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2 影视评论>>⊙ 外语电影 ⊙>>转载:《美丽心灵》---痛了才知爱过

主题:转载:《美丽心灵》---痛了才知爱过
发信人: jiangthor(thor)
整理人: dyldm(2002-04-23 22:21:54), 站内信件
真实世界美抑是虚幻世界美?似勿需争论。美,是从残缺的物体中发现内蕴的生命力,而且美得质朴真诚、毅力过人。 多数人进电影院无非是享受炫丽声光,但也有人是选择借机沉淀心海的抒情片。 或许有人是冲着导演朗‧霍华过去执导《绑票通缉令》《阿波罗13》…等片的成绩;或是罗素·克洛;或是曾在12岁以《四海兄弟》中美得惊人,又以《噩梦挽歌》展现演技的珍妮佛·康纳莉;或是性格演员艾德·哈里斯;甚至是以《骑士风云录》抢极戏份的英国舞台剧演员保罗‧贝特尼…而愿意讨论这部影片。 但动人的故事才是灵魂,适切的幕前幕后人员方能为影片加分增色。 一个受到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生活的数学天才,经由传记故事、专业编剧的考量删修、导演平实的拍摄,初看像是一本生活开销帐簿,平淡无奇,偶尔呈现导演过去导片的风格,如庞大数字玄机逼人及神秘人神秘任务的紧张氛围。 抒情片总是倒吃甘蔗般,我们会被罗素‧克洛内化的演技感动。 感动的是:无休不止的学习态度。学会与病中幻见的人物视而不见,但真心相待,永志不忘。接纳自己的病。妻子无悔不离不弃的情义。 与幻见(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室友产生真挚的友谊,或许是拙于言词不擅交友的人,为了存活下去,难免会自我投射出另一个自己。 孜孜不倦的努力不在获名获利,也非刻意取代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的学术地位,但辛苦一辈子,以花白的疏发、颤危的步履上台领取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知道他的生命之光来自于妻子。这是最动人的时刻。就像《卓别林》的故事,风烛残年后返回本国,回顾一生的点点辛酸有难舍有不堪……

《铁面特警队》造就了盖·皮尔斯、罗素·克洛及金·贝辛格。罗素·克洛影艺成绩跑得惊人,观察他几部片子,已不能以大块肌肉或花边新闻来谈论他,因为他对饰演的角色的确能收能放。 具忧郁气质又性格十足的盖‧皮尔斯虽然少了罗素‧克洛的星运,今年却也以故事简单,但编导手法拼贴,十足考验观众组织能力的《记忆拼图》现身,提醒观众:记忆也许不可靠。 社会新闻报导的精神病患不免令市民暗自惶恐。电影或书籍里的精神病患者则多是天才,我们得以看到他们心理煎熬的多面向。如电影:《斗阵俱乐部》《钢琴师》《心灵点滴》。 我曾在工商时报发表的小说〈35岁那年,我很快乐〉(原名:你,怎么看待星子的殒落),即是描写躁郁症患者的悲喜生活。天上的每颗星代表地面的某个人,亦即:每个人都有一颗星子照看! 本片(ABeautifulMind)无趣的数学家就是以带领女友对空绘出星相图而获美人心。 美人记住了生命中曾有的憾动,才能抵挡住生活里不断的挫折。 其实最最感动我的当是:与痛为伍就不苦的意涵。 直至老年,数学家仍不时看见他的密友,他们不会变老,无论“创造中的主人”如何对应,他们始终像个与主人妥协后的护身符。也就是病人接纳自己的真实状况,以毅力让自己在真实与虚妄间取得平衡。 何为“成就”?何人受苦?看到银幕上,数学家老态蹒跚的身影依然在大学院区穿梭,竟像数学符号,教导我们思考:去发现事物不存在、消失或死了,还是根本不存在?


文章来源:东方魅力明星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