山岩。依岩性特征,岩体可分解成粗粒斑状、中粒斑状,中粒。细粒斑状。细粒黑云母花岗岩,部分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先期有“先驱岩”闪长岩侵入,最後有花岗斑岩小岩株产出;岩石富含暗色闪长质色体。大桑浦山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Rb~Sr等时浅年龄值为1.55±0.16亿年;锶同位素初始值Sr/Sr为0.704。成因类型属同熔型。
  燕山第四期侵入岩:出露较广,主要见于揭东县的白塔镇的馒头山、普宁市高埔、惠来县惠城,升平区舵西。饶平县樟溪镇的杨梅坑等地。主要由灰白色二长花岗岩。肉红色花岗岩组成形态较完整的复式岩鹃,多呈岩基
   

   ①河源深断裂带      ⑥潮州一饶平深断裂带
   ②莲花山深断裂带     ⑦海丰一惠来深断裂带
   ③潮州一普宁深断裂带   ⑧紫金一博罗深大断裂
   ④汕头一惠来深断裂带   ⑨饶平一大埔大断裂
   ⑤南澳深断裂带      ⑩揭西一惠来大断裂
          粤柬深大断裂带图
 
、岩株产出,侵入燕山第二期和晚侏罗世火山岩。侵入先後顺序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粒度变化从早至晚由粗至细,最後有花岗斑岩小岩侏和岩脉侵入;岩石富含暗色闪长质色体,但不及第三期。K~Ar年龄值1.00~1.37亿年,成因类型属同熔型。
  燕山第五期侵入岩:由晶洞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组成,侵入燕山以前的岩体中,晶洞花岗岩出露在汕头市区人桑浦山的铸钱洞至潮阳市海门,呈南北长大于36公里,东西宽的0.6~3公里的岩脉、岩枝产出。由主侵入期中粒晶洞花岗岩和补充期细粒晶洞花岗岩组成,绛红色,具独特的晶洞构造,不含暗色闪长质色体,含标型副矿物变种锆石。Rb~Sr等时年龄值为1.04±0.03亿年;锶同位素初始疽Sr/Sr为0.7007±0.001。成因类型属幔源分异型。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出露在南澳岛,惠来县靖海等地,呈岩脉、小岩株产出,侵入燕山第四期以前岩体中。岩石灰白色,不含暗色闪长质色体,微量元素钨浓集较明显。K~Ar年龄值1.01亿年。成因类型属重熔型。      
  喜马拉雅期侵入岩:出露在惠来县的仙庵镇望前、潮阳市雷岭镇、饶平县汤溪水库等地,呈小岩侏产出。以灰黑色辉长岩为主,分异作用较强,相带较发育,表现出内部偏基性、外部偏酸性的化学结构形式。成因类型属幔源分异型。           
  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象,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潮汕地区自加里东运动以来经历多期次强裂构造活动,形成褶皱,断陷盆地及深大断裂,组成构造骨架,并控制岩浆喷发、侵入与沉积作用。                  
  新丰~军埠~大南山复式褶皱:位於饶平~普宁~带,呈北东~北北束向断续延伸,由新丰向斜、尖石顶向斜,军埠向斜、大南山向斜等近10条短轴褶皱组成,单个褶皱长10~35公里,最长达40公里。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侏罗纪。          
  潮安~饶平东西向褶皱:由开阔式不对称背斜和向斜组成,如赤凤向斜、平林背斜、田东河向斜和洋饶岭背斜等,单个长10~20公里,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侏罗纪。 
  揭西官草湖断陷盆地:夹持於莲花山深断带东、西断裂束之间,北北东向延伸,面积近300平方公里。由下白垩纪官草湖群组成倾角平缓的简单向斜构造。       
  莲花山深断裂带:是广东主要断裂之一,具多旋回活动。可分东、西两断裂柬,东断裂束从本区的揭西县穿过,走向40~50度,倾向南东,倾角40~70度。断裂带动热堂质十分发育;中生代以来,尤其是中侏罗世以来,中酸性岩浆发生了多次裂隙式多中心的间歇性喷发,接著是岩浆的侵入,构成完整的喷发~侵入旋回,是重要的环太平洋内生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受断裂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双重控制,构成了揭西~潮安锡、钨成矿密集区。该断裂带属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有过多次活动,控制断陷盆地与海进海退及沉积作用,控制岩浆的喷溢和侵入活动,第四纪以来,断裂带活动主要表现在断层崖、三角面、温泉成带分布等。                     
  潮安~饶平深断裂带: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及燕山期侵入体,火山岩盆地和隆起组成,属印支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                
  海丰~惠来深断裂带:属高要~惠来深断裂带东段,由东西走向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组成,控制燕山期岩浆的多次喷溢和侵入,属印支运动以来深断裂带。     
  南澳深断裂带:为福建长乐~南澳深断裂带的一部分,呈45~60度方向延伸,南西延入惠来县站海,由大致平行的冲断裂,变质带及重熔型岩浆的侵入,属燕山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晚近时朗活动强度大(1918年南澳大地震),是广东有可能重新发生地震的危险区段。                                
  汕头~惠来深断裂带:发育于饶平、汕头、惠来一带,呈45~50度方向延伸,断裂形迹断续出露,具压性兼扭性,惠来至碣石一带的海岸线滨海第四系沉积与断裂带走向平行,对海岸地貌有控制作用。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属燕山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直至现代活动仍未停息。                          
  潮安~普宁深断裂带:见于饶平、潮安,普宁一带,总体呈45~50度方向延伸,岩石碎、硅化、片理化等及新生代中基性岩筒的产出,断裂所经地段褶皱平行产出。属燕山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活动迄未停息。                    
  饶平~大埔大断裂:分布于饶平一带,北西延至大埔、蕉岭以及赣、闽两省,由一系列北西向构造、断裂组成,穿行於晚三叠世~白垩世地层中,并有燕山期岩浆岩的追踪叠置。燕山运动以来活动强烈。                       向断裂组成,穿行于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并控制燕山期花岗岩、火山岩的发育,复又切割它们,燕山运动以来活动强烈。                       
  与其平行的韩江断裂、澄海~古巷断裂、玉窑~下蓬断裂,桑浦山断裂,榕江断裂等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汕头~惠来,潮安~普宁)断裂交切,导致断块外降,形成韩江,榕江三角洲沉积。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