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四十岁的流年——《男人四十》

主题:四十岁的流年——《男人四十》
发信人: netsnakes(懒惰的老狐狸)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57:28), 站内信件
   许鞍华于多年前,拍出一部<女人四十>,一时惊艳,各大影均有斩获。如今她又拍了这部看似续集的四十电影,加上媒体的炒作,颇让人怀疑这是不是部续貂之作。 
   在一种疑惑的态度中我看完了此片。可能不及《女人四十》细腻,但也绝不是潦草之作。可能在挖掘的深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耀国是一名年近中年的国文老师,学生毫无兴趣,校方不重视,他也是百炼成刚,应付了事,老同学一个个都己是功成名就,意气飞扬。小儿子叛逆得很,根本不把老爸放在眼里,而温顺的大儿子身上则有一个秘密让他寝室难安,幸好,他还有个贤慧的妻子,可是一天,他的妻子陈文靖告诉他,盛老师回来了,己得了绝症,她想陪他最后一程。 
   林耀国不禁陷入了痛苦,因为他的大儿子,其实是盛老师和妻子的骨肉,陈文靖则是他中学时暗恋己久的同学,为了这个孩子,陈才和许结的婚。 
   生活、事业、爱情一切都似乎变了颜色向他袭来,他陷入了迷茫,他的学生胡彩蓝早己暗恋他多时,并在这时,豪无顾忌的向他表白…… 
   这部片子并没有按照某些恶俗的方向发展,例如,象冯小刚导演的《一声叹息》整个三角恋弄得一家神神叨叨、鸡飞狗跳,或是如《廊桥遗梦》中国版,来一段老牛吃嫩草,最后泪眼作别。 
   许鞍华把目光集中到了时代、价值的转变给主人公心理带来的变化,而置身其中的人物又是怎样徘徊、挣扎,获得自身的救赎。许导演也并没有很多女性导演的臭毛病或是特点:过分的多愁善感。她将影片控制在了一种含蓄沉郁的气氛里,现实蓝色忧郁的影调,和回忆部分的发黄的处理,以及片中场景光线的昏暗,人物脸上的光影斑驳,还有经常用到的淡入淡出的蒙太奇处理,给整部片子哀而不怨、意蕴悠长的基调。 
   不时的闪回镜头中,我们看到,盛老师儒雅的风范,对许耀国亲切的鼓励,谆谆的教诲。而正是他让自己暗恋的同学怀孕。自己不顾一切的承担了一切,包括别人的孩子。而当那个人回来时,一向温顺的妻子坚持要去照顾他,所有的都让他满怀不安。 
   曾经的中文系高材生在同学聚会上的寒酸,儿子脚垫的那本辞海,教室乱烘烘的学生,无一不在否定他的价值。在他禁不住诱惑,和胡彩蓝约会的时侯,无论是对话,还是动作,无不在显示他或者很多的同时代的人在现实中的尴尬。 
   过去价值观被无情抛弃,与现在的不合适宜,让他不禁对自己也隐隐生疑。胡彩蓝似乎是许耀国心中的另一个声音:你是不是经常反省自己,而我永远都不会反省!为什么要过关呢,为什么要交待?这是不敢出口的呐喊。而他毫无疑问,正在老去。 
   许鞍华并不是要做这一代的代言人,为他们鸣不平,“都是我自找的”,林耀国的一句话可能说明了该片的主旨。而无论是智者还是庸人,都在这个自设的囚牢里苦苦挣扎,而解决的方法可能就是宽容,陈文靖最后看到盛老师,原谅了他,也能坦然面对自己过去的心结,和一直心怀歉疚的丈夫。林耀国最后也去看了盛老师,这也是他对过去的正视。 
   一切的悲苦,在时间的眼里,都是如此的轻盈而不堪一击,许鞍华的镜头中无不渗出对时间流逝的洞察,无何奈何而最终只能向茫然于其中的人们与观照和悲悯。 
   片中的一些空镜为本片写实朴素的画面带来了几分诗意,随时间流动,随心絮飞舞。 
   抛锚的游艇被拖着驶过黯淡的黄昏,仰望四周那树枝缝隙中遥远的万家灯火,暗夜中睡眠时许耀国脸上周尔复始划过的浓重夜影。时间就这样逝去了。 
   饰演林耀国的张学友虽是蛰伏多年,却未能一鸣惊人,演技似乎比以前反而表涩了很多,梅艳芳饰演的陈文靖神情内敛,眼神隐忍幽怨,演出了几许神髓。胡彩蓝的扮演者林嘉欣让人眼前一亮,连我心里禁不住的扑通扑通的跳,很可能是众多花瓶女新星中能突围而出的一位。 
   写出《甜蜜蜜》的岸西的剧本结构精巧,但其总是沉迷于一些过度煽情的场面,如林建国一家去看盛老师,联手背书的片断,虽然感人,却过于做作。总觉不妥。 
   反而是韦启良的音乐,着墨不多,篇幅也不长,却是与剧情异常帖切,沉稳空阔悠远,片头那段风琴与钢琴的合奏,直逼心肺。 
   最精彩的仍然在片尾,胡彩蓝与没有像他的前辈陈文靖那样对老师有所要求,因为那己是过往,抿嘴一笑飘然而去,互相坦白之后的林氏夫妇,再也不会躲闪,却也清冷异常,当陈文靖提出分手时,她可以出去工作,许耀国惨然一笑:对啊,你可以打字啊。最后相拥而泣,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这个家之上,分崩离析之后,只剩乌有。 
   “一起去长江看看吧,我们都读了那么多李白、杜甫,也该去看看了,一年半后什么都被水淹了” 
   在这个不得不承认行将老去的时侯,己不能够创造,不再有激情去争取。 
   把一切寄情于儿时的理想,梦中的景象,只有那儿还是属于他们的。 
   也只有那一脉江水能理解他们了。它看淡了多少事啊。 
   千载之下,仍是悠悠!


----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