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eov()
整理人: beep(1999-01-22 19:41:03), 站内信件
|
第3章 凌空截击 对在底线击落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上网凌空截击的 感觉了,毕竟底线只是网球场的半壁江山,在高水平比赛中,没有上网能 力的球员几乎也就没有赢得胜利的可能。
3.1 凌空截击时的心理应对
相对于在底线击落地球而言,上网凌空截击技术里所包含的进攻意味显然 要浓重许多的,球员身处底线时无论攻防进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有 稍微大一些的回旋余地,一到网前就两样了,非进则退,容不得多考虑更 容不得有任何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所谓"过渡"。很多球员上网后心里没 底,很想往后退,这只是暂时的,当你的网前好起来后,不上网还 会觉得不过瘾呢。
3.2 凌空截击的技术环节
从技术环节上讲,凌空截击在几大技术中属于最简单的一种,但是掌握、 运用起来却并不容易,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迁移性,也就是说球员常常 会把已学过的击落地球的某些技术和感觉带到(迁移到)凌空截击技术当中 去,而两者无论在动作结构上还是用力技巧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 不能照搬。
A 站位
凌空截击技术绝大部分用于球员上网途中以及上网后对来球的封堵、追杀, 而击球者上网后一般应取位于发球区底线至球网间距的中部或中后部(如图 303)。在此区域内进可攻至离网更近处强力得分,退可退步打高压或返身 守至底线附近,如果站位离网太近(贴近球网)那么对方很容易以放过头高 球。
B 握拍
正反手凌空截击皆采用大陆式握法,正反手之间不换握。初学者也许会觉 得用东方式正手或东方式反手握拍比较舒服,但请注意它们分别只是在正 手截击或反手截击时感觉舒服,但却不能够将二者很好地兼容在一起,击 球者需要适时换握球拍。而与底线击球相比,击球者上网后,球来回飞快, 是没时间换握球拍的。
C 准备
球员上网后的准备应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为积极、更为机警,表现在:(1) 抬高拍头位置,至少要高过持拍手的高度,在这里辅助手应起到帮助抬起 拍头的作用;(2)手臂"架"起来,换言之,前臂最好伸出去,两肘距身体 远一些(以肘部不伸直为限),避免把球拍"抱"在怀里;(3)降低重心,同 时可以有节奏的轻轻跳动(脚掌不离地)。
D 后摆球拍
本着幅度越小越好、持拍手不超出视线范围的原则,在准备姿势的基础 上以大臂和肘为轴,小臂外翻拉开球拍。
a. 转体:正反手凌空截击均伴有程度很小的转体动作,在这里"转体"其 实只意味着小幅度的转肩,一般转至上体面向来球方向即可。
b.拍面:拍面在垂直地面的基础上稍稍打开,程度要视情况而定,高球时 少一些;拍面应面向出球方向以便为与球充分接触做好准备;不管正手还 是反手,拍体与前臂都要保持一定的角度,也就是说手腕始终要保持一定 的角度。
c、后摆时机、速度:凌空截击的后摆
不仅要幅度小而且要格外地旱、要格外地快,一判断出来球方向就应立即 先做好后摆。网前球速度很快,不早做后摆、快做后摆的话就来不及用球 拍主动地去迎击来球,很多时候球员感觉是球在打拍子而不是拍子去打球 就是后摆动作太迟太慢所致。(迫不得已时,能把球拍放过去,让球打在拍 子上,就是胜利)(所以贝克的截击好的没话说)
d、肘部是否能收得住、是否能保持收近体前,这在凌空截击过程中也是很 关键的一个环节。从后摆球拍开始肘部就不能有向外翻起、抢起的动作, 否则球拍整体以至拍面的稳定性就要受到破坏。在反手击球时这一影响尤 为突出。保持肘部合理位置的一个参照是肘部不能高过拍头的位置(低过的 话,为了要把拍子抬高,会浪费时间,而且姿势很难看)
E 前挥击球
在后摆动作的基础之上迎球上步同时击球。
a.击球点:凌空截击球的击球点最好保持在身体侧前方且越靠前、越早击 球越有利于发力、有利于抢占先机、控制球路。到达击球点时拍面应与球 充分相撞,拍面触球的后下部,拍面、手臂及上身的任何部位都不要有晃 动或不果敢的摇摆,否则出球角度、力度都将受很大影响。
对方来球有高有低,球员面对不同高度的球(特别是低球)该如何处理,这 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要下降重心,而很多人打球最不愿意做 的一件事就是下降重心。膝关节在种种击球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它不仅是 瞪地发力的基础,更是人体位置高低的升降轴,在网前时这一作用表现尤 为明显。
网前高球比低球要容易处理,只要在抬高持拍手位置的同时也抬高拍头的 位置并令拍面对准来球,然后找好角度奋力向前下方挥动球拍将球击打过 网就可以了,在击高球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拍面的稳定,不能乱甩乱晃。
b、前挥幅度与力度:凌空截击不仅后摆要小,前挥击球动作幅度也要小, 球拍所走轨迹在可能的范围内越短越好,尽力体现短促简洁、强劲有力的 特征。前挥击球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大小臂和手腕在到达击球点一瞬 间突然加力、锁紧的程度,在这一瞬间持拍手应突然握紧拍柄。
很多初学者在击球时总感觉握不住球拍或拍面总是晃,这是很正常的。对 "到达击球点的一瞬间握紧球拍"的原理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其还没 有融入条件反射之前应该有意识地加以体验。可以做一个对墙的小练习, 做法是:身体面墙而立,球拍持于体前,双脚距墙半步左右,持拍手异…… 就是yeahy 说的那种方法。
F 随挥
凌空截击越近网前越是几乎没有随挥动作,因为时间不允许,网前是分秒 必争之地,没有多余的时间让球员做多余的动作,否则定要延误战机甚至 被动埃打。另外,因为近网的球速度快、球与拍相抗衡的强度大,球员只 需借助上步及身体的惯性就足以将球击回了,手臂最重要的是保持坚固、 稳定。
随挥动作虽然几近取消,但是球出手后往前送球一程的意识却不能没有, 体现在动作上就是不能蜻蜒点水般地把球"碰"回去,更忌讳击球过后手 臂有回缩的动作,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将球"击送"过网,一击一送尽在 短促的一瞬间,看朋友们怎样去体会了。
G 步法
凌空击球时击球者正反手采取的都是交叉步关闭式击球的方式,即正手 上与持拍手相异一侧的脚,反手上与持拍手相同一侧的脚,初学者应尽量 避免养成退步被动击球的习惯。
初学者常常遇到何时上步、用什么样的节奏上步、上步与击球怎样能配合 到一起的问题,其实这很好解决,只要把握住三个"点"就可以了,一个 是击球点,另一个是上步的那只脚着地的点,不管先后摆还是先抬脚上步, 最后把这两个点不差分毫地统一到第三个"点"--同一个时间点里上步 的脚着地&击中球,试试看。
最后要谈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初学者在进行网前凌空截击时经常 不能击准来球甚至碰不到球。在底线击落地球一章里我们曾说过"要用眼 睛盯住球",网前截击也是一样,球的来龙去脉都应尽收眼底,特别在到达 击球点的一瞬间更要"看着球在拍面上反弹回去",尽管因速度的关系可能 会看不清,但这是一定要练的。
准备下一次击球的开始就是上一次击球的结束。除上述要点外,整个动作 同样要注意张弛结合,力的爆发集中于到达击球点这一瞬间,其他时候要 保持的则是精神的高度紧张而非肌肉的高度紧张,否则整个人及整个击球 过程都将会很累、很僵硬,久而久之反应的灵敏性就会下降,再站在网前, 就象一根木,呵呵,讲笑。其实我在网前就象一根木。
-- ~One day I will wakeup, to eat breakfast.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max2-155.guangzhou.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