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nyjchuhong(楚泓)
整理人: hnyjchuhong(2002-04-02 17:06:11), 站内信件
|
7、要使系统真正融入组织与制度之中,变成不可分割的血肉结构
如果电脑化系统是一个“特别”的东西,则组织内员工就会以“特别”的眼光去看待它,会敬鬼神而远之,能不摸就不摸,要求真正的效益就不太可能。如果能将电脑化作业变成员工日常例行工作的一部份(已经取代人手作业),而且没有它就无法继续进行下一步作业,没有这些电脑化传票凭证或报表,就无法执行决策或要求以阶段的配合,没有假借,没有BY-PASS,则电脑化系统事实上已经融入行政流程与制度之中,一定会成功,也多少会产生相当效益,当然也不担心会不“落实”。
楚泓评注:
其实我倒觉得只有特别的“人”,没有特别的“电脑化系统”,电脑化系统都是“0101”,所不同的是由不同的人编排出来的。说来说去还得靠人的素质。
企业电脑化是为了企业管理去服务的,为什么会存在管理,原因也在于人的素质不同。比如大都数人的素质较低,头脑呆滞,反映迟钝,安于现状而机械的做事,作为素质高的人在做电脑化这样的变革时,就要想办法安排另一个机械的逻辑去格式化低素质人的头脑,即所谓的法制。因为头脑呆滞的人永远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现状,对电脑化这样“高级”的东西敬而远之,或者对可怜的MIS工作者们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样的状况倒是比际实际,很多MIS工作者就是这样埋没在处理一些低素质人的低级错误中)这些问题用技术是不能根治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白纸黑字化,把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操作的详细流程清楚的写下来,做到傻瓜化,让他养成习惯,然后转化成制度。(在ERP的推行过程中,ERP导师要求各部门主管在系统的TRAINNING之后撰写程序书和ISO制度文件及作业办法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就不会担心因为人的关系打乱电脑化的逻辑,一但电脑化的逻辑得以运作,效益就产生了。
题外话:从上面的分析,我倒是在想,素质高的人多了倒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素质高的人往往较自信,较不配合,而且不喜欢机械的做事,往往会去打破逻辑或是对这个逻辑产生抵触,也难免会造成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
还有,我认为素质高的人往往喜欢创造逻辑、创造新环境,一旦这个环境建好了,他也呆烦了,没有创新感,就会想着换个环境了。正所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只要制度留在这里,傻瓜也能看懂的话,企业也就不必担心变成电脑的孤儿。
---- --------------------
■■■■■■■■■
■ 网易广州社区 ■
■ 企业信息化版 ■
■ 楚 泓 ■
■ 公务专用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