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网坛英杰>>网球教程 (作者∶leov)>>灌水教程7

主题:灌水教程7
发信人: leov()
整理人: beep(1999-01-22 19:41:49), 站内信件
第4章 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与接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击落地球技术能发展球员
在底线与对手相持,周旋的本领,逼近网前及网前的凌空截击技术能有效地
破坏对方的防线,致对方于被动,但是如果不具备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那
么你将永远被隔绝于真正的网球比赛之外,永远只能是个比赛的旁观者。
(别信他,下手也可以打比赛,网球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

相对于底线击落地球和凌空截击而言,发球是一顶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因
为发球时动员的身体部位较多,动作幅度较大,需要肌肉的协调程度较高,
但尽管如此,要学好发球也并非特别困难,因为发球的主动权绝对掌握在
击球者自己手里(这是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抛球还是挥拍击球都由你
自己控制,别浪费了。

4.1 发球 

发球是进攻、得分的开始,而稳定情绪又是发球必不可缺的前奏,就让我
们从这里开始,看看怎样能发出一个好球。 

A 稳定情绪 

心浮气躁的情况下是很难发出一个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发球的位置
上做几次深呼吸,再拍拍球,然后站定准备发球。各人习惯不同,因而稳
定情绪的作法也各有异,但这一环节最好不要被略掉并且尽量延续至准
备动作当中去。(可以用冷峻的目光看着…呵呵) 

B 握拍 

东方式反手或大陆式握拍。 

许多网球初学者都喜欢用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这可能是底线击球所
留下的"后遗症"。其实一试便知,如果采用此种握拍在右区而且是用正常
动作发球的话,球出手后十有八九会偏向外角一侧,因为手腕在自然情况
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面偏向内角则必须向内转,变
成东方式的反手。

C 准备动作 

众所周知,发球要发在对角的发球区内才算好球,也就是发球员若站在单
打右区发球,那么球应该落入对方场地右方网前的区之内,若站在左区发
球则球应落入对方场地左方网前的区之内,刚好是一个对角线。球员应在
发球之前就想好把球发在哪里。

发球前具体的准备动作,双脚自然分开站立,两脚的连线根据球员中同的
习惯可与底线相垂直,也可以保持另外一个合适的角度;身体自然前倾;
最好只持一个球,球自然着落在持球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上,无名
指和小指自然屈于球的后部,切忌用力将球握在手里,因为那样容易使球
打转。

关于球拍相合。许多初学者喜欢拿起球、拍,走到发球位置后立即就开始
抛球并挥拍击球,仿佛球和拍是不相关的两样东西,这显然是很草率的,
最好能改一改。

D 抛球 

准备动作稳定下来以后,顺势就是抛球及挥拍击球了。这两个环节能否配
合得好是能否发好球的关键,而抛球的质量则又是关键的关键。位置得当、
出手平稳的抛球无异于为挥拍击球创造了稳定的条件,反之则无异于给
下面一系列环节制造了一个动荡的外部环境。很少有人能在前后左右飘忽
不定的抛球下,开出好球。

a. 抛球的方法: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的肘部渐渐伸直并向下靠近
持球手同侧的大腿,然后从腿侧自下而上将球抛起。在整个动作过程中,
手臂保持伸直的状态,其走势与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
指三指将球平稳托起,尽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动作,以最
稳定的姿势把手臂往上升,到最高点是自然张开手,让球保持惯性继续升,
能不转的球最好打。

b.球脱手后在空中的位置:根据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后在空中相对于身体
的前后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第一发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
击球点较靠前,因此球也抛得较靠前。第二发球较为保守,在保证成功率
的前提下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落点,击球点也就相应后移,因此球员
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佳方式。

抛球的位置也可参照球落地后相对于前脚的位置来确定。一般来说,第一
发球抛球后球应落于前脚前一个拍头的位置上。 

c.抛球的高度:球抛到空中的高度当然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但究竟多
高才合适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因为此高度限定了挥拍击球所用的时间。 
(leov 私人建议最好高一点)

从准备姿势到抛球出手,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的过程,
同时髋部前顶、腰背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击球。在
下文中我们还将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刚刚开始学发球的朋友肯定要面临总是抛不稳球的难题,没关系,"再抛一
次"是最好的攻关办法。因为抛球的稳定性建立在一定的手感基础之上,
所以一般在学发球动作之前最好能专门花一点时间练习抛球,在以后的实
际发球练习中也要注意要领,如果偶而没有抛好的话,接住重抛就是了。

E 挥拍击球 

抛球与挥拍击球是同时开始进行的。 

挥拍击球的环节包括: 

a. 后摆球拍: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
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球拍摆至体后(不一定要直臂后摆但掌心一定要朝向
身体。 

b. 背弓动作: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此高度因各人习惯而异,至少大臂
不应紧夹在体侧),以肘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吊,同
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leov 建议刚开始学,没必要做的
那么夸张) 

c. 击球: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 反弹
背弓并向出球方转体,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拍头摆向击球点,最
后在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发力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其
间的快慢由个人掌握,习惯、素质不同速度也就不同。

d.搔背动作: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后再以肘部
为轴带动臂、拍摆向击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
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
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前,得到最快速度。(leov 认为如果是初学者,动作别太大)

e.击球点的位置:球员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争取到的最高一点就是击球点。
屈膝、弓背积蓄力量及蹬地、发力示意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说法,因为根
据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的不同需要,击球点是相应要有前后变动的,但"力
争高点"却是在选择击球点时最基本的原则。

(6.40m为发球线至球网间距离,0.914m为网中心高度,11.885m为底线至球网间距离)

许多朋友希望自己发出的球个个威力无比,所以在击球时就不自觉地想将
球大力强压过网,平击的成份无形中也便占了主导。但事实上:若想将球
平击发过网并令其落在发球区内,那么击球点至少要达到2.74m的高度,
也就是说击球者的身高至少要达到1.80m。也许很多朋友可以具备,但……
嘿嘿,不说了。大家看着办吧。

F 随挥 

击中球时虽然挥拍击球动作已告完成,但整个发球过程却仍在继续。到达
击球点后球员应顺着身体及挥拍的惯性做收腹、转肩和收拍的动作,最终
拍子由大臂带动收向持拍手的异侧体侧,结束发球动作。这一过程被称为
随挥,即随球挥动,与底线击球的随挥异曲同工。 

很多初学者往往习惯于将拍子收于持拍手同侧的体侧,这不仅有违于发力、
转体的惯性,更多的情况是击球者很容易将拍头敲在自己的小腿腔骨上,
从而造成伤痛。非持拍手在送球脱手后不应立即放下或紧夹于体测,而应
帮助身体掌握平衡并在随挥结束时接住已处于末势的球拍。

--
 
   ~One day I will wakeup, to eat breakfast.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103.137.18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