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美文华章篇★
>>〖指间情缘〗>>空气中的琴声

主题:空气中的琴声
发信人: ccgirlccgirl(啦啦魔铃)
整理人: guanlipeng(2002-03-20 13:53:03), 站内信件
  是《梁祝》!我心头一颤,于是,顺着如诉的琴声,我找到了那位街头卖艺人。  
  他坐在一把折叠椅上,霎看上去,很容易让人怀疑那是一尊被人丢在街头的干枯的老树根。他的衣服有些破烂,但却平整而干静。他双眼微闭着,睫毛不时微微地眨动,像是在回忆烟云流逝般的往事。而那一种由衷的倾诉,真诚而温柔的旋律,便从他膝盖上那把古铜色的二胡中流了出来。  
  我曾无数次在静静的夜里,置身于这首曲子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旋律中,感受着随乐曲飘至而来的花香,鸟啼,虫鸣,感受着梁祝在爱河中的欢笑,抗婚时的悲壮,化蝶后的凄美。  
  但是现在,在这的小城中,在这浮躁的现代人群中,这空灵的旋律的出现,却有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于是,一种寞明的悲伤不由得涌上心头。记得苏联女作家潘诺娃曾说过:“世界上最热烈最痛苦的歌都是为爱情而写的。”我得承认,我是被曲作者创作的艺术氛围感染了。但是更多的,却是给卖艺人那种超然的演奏技巧所折服了。仅仅是两弦的一把旧二胡,他就把本是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表演得炉火纯青,让这些忙于生计的人们不得不驻足,谛听。任凭一个流浪的卖艺人用高雅的艺术去抚慰自己的内心。  
  他——一个卖艺人,为什么竟能如此轻易地栓住了我们的心。  
  我百思不得其解,望着他神采飞扬近似于痴迷的样子,我想到了两耳失聪的贝多芬,想到了流浪于街头卖艺的瞎子阿炳,在那种非常规甚至是绝望的环境下,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创造出如此经典的传世佳作呢?  
  柔和的琴突然变得急促起来,梁祝的真挚爱情和誓死的反抗在琴声中显得具体而形象。老人紧闭双眼,身体随着右手与二胡的一拉一合而自然地摇摆。众路人静立如屏。  
  我恍然大悟。  
  那是因为爱,因为他们有对人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爱,这种伟大的爱可以使自己完全忘记个人的痛苦和命运的不公,一心去奉献,去创造。  
  这位老艺人,正是因为他有发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的爱,才能演译出这种艺术境界。  
  ——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音乐如此,文学何尝又不是呢?  
  我想着,伸手取出几块钱,轻轻地放在他前面的纸盒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而他,也应得到他所需要的。  
  现在,每当提作文,我总会想起那如泣如诉的琴声。是它,提醒我更好地将文字排列组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