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ilsky(飞尔心空)
整理人: leonard_soup(2002-03-28 15:57:10), 站内信件
|
关于自由贸易区与深圳的保守倾向
近日两会召开之际,关于自由贸易区问题炒得沸沸扬扬,甚至在股市中有所反映。不过,股市中得到反映的是深圳的房地产,而不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心即高科技。关于自由贸易区,深圳人大代表力主深圳与香港先行一步建立自由贸易区,而此前许多专家的调研却是并未考虑只是深圳一个小小的地方与香港单独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更多的看法是更倾向于珠三角整个地区都列入先行与香港建立自由贸易区。
不知道加入与香港一起的自由贸易区究竟会带来有什么好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特权。也就是说,这是其它地方没有的特权。特区已经习惯于特,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区已惭惭不特了,所以特区会有一点危机感。所以,深圳希望把自由贸易区先只设立于深圳的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了。
其实,深圳的这种希望又更进一步昭示着深圳已慢慢走向保守倾向,此前一两年内,深圳有些大事可谓炒出来了,其根本原因都在于深圳地方的保守与自大。比如,南方都市报事件,不管谁对谁错,但让人感觉深圳确实是摆出了一副保守心态。其实南方都市报在宣传深圳方面是非常有力度的,为深圳说了很多好话。再如,就是暂住证收费事件。这件事确实让人不太明白。说到底,深圳的起飞有多少打工者的辛勤劳动啊。为什么深圳会在这件事上与广东省的有关规定相抵抗呢?
深圳希望保持现有在全国的独特地位,但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WTO的加入,深圳的独特性在一步一步的消失。深圳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应该表现出更为开放更为大度的心态,但其一系列的做法,确实是令人感到非常的失望。
关于边防证的问题,在一年前的深圳人大会议上,是一个热点问题。现在也还有人大代表提出这个问题。其实,边防证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香港人在深圳的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现在香港回归已有多年了,香港人活动范围遍及整个中国了,而其在中山、东莞、广州等地的交往已不亚于在深圳,从香港来广东购置房产来看,也不是深圳独占天下了。这样看,边防证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是非常明显。它对于深圳的作用就只是保护深圳的“特区性”。
须知,边防证正在越来越来制约深圳的经济的发展。这已有深圳的人大代表探讨过这个问题,在此不多提及,但是这说明了,深圳宁愿不要经济,也要保护现在地位的保守倾向。
这就可以理解,自由贸易区问题,为什么深圳只热衷于自已这一块弹丸之地呢。
其实,深圳大可不必这样想,深圳应该给自己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而不要妄自称大,否则会害了深圳的进一步发展。
说实在的,深圳的确没什么特可言了,除了那一纸边防证之外。但深圳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树立起自己的“特”。其“特”便是在于其区位优势,一个接壤香港的区位优势。怎么打好这张牌,便是深圳继续“特”下去的根本所在。
自由贸易,无非是一个流通的经济问题,既然是流通,当然不是局限在一个地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会让自由贸易区只停留在小小的地方。既使要起示范作用,深圳也太小了。深圳大可以主张把自由贸易区范围扩大一点,这样深圳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地理位置的优势。
如果说深圳在珠三角地带还是一个点,还不是中心位置的话,那么,如果与香港的自由贸易区在整个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省建立,那么深圳在这方面的地位便是核心作用,这个作用是广州等地无法动摇的。
与深圳不远的广州已经后来居上,广州在承受了深圳所没有的中央、省、部队驻广州的三重“挤压”,承受了老工业的重负之后,其经济发展的后劲令人刮目相看。而其开发南沙的战略,正在一步一步的抢深圳的“饭碗”。
而国内及世界金融业,乃至香港都把金融业中国华南分部设在广州的时候,深圳即使有证券交易所,也只能够让人贻笑大方。广州一贯都是商业大都会,加上广州更有香港所没有的重机工业。而高科技产业,深圳这些年发展很快,但是大都是外来人才创建,基础薄。也就是说,除了证券和靠近香港的区域优势外,深圳其实没有什么可资争夺的资本。所以怎么样打好自身在自由贸易区的独特地位的牌,应是深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
香港人与中山、东莞、广州更有亲缘关系,而南沙正是这些地方的核心地带,如果真能象开发上海浦东一样来进行开发南沙,那么对于深圳的特有区域地理优势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深圳应该早早打好牌,紧紧抓住广东与世界连接的物流核心地位这一定位,并进行全方面的操作,而不是只是深圳与香港单独成为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提法。
附:关于深圳人大代表提出改长途区号的问题,非常露骨地展现也深圳的自大心态。深圳的确是很有名,经济实力也不错,但其电话号码还是七位数,人口有限,其发展成千万特大城市也没有多少空间。而中国还有不少比深圳面积还大人口比深圳还多的城市,都还没解决这个问题呢。比如杭州济南郑州昆明等省会城市。不过,深圳有钱,当然并不能否认可以特事特办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