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乒去乓来>> ┣乒乓球╬谈兵┫ >>※时事追踪※>>[老看奥运之六]一声叹息

主题:[老看奥运之六]一声叹息
发信人: gzwzw()
整理人: wgqdhd(2002-02-19 21:44:32), 站内信件
    作为乒乓球的两大主要流派,快攻和弧圈球差不多抗衡了半个世纪。随着孔
令辉与老瓦在奥运会男单决赛惊心动魄的一战,两大流派终于握手言和。快攻和
弧圈球谁也没有消灭谁,而是水乳交融为一体,使这场漫长的对抗有了一个大团
圆式的结局。
    九十年代以前,快攻和弧圈球是水火不容的两大阵营,其间的折冲反复,同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差相仿佛。两大流派的对抗实际是中国与世界的对抗,也即
我们历任总教练都挂在嘴上的“世界打中国”。总的来说,快攻稍占上风,因为
中国总能不断找到克制弧圈球的有效办法,而弧圈球打法的完善则总是相对落后
一步。中国的主要对手先是日本,再是匈牙利,最后换成瑞典,但中国的主流打
法始终是快攻。在这一点上中国队的表现堪称顽固,欧洲人学会了我们的前三板
,学会了台内小球,我们则始终冷冰冰地拒绝弧圈球。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作为一个圈外人,我只能猜测和推想,考虑到当时国际
国内的环境和乒乓球的国球地位,也许我们给它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使它承
担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对快攻的坚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表现
和具体化。我们不光要赢,而且一定要用快攻赢。最明显的例证是,我们事实上
从来不缺乏优秀的弧圈球选手,但他们都是而且只能是陪练队员,世界大赛主力
队员的名单上不会有他们。一直到进入九十年代,当我们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快
攻选手了,才小心翼翼地派出弧圈选手许增才。许的出现震惊了世界乒坛,欧洲
人忽然发现,跟中国人相比,他们的弧圈球练得还远不到家。但是许毕竟已经到
了运动生涯的暮年,而且严重缺乏大赛经验,他以在奥运会比赛的失利苍凉地告
别乒坛。在其乒乓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许只是一部陪练机器,比邱钟惠女士发
明的发球机高级一些的机器。这不仅是许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告别了那个时代,我们为此很幸福。
    如今回顾这场对抗,我觉得感慨万千,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意气之争,而且
是由我们造成的。作为世界乒坛最重要的力量,我们没有及时引领潮流,合理地
消化和吸收先进打法,从而把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以我们的
聪明才智和乒乓球运动的雄厚基础,我们应该比欧洲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从这
个意义上讲,中国迟滞和阻碍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缺乏理性
地敌视和排斥弧圈球,象瓦尔德内尔和孔令辉这种境界的选手早在江嘉良时代就
该诞生了。
    无论如何,旧时代过去了,我对它报以一声叹息。

--
俺是一个扯淡人/俺说什么您都别当真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4.24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