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yrton()
整理人: formulaone(2001-02-12 14:39:55), 站内信件
|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中国人的F1的含义。
我想这里不外乎有这几种定义:
1、中国的赛道举办F1分站赛。
2、中国人(包括港澳和台湾车手)加入到F1车手行列。
3、中国拥有在中国名字的,注册在中国境内的F1车队。
4、中国的车手甚至车队夺得分站冠军。
5、中国的车手甚至车队夺得世界冠军。
依我之见,第一种可能是有望在近期内实现的;第二种可能需要十年左右;
第三种至少二十年;第四种和第五种不作预测。
第一点 缺乏国内支持,珠海申办仍需努力
珠海赛道本来建设的提议很好,赛道的设计也很合理,但是为什么总是在申办
上功亏一篑,与缺乏国内支持有很大联系。亚运会,奥运会国家可以花那么多
钱申办,国家领导人出面,而规模不比奥运会小的一级方程式赛车,却被国家
视做草芥,无他,皆因中国运动员不能在这个项目上出成绩,申办来做甚?于
是珠海赛道的硬件和软件迟迟不能到位,只能日复一日地进行地区性的赛事。
以前珠海市委还很支持的申办工作,随着“换届”,热情也随之淡漠下来。如
果说国内申办一级方程式,在21世纪以前都没能如愿,最大的责任在于国家体
委的惊人的淡漠。国家体委什么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赛车上,做一件支持的实
事,甚至说一句支持的话语?反而到了颁奖的时候,都是所谓的领导站在颁奖
台上,面带微笑。这些人为中国赛车的发展做了多少工作?有多少默默无闻的
人在辛勤地为中国赛车事业的发展在流汗,在奔走,在努力工作,这伙所谓的
领导又知道吗?国内的汽车厂商稍微有些警醒,捷达已经改装了拉力赛车版(
说实话,本人试驾捷达王,发现引擎不差,想必拉力赛车版比不上三菱也能和
现代比一比吧,不过其他零件的耐用性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与国外大公司
上亿的投入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可以说是有心无力;至于国内的企业,
一来对赛车不了解,二来更不会动辄出几千万赞助一支赛车队,他们要的是立
竿见影,所以宁愿把钱花在竞投中央电视台的“标王”上。最最不值一提的是
国内的媒体,还根本不存在像英国SkySports的金牌F1主持Murray Walker这样
的专业F1主持,甚至连专业的赛车记者和摄影师都没有。中央电视台有一次北
京拉力赛的时候,居然让直升机跟在飞驰的越野赛车头顶几米处(好像是三菱
的Richard Burns有幸成了主角)进行拍摄,真不敢想象万一气流导致翻了车,
中央电视台该负什么责任。所以Burns伸出来的手摆了个不大雅观的手势。相
比之下,马来西亚的Sepang赛道申办时不仅软硬件齐备,还邀请了FIA的官员
和F1车手访问赛道,并提供Ferrari F50等跑车以供试车。这就使Sepang毫无
困难地跻身比赛赛道行列。
还有一点,一级方程式是专业程度非常高的比赛,非得由专业人士管理才行。
但是环顾国内的体育竞赛水平,假A就不提了,甚至连篮球联赛都有官哨之说。
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影响体育比赛,不同的小集团从中获得各种各样的利
益。而F1的比赛却要把这些人拒之门外,这就使某些人的心态就仿佛割了一块
肉一样:在我的地头比赛,不孝敬孝敬我哪行啊?所以珠海有条件,但是国内
的种种不利因素让她屡次让大家失望。
第二点 中国车手有希望,但是仍然离世界水平有一段差距
中国近年来随着赛车活动的开展,已经涌现出一批新秀车手,如果让这些车手
有充足的资源到国外发展的话,相信从中会涌现出我们期盼的第一位F1车手。
香港的李英健已经加入了法国的F3赛事,但是从F3到F1,除非是技术超群,否
则赞助商的因素很重要。中国车手并不是大厂细心栽培(如Nick Heidfeld),
也不是出身赛车世家(J.Villeneuve),更少有实力雄厚的赞助商(如Pedro
Diniz,以前的中野信治等日本车手)赞助,想得到F1车队老板的赏识,加入
F1车手行列就更困难了。
和一级方程式有关的赛车事业绝大多数以英格兰为基地,而中国车手远在亚洲
,从小受到的赛车熏陶就和许多从小就在欧洲受训的车手有天壤之别。总不能
指望一位二十岁才开始单座赛车训练的车手很快就加入一级方程式吧。放眼现
在的国内,除了珠海有相关的场地和设施外,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无序
的小型赛车比赛状态或者组织的越野赛车比赛。越野赛和场地赛是两码事,不
会有人反对吧。但是国内有谁会把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放到国外,给他一大
笔钱让他发展自己的赛车事业呢?所以至少我认为中国车手在近期内还不大可
能有加入F1的希望。
其实组织有规模的赛车活动,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熟
知赛车各项事项的人才。所以我认为宗申车队现在走的路是中国赛车必经之路,
想从一开始就全部国产化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第三点 中国拥有自己的F1车队。
这就更困难,因为F1车队涉及的技术、金钱和人才都是国内短期无法实现的。
一位网友说中国连路上跑的车都造不好,还想造赛车?这话虽然不中听,却是
实实在在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以我所知,制造F1赛车的车身的几项关键技
术,中国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是空白。风洞实验室,碳纤维装配,撞击实验
室,软件/电路实验室,一个大车队拥有的技术力量,比整个中国都要雄厚。
更不要说每年上亿美金的预算了。何况,几年前每年都有一些新车队想加入F1,
锐意成为下一个Mclaren或者Williams,但是一两年之后就因负担不起庞大的经
费而退出。现在的F1已经成为大车队大财团大撒金钱的地方了,所以没钱还是
别想去F1献丑了。
这一点没有二十年,不会有把握。
第四点和第五点 ……
-- "In a given day, a given circumstances, you have a limit.
You then go for this limit and you touch this limit and you
think 'ok, this is the limit'. And so you touch this limit,
something happened in you. With your instinct, your mind
power, your determination and experiences as well, you can
fly very high."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70.1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