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羊城故事>>网友专栏(按id分类精华区文章)>>晓枫居士 silfong>>大粤文化史话系列>>大粤文化史话(二)

主题:大粤文化史话(二)
发信人: silfong()
整理人: hotdragon(2000-12-06 01:57:05), 站内信件
  大粤文化史话(二)
   
  粤语词汇大考证

引言:

  研究粤语词汇之源, 犹如阅读一部壮丽的史诗,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都历历在目。正是:
    
    古语记沧桑,
    雅韵颂升平。
    粤人今安在,
    可解乡音情?

----------------------------------------------

"停"(挺2)

  对人或事物的类别区分, 广州话称为停。如: 哩
停人, 个停货。又指成数, 一成叫一停。俗语的这
个停, 词源相当久远。
  
  唐王籍《宫棋》诗: "宫棋布局不依经, 黑白相和
数子停。"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三停人马, 一停落后, 
一停填了沟壑, 一停跟随曹操。"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彼时大观园里的十停人
已有九停知道了。"
  
  上面所举书证的"停", 都与广州俗语的"停"同义,
"谓分一体为若干部分也"。
  
  停的重叠形式为"停停", 有强调意味, 义近种种。
元杂剧《罗李郎》第三折: "只被他明明的抢了媳
妇, 停停的要了家私。" 《老生儿》楔子: "老夫
将我这家私停停的分开, 与我这女儿和这侄儿。" 
广州人说的"一停停", 即一种种。
  
  停, 又可作均匀解。如: "停当; 停妥; 骨肉停匀。
《书法三昧》说得很具体: "布置如'中'字孤单则居
中; '龙'( 指繁体, 下同 )字相并则分左右为二停;
'衡'字则分纵为三停; '云'字则分上下为二停"。

  原来, 停与亭通, "亭者, 均也, 平也。" 所以居
间调解就叫调停。停午又作亭午, 即中午、正午。
李白《大车扬飞尘》诗: "亭午暗阡陌"。

----------------------------------------------

"相与"
   
  相与, 指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交接。广州口语常用
词。如: 推诚相与; 多年相与。引申指人的脾性、
修养。如: 好相与; 难相与; 肥人多数易相与。
  
  相与一词, 源自远古, 先秦典籍及其后史册有载。
  
  《周易.艮(卦)》: "上下敌应, 不相与也。"

  《庄子.大宗师》: "相与于无相与, 相为于无相为。"

  《吕氏春秋.慎行》: "为义者始而相与, 久而相信,
卒而相亲。"
  
  《儒林外史》: "和尚、道士、工匠、花子, 都拉
着相与, 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
  
  义近相与, 还有"相於"。於者, 厚也, 好也。如
孔融《与韦端书》: "不得复与足下岸帻广坐, 举杯
相於。" 清王时宪《广州竹枝》: "东村西村同里居,
出门相见还相於。"

----------------------------------------------

(待续)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74.19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