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网坛英杰>>网球教程 (作者∶leov)>>灌水教程3

主题:灌水教程3
发信人: leov()
整理人: beep(1999-01-22 19:40:38), 站内信件
第2章 击落地球          
第一章里我我们谈过球的旋转。球的旋转方式不同取决于击球方式的区
别。在这一章里,我们将把击落地球的各种基本方式分别介绍给大家,
它们是:正手击上旋球、反手击上旋球、正反手击下旋球、击反弹球。
初学者对网球场的认识可能大部分是通过眼睛看,所以初学者可以先到
场地上亲自感觉一下。

底线到发球区的底线是网球场上的"无人区",在这个区域内,无论进攻
还是防守都是非常困难的,每次在此区域击球后或尽快上网或干脆快速
回防到底线,绝不能有片刻的犹豫。 
通常底线击球应站在底线中央稍后的位置。

2.1 正手击上旋球 

由于击上旋球多数用于底线的攻防,所以在介绍这种击球方式时我们以
底线正反手击上旋球为例。首先从握拍谈起,根据不同的习惯,正手击
上旋球时采取东方式正手或西方式挥拍法。

在网球场上,任何击球动作几乎都可由准备、后摆球拍、前挥击球及随
挥这几个环节组成(如图203),每个环节完成得越到位,环节间接续得越
连贯、周密,击球的效果也就会越好。下面让我们依次做一讲解。 

B准备 

底线击球的准备:双手自然持拍门于体前,非持拍手以拇指、食指、中
指辅助持拍,这样能减轻持拍手的负担,对击反手球时的换握也很有帮
助;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稍呈内八字,重心落在前脚掌上;
膝关节微弯顾并稍内收,保持弹性(便于起动、变向);上体自然前

C 后摆球拍 

在准备动作基础上,与持拍手相异一侧的脚向来球方向迈进半步至一步,
并将重心移至持拍手相同一侧的脚上,同时向后转体带动手臂后摆球拍,
紧记是身体带动手臂。

a. 后摆幅度:一般来说,若身体侧对球网站立且双臂自然侧平举成180度,
那么后摆时持拍手最好不要摆过这个限度。后摆幅度过大会延误前
挥击球的时机,球员在不妨碍前挥发力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缩小后摆幅
度以节省来回挥动球拍所耗费的时间及体力,力争用最经济的动作击出
最富成效

 b  后摆高度:比较理想的高度是持拍手与腰、髋部同高,拍头略高于
并与手保持协调一体,二者在后摆过程中皆不要有大的翻转和扭动,否
则将直接影响出球的稳定性。 

c.后摆的时机和速度:几乎每个网球选手都曾遇到过来不及击球的情况,
究其原因,除了与球员的预测及判断能力、奔跑能力、技术掌握的熟练
程度有关外,后摆时机和快慢的掌握更是症结的核心。初学网球的朋友
请记住下面这样一条虽不严密但却百分之百行得通的"公式":
早做后摆,快做后摆----充足的准备----从容的击球 

击球者在球还没有落地之前就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后摆球拍的动作,也就
是说在判断出来球的方向之后,击球者应该毫不迟疑地先把后摆动作完
成,当球还没跳至身前时再恰到好处地开始前挥击球,而很多球员特别
是初学者往往是在该前挥的时候才想起来做后摆,这时已经迟了。

d. 后摆时的拍面:自然向地面倾斜,具体角度视各人习惯而定。 

e.后摆弧线:从准备动作到后摆球拍,持拍手应带动球拍由高至低画一个
圆滑的弧线,在此期间手腕不要僵硬地禁锢在一个角度上,小臂放松以
带动手腕、拍头顺应此弧线做轻微的弧形摆动。 

f."转体"是影响发力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转肩及转髋两部分,
手臂做弧形的后摆必须是在转体的带动和配合之下,肩与髋中有一个部
位没有转过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体,都不利于发力动作的协调,甚
至会给发力制造障碍。肘部动作与转体一样可以影响发力的效果,关系
到整个动作。

D 前挥击球 

在后摆动作的基础上,重心由支撑脚移到前脚,同时蹬地、转体并带动
手臂自下而上挥拍迎击来球。 

a."自下而上":清楚地表现了由后摆至击中来球这一过程中,手及球拍所
经过的自下而上的挥拍轨迹。到达击球点之前拍头是低于击球点的,所
以如此,关键在于"上旋"二字,我们的目的是要击中球的后下部,然
后依靠自下而上向前上方挥拍的力量将球

b.击球点的位置:击球点是击一切球的核心所在,球员的跑动、挥拍等
一系列努力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都是为了千方百计找好、找准击球点
的位置并且在这最关键的一瞬间释放出所有的能量以与来球相抗衡。击
上旋球最理想的击球点是在身体侧前方相当于腰部高或略低于腰部的位
置上,当你不到位时,就要勤快点了。

谈到击球点,许多初学者在击球时总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感觉击球点离
身体太近,球像要撞到身上来似的。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跑位方位
不对所造成的。初学者常常有一种认识,即击球点就是击球者应全力以
赴奔向前去的那一点,其实不然,应是球反弹升到最高点后的那些点,
是不用拼命去赶的。

c.到达击球点时的拍面:击上旋球时,拍面在击球点的位置上是稍向地面
倾斜的,如果拍面打开上仰则击出的球可想而知要往天上飞,但若关得
太厉害则容易下网,合适的角度需击球者自己去体会和掌握。这里还要
注意的是,到达击球点时球拍整体与整个手臂不应成一条直线,而应保
持一定的弧度。
 
d.介绍后摆时提到过肘部弯曲的问题,前挥击球时肘部仍要保持弯曲、
角度牢固并收近身体,其目的也同样是为了缩短身体转动的半径以便于
发力。另外,直臂前挥击球还将对肘关节的安全构成威胁,易诱发网球
肘等劳损性伤病。初学者可以分别试一下两种不同的感觉:(1)直臂挥拍
击球;(2)微弯手臂击球。

e.击球的力量源于身体而非手臂,这是网球初学者常常会产生误会的一个
问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打球是否有劲儿主要靠胳膊,仿佛只有具
备一双强壮的臂膀才可以击出重磅的球。其实这是很失偏颇的。实际情
况中,手臂的力量随然重要,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球拍、对抗来球、
协调平衡。(当然,专业选手不仅如此,但要记住一点,他们是要把对手
往死里打,所以才会对手臂要求比较高。Ex: 用网球拍打羽毛球,呵呵)

E.随挥 

"随挥"即随球挥动球拍。到达击球点之后,虽然球与拍面的接触已经
完成,但这并中意昧着整个击球过程的结束,转体及自下而上前挥球拍
所形成的惯性仍然存在,随挥就是要顺应此惯性并且利用此惯性引导手
臂及球拍沿出球方向继续送出,最后在其势末收住球拍、结束击球。尽
可能地随挥有利于稳定性。

a. 随挥的高度和幅度:随挥结束时持拍手应与其异侧的耳朵差不多高,并
且身体也应已完全面向出球方向。初学者常常觉得这个高度和幅度比较
夸张,也比较费力,其实,若每一次击球都能够尽力达到此标准的话,
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发力的能力比原来增强了。

b.随挥时后脚勿着急向出球方句迈进,否则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导致发
力失败。(但顺势且自然的迈步是可以的,但要在击到球之后)

非持拍手在挥拍过程中应起到掌握身体平衡的作用,包括随挥时接住末
势的球拍,不要总是令其紧吊在体侧。
在这里,我们还要谈一下击落地球时如何控制出球方向,因为它与非持
拍手有很大的关系。充分发挥非持拍手的作用是正手击球控制出球方向
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果想打斜线的话,非持拍手可以指着斜线方向,
这样很有益于控制方向,试试看。

c."眼跟球走":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电视上的运动员的目光往往没有一
刻离开过飞行当中的球,球出手后也是如此,包括盯牢击球点那一瞬间。
初学者经常会遇到挥拍击球却没击到球的尴尬情况,如果能试着"眼跟
球走",不让球有一刻逃离自己的视线,那么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会明
显降低。

击球过程其实就是加大惯性、爆发惯性、再顺应惯性的过程,击球点是
力的爆发点。除到达击球点一瞬间需握紧球拍并保持手腕、肘的固定与
强劲外,击球者一定还要注意加力的渐进性,也就是说肌肉的放松与发
力都应有弹性和清晰的节奏,手臂不能时时都处在紧张僵硬的状态之下,
否则会很累。

随挥动作结束后,击球者所要做的下一件事是尽快回到底线中点或所判
断到的有利于准备下一次击球的位置上,下一次击球准备的开始就意味
着上一次击球已经完整地结束了,整个击球动作应力求做得流畅、自如、
大方、完整。 

--
 
   ~One day I will wakeup, to eat breakfast.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3.135.77]

[关闭][返回]