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艺术·体育 ☆>>戏曲>>今天我终于看到关于客家山歌的文章了

主题:今天我终于看到关于客家山歌的文章了
发信人: rock_22(苏打果一)
整理人: dannylu(2002-07-14 02:07:57), 站内信件
   客家山歌就是客家人聚居的广大山区、

乡村农民大众所唱的歌谣。客家山歌盛

行于粤东“山歌之乡”——梅县。梅县

的客家山歌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

的群众基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鲜
明的地方特色、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生动的表现能力。 

    梅县的客家山歌流传于民间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如发生在唐中宗时的歌仙刘三姐的故事,在梅县

也同时盛传。山歌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

它的创作素材是以劳动人民 生活为基础的。 它是
 


人民在劳动人民生活中的产物,它反映的是劳动者的理想和愿望,把生产生活

中的感受,把内心的喜怒哀乐,用唱山歌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抒发感情。它的

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劳动人民所喜爱的,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人

民性。例如:“三月一过日子长,田里做事乱忙忙,莳得田来茶又老,摘得茶

来秧又黄。”这首山歌唱出了在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农事紧迫和劳力不足的情

景。又如:“口渴难上这条岗,肚饿难过四月荒。洗净锅头无米放,锁匙难带

家难当。”唱出了客家劳动妇女从前生活困难的思想感情。
    在长期封建社会中,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男女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只能在山间河旁

人少处,用山歌来表达相互爱恋之情。所以,

反映男女爱情方面的山歌,在客家山歌中占有

很大的分量。
    客家山歌在文学风格上继承了我国民间文学传统的精华,在表现手法上承袭了十五

国风里的“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和吸收大江南北各地,特别是瑶、畲

民族的民歌表现手法,加上客家语言本身的丰富表现力,使得客家山歌能够在我国民

间文学中独具一格。山歌的形式多是七言四句,

声律之宽,近于词曲,音韵悠扬,意味深长。例:

“入山看到藤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藤生树

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