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超级评论>>“卧虎藏龙”被嘘声打断 谭盾法国遭“狙击”

主题:“卧虎藏龙”被嘘声打断 谭盾法国遭“狙击”
发信人: qjsmag()
整理人: sisi8597(2002-11-13 02:18:49), 站内信件
1. 转贴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03月11日17: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谭盾虽然荣获美国人颁发的奥斯卡、格莱美奖,但法国人似乎根本不买账。记者日前目睹了当今最为走红的两位华人作曲家谭盾和陈其钢最近在巴黎的不同遭遇之后,才真正有所感悟欧美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日前闭幕的“2002年法国电台当代音乐节”,在全部17场音乐会中,有3场是以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家为主的音乐会,其中旅美华人作曲家谭盾和旅法华人作曲家陈其钢的作品音 
乐会独占鳌头,成为音乐节的两场重头戏。

  由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与6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女音乐家联袂演出的陈其钢新作交响协奏曲《蝶恋花》赢得了观众满堂喝彩,大获成功。用当晚担任音乐会指挥的著名华人指挥家汤沐海的话讲“在现代音乐节上得到全场观众发出古典音乐般的欢呼是非常罕见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在音乐节开幕式上演出的谭盾作品音乐会却成为此间议论和争执的焦点。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在演奏谭盾音乐会版的《卧虎藏龙》时,部分观众发出强烈的“嘘”声,以致于演奏无法继续下去。这首为同名电影配制的大提琴协奏曲,虽然赢得了由美国人颁发的奥斯卡奖和格来美奖,但由于作品冗长以及在演奏同时配放一些与古今中国毫无联系的录像画面,而引起挑剔的法国音乐会听众前所未有的反感。

  事后,法国最大的报纸《世界报》在“文化专栏”刊出文章评论此事。文章用“荒唐”、“哗众取宠”、“哄骗小孩的把戏”等词句形容这部作品。而对音乐会版的《卧虎藏龙》更是刻薄,称其为“令人瞠目结舌的杂烩式作品”、“庸俗夸张,令人作呕”。

  对此,记者又走访了几位旅法华人艺术家,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欧美文化的差异:

  不能不承认,欧洲的严肃音乐艺术、甚至推而广之,其他一些艺术门类包括美术、电影、造型艺术等。著名旅法作曲家、以交响乐作品《蝶恋花》在此次音乐节上获得广泛好评的陈其钢说,欧洲人,其中有普通观众、听众,但更主要的是专业人员,对艺术的所谓严肃性、神圣性,看的十分重要。这些专业观众不能容忍在“正式”、“正统”的音乐会上出现类似《卧虎藏龙》这样通俗甚至商业化的作品。“好莱坞电影音乐”在欧洲音乐评论中始终是个贬义词。

  而美国的艺术家们,商业意识普遍比欧洲强。他说,欧洲的“主流音乐”,即那些享受政府赞助最多的、音乐学院教授的、音乐会中上演的、大型音乐节上被选中的音乐作品和演出,大多还是属于这类“先锋的”、“传统的”、“严肃的”。

  过于通俗、大众化的东西,欧洲人瞧不上;而太前卫、先锋的东西,他们又难以接受。谭盾的作品能够在这样一个“严肃”音乐节上演本身就说明一定问题。值得思考的是谭盾在巴黎受到的待遇给我们的启示。

  观众是艺术作品最终的评判者。一个毫无“观众缘”的作品,也有可能是经典之作,但至少有“观众缘”的作品更容易成为经典。“叫好”和“叫座”不应该是对立的。

  艺术节的组织,要注重整体气氛,一些重要的市场宣传、策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卧虎藏龙》事件,首要原因还是因为它和这个严肃的、正统的音乐节的气氛不协调。

2.再贴
    
    题:真正的艺术精华在于淳朴的民族性(关于卞谭之争)  
    
    作曲家从事艺术耕耘很辛苦,个人的精力有限,具有优秀音乐创作才华的人才又很难得。掌握了创作技能,闪烁着艺术才华,而走偏了方向,犹如器乐演奏家指法向恶厉的错误的方向发展一样,脱离了民族性,追求表面化,迎合浮华潮流,常此下去,必将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创作源泉将会干涸。创作道路偏移,自己还不醒悟 ,对少辈漠视自己艺术生命的现状的焦灼心态,促使了卞先生振臂一呼,这是一种真正关心音乐人才的肺腑之举,是前辈对少辈的无私关爱的表现。, 

    名气大小视环境不同而改变。作为一个华人,其根基在祖国,其价值体现在于祖国人民的认可。奥斯卡及其他类似奖项,说到底,不过是某一种评判结果而已,它可带来很大的商业利益,也会使人成名,但它不太适合中国的实际。我国的一些电影演员尽管也有挤入奥斯卡奖的,但论艺术成就,不要说行内评价,就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感到他们远逊于在国内的一些影片中的表现。 

    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并不一定与艺术发展程度同步,艺术成就的大小与商业利益、成名机会完全是两码事 。 

    音乐创作上真正有所建树的,应该是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的,比如聂耳,冼星海,王钢等等(原谅我没把从陈钢之前聂耳,冼星海之后中一大批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一一列名,因为太多了,他们对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贡献,远比得什么奖份量重大)。  

    谭盾走的是一条死胡同,真正大师的作品充满民族性,民间性(平民性),只有深深根植于养育自己的土地人民的人才能写出为“母土”所接受的作品,才能闪现“母土”艺术的精华。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舒伯特、德沃夏克、李斯特的优秀作品中,最精彩的篇章往往就是民族音乐的升华体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