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满潇湘>>〖影子的精彩〗>>〖转载区〗>>闲话长沙人 (上) 作者:何立伟

主题:闲话长沙人 (上) 作者:何立伟
发信人: greentea_h(绿茶)
整理人: spiceqi(2002-04-16 08:37:05), 站内信件
    像中国任何其他地方上的人一样,长沙人也没有什么格外了不起的地方。但长沙人就是自负得不得了。天上的事情晓得一半,地上的事情全晓得。这就是毛泽东在他的著作里提到过的“长沙里手”。“里手”,长沙方言,意为内行。长沙人于是对哪怕自己不晓得的事情也要来里手一把。
    一个外地人,同长沙人扯谈(聊天),你会听到他说个不休,对任何事情发表一堆相互矛盾而且说过之后就会迅速忘记的见解,脸上还油油地分泌出一种从厕所里出来之后才有的舒畅的笑容。除了伟大的北京人,你恐怕还真没见过如此偏于一隅而又胸怀了宇宙的角色。所以长沙人的里手相,很不缺少漫画的神采。
    
    有人说长沙人的性格里有“骡子精神”,意指长沙人做事很犟、很倔、不撞南墙不回头。这话是说得很有几分褒奖的意味。这么说的人举出一堆了不起的长沙人来。谁谁谁、谁谁谁,所以了不起,盖因有了这呱呱叫的“骡子精神”。
    这种说法当然很妙,然而细想下去问题主来了。“骡子精神”应当为全体长沙人所有-----你举出的一堆了不起的长沙人也有,你举不出来的更大一堆不怎么了不起的长沙人也有。于是一堆了不起的长沙人所以了不起是因了这“骡子精神”,更大一堆不怎么了不起的长沙人所以不怎么了不起岂不也是因了这“骡子精神”?
    我看还是不要这么褒奖的好,免得让人钻了逻辑上的空子,笑话道:看吧,绝大多数的长沙人,因为有了这“骡子精神”,瞧上去很不怎么样的哦!
    
    长沙人又好吃喝。长沙的街头,阵阵吃喝之风迎面劲吹。一会儿瓦罐菜,一会儿蒸菜,一会儿辣味海鲜,一会儿蛇或是王八。总之是要多放辣椒,多放油,多放豆鼓酱油味精。长沙人做的菜,你与其说是吃到了那菜的味道,不如说是吃到了那菜的调料。比方螃蟹,广东人上海人吃的是它的原味,至多佐一个姜葱。长沙人,姜葱之外,是大把大把的辣椒大蒜紫苏桂皮八角茴。外地人吃出来一背心的汗,啧啧啧,乃不知螃蟹本身为何味!


[摘自长沙晚报]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